APP下载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尝试

2019-04-29关桂芬

文理导航 2019年14期
关键词:针对性分层教学初中数学

关桂芬

【摘 要】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分层教学法,能够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个人创造力,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人的简单尝试表现在五个方面:一、学生分层;二、目标分层;三、备课,授课分层;四、作业分层;五、辅导分层。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针对性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而现行的分班方式都为传统的“平行分班”,所以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觉得老师讲得太快,又有的学生觉得老师讲得太慢,一段时间以后,就形成了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又吃不了的现象。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不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降,觉得数学是最难学的科目。从而使“学困生”“厌学生”越来越多,严重地妨碍了数学教学成绩的提高。因此,我们不妨尝试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个人创造力,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减少班上“学困生”“厌学生”的人数,提高数学的整体成绩。

教育学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认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不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但是会影响其达到指定水平所花的时间。也就说,在同样一节课的时间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同学上同样的内容不可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必然会使部分优秀的学生和部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在我的分层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的做法。

一、初中生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始终坚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当围绕全体学生,关注不同的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并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与研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设计,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数学学习兴趣以及数学学习潜力与学习方法的不同,进而导致每个学生接受的数学知识也就不尽相同;再加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传统方式的弊端,更多的注重优等生和中等学生,并没有给学困生更多的关注,从而导致这一部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得不到一定的关心,使其丧失了对数学课堂知识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停滞不前,严重的影响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为了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完成数学课堂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选择分层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练习分层,全面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全面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1.学生分层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我把班上的学生分成A、B、C三组,A组学生学习能力强,一般能通过课前预习理解课本例题,会解答课后练习等基础性题目。B组学生,学习能力一般,通过课前预习能基本理解课本例题,但只能解答部分课后练习。C组同学,学习能力较弱,必须经过老师的讲解、指导才能理解基础知识,做一些简单的基础题。

2.目标分层

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影响学生达到指定水平所花的时间,因此,在同一节课的时间里,相同的内容,我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A组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熟练正确解答基础题,并能迁移运用课堂知识解答综合题和部分拓展延伸题。要求B组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熟练正确解答基础题,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综合题。要求C组学生掌握相关一些基础知识,能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基础题。例如,我在讲授“求代数式的值”时,对A、B、C三层的学生分别定了这样的学习目标:A组:掌握直接代入和整体代入两种方法,会用正确的方法求一些复杂的代数式的值。B组:掌握直接代入法,认识整体代入法,会用直接代入法求一些较复杂代数式的值和用整体代入法求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值。C组:掌握直接代入法,会求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值。

3.备课,授课分层

教育学家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而且这种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所以,我在备课时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分层备课,用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例如在“求代数式的值”这节课中,我设计了15分钟的基础知识内容和课本例题的讲解,15分钟基础题的过关练习,还有15分钟的分层练习。其中基础知识内容、例题,基础题的练习都是课本上的题目。分层练习里补充一些A、B层学生做的拓展提高题,例如:(1)已知a与b互为相反数,c与d互为倒数,那么a+b+3cd的值为( );(2)已知a +3a=2,则式子2a +6a-1的值为( );(3)若a-b=2,则代数式5+2a-2b的值为( );(4)已知3x -4x=6的值为9,求1.5x -2x+6的值;(5)已知a+b=7,ab=10,求式子(5ab+4a+7b)-(4ab-3a)的值。在课堂上,前30分钟的内容学习全班同学一起参与,而且在讲授新知识的过程中就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问题的提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回答课堂问题中获得成功,保持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后15分钟,A层学生完成以上5道题目,B层学生完成前3题,C层学生继续做书本上其他的基础题,教師来回巡视指导。

4.作业分层

要有好的教学效果除了抓好课堂授课外,课后作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对课后作业也进行分层布置。每天的作业我都分成典型问题、三基训练、变式练习、拓展提升四部分。其中典型问题是课本例题的变式,三基训练是这节课重点内容的基础训练题,变式练习是基础题的变式,而拓展提升题则是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A层学生学习能力强,做题速度比较快,每天要完成四个部分,这样的作业内容不但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新知识,而且更能强化他们对本节课知识和其他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并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B层学生要完成前三部分,目的是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新知识,并强化本节课知识和其他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而C层同学就只需必做前两部分,主要是巩固新知识,夯实基础。

5.辅导分层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学习新知识必须要有旧知识的承托,所以对课堂中未解决的问题,以及作业中的错题必须及时解决,才能保证以后新课的顺利开展。因此,课后我也开展分层的辅导。做法是在A组中选出部分学习能力出色、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做小老师,每人负责B组和C组中两位同学的错题解答。A组同学先对错题难题进行小组讨论,把最后解决不了的问题收集起来反馈给老师,老师再集中进行分析讲解。

除了以上的做法外,我也在每次的单元测验中设置几道有梯度的附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这样既能增加数学试题的挑战性,又能激发同学思考钻研的热情,也从中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同时,通过检测结果,对学习能力已经提升的同学,进行提层升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结

分层教学既是一种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解决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能有效地减少“学困生”“厌学生”的人数,培养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好习惯,从而全面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成绩,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红.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66-67

[3]陆有干.如何进行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2):34

[4]韦玉胆.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9(5):497-499

猜你喜欢

针对性分层教学初中数学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针对性护理对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影响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