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观察

2019-03-20田绪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5期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护理干预

田绪

【摘要】 目的 分析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 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 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 参照组实施临床心内科常规护理, 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显效30例, 有效16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2.00%;参照组患者显效20例, 有效19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78.00%;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完全依从32例, 部分依从15例, 不依从3例;参照组治疗完全依从20例, 部分依从20例, 不依从10例;干预组治疗完全依从例数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以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用药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护理干预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5.089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严重的疾病类型, 此类患者多予以用药治疗。从护理工作入手,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保障其获得最佳的用药效果, 是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要责任[1]。本文分析了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 每组50例。干预组患者中男32例, 女18例;年龄42~64岁, 平均年龄(53.5±4.8)岁;病程1~5年, 平均病程(2.6±0.8)年。参照组患者中男34例, 女16例;年龄42~65岁, 平均年龄(53.8±5.2)岁;病程1~6年, 平均病程(2.7±0.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症状表现、各项检查结果与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相符;②患者均接受用药治疗, 无相关药物过敏史;③患者无意识障碍, 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 未合并恶性肿瘤;④患者知晓此次研究内容, 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过敏体质患者、合并精神疾病、有用药禁忌、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1. 3 方法 患者来院时接受细致检查, 评估病情和身体状况, 综合各项检查结果明确诊断, 均予以综合用药治疗, 进行扩冠、稳定板块、促进心肌氧耗量下降, 应用抗血小板类、溶栓类药物等[2]。在用药治疗期间, 参照组实施临床心内科常规护理, 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①积极和患者沟通。及时发现不利于治疗的因素制定个体护理方案。合理摆放病房中物品, 对各处施护环节的细节予以重视, 做到走路轻、关门轻、说话轻, 同时将需要进行的护理、治疗、检查操作尽量集中, 让患者获得更多休息时间。执行各项操作, 严格洗手,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②健康教育。在治疗开始后积极对患者认知程度进行干预, 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选择灵活的时间为患者灌输疾病知识, 講解治疗过程和要点, 说明治疗过程的注意事项, 与患者共同分析不利于治疗和预后的因素, 传授有效避免的方法。对于患者存在的疑问予以耐心回答, 告知病房内各类仪器的用途和各项指标的意义, 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呼叫器。③心理干预。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 给予患者鼓励、安抚和支持, 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建立信心, 缓解消极情绪, 从而更加积极的参与治疗。心绞痛发作时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引导患者正确宣泄情绪, 并予以心理支持。传授患者利用变换体位、深呼吸等方法减轻疼痛。④用药护理。结合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合理应用药物, 准确把握用药剂量, 熟知各类药物的应用禁忌, 选择合适的输注部位。控制静脉用药的输注速度, 避免输注过快增加患者的心肺负担。患者用药期间, 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征兆, 若有异常予以及时处理。将患者应用的各类药物的用法、用量和药理作用详细向患者说明, 强调遵医嘱用药的积极意义。⑤生活护理。了解患者在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习惯, 告知保持良好习惯对心绞痛发作的积极意义, 帮助患者有效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帮助患者规范作息, 保持每天睡眠时间充足。根据患者的身体需要、饮食喜好制定饮食方案,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科学搭配食材, 尤其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重视对盐分、糖分的控制。若病情允许, 允许患者适当参与活动锻炼, 帮助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法和合理的运动量与运动时间, 提醒其活动时身体不适, 及时休息。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治疗依从性。根据患者心绞痛发生情况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 患者在治疗期间发作心绞痛次数减少>90%, 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无异常, 判定为显效;患者在治疗期间发作心绞痛次数减少50%~90%, 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区域恢复, 判定为有效;患者在治疗期间病情无明显变化, 甚至恶化, 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治疗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干预组患者显效30例, 有效16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2.00%;参照组患者显效20例, 有效19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78.00%;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治疗依从性对比 干预组治疗完全依从32例, 部分依从15例, 不依从3例;参照组治疗完全依从20例, 部分依从20例, 不依从10例;干预组治疗完全依从例数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严重且特殊的冠心病类型, 属于稳定型心绞痛病情进展, 并过渡至心肌梗死的前一阶段, 需要予以足够重视, 避免发生严重后果[3]。该症以频繁、严重且无规律的胸痛为主要临床症状, 持续时间相对长, 且患者即便是处于静息状态也可能发生[4]。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目前以用药治疗为主, 综合用药方案包括扩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溶栓、抗凝、调脂等。同时能帮助患者缓解病情、改善心肌功能。对于此类患者, 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是对用药效果的保障, 但此类患者心理状况不佳, 在一定程度影响了配合度和积极性, 使得治疗和恢复效果有所下降[5]。此外, 此类患者存在风险较多, 需要加强观察, 帮助其积极预防并发症。由此可见, 此类患者用药期间更需要积极、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本研究中, 干预组予以高效的护理干预, 做好入院接待, 创造安全治疗环境, 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认知和对疾病的重视;予以心理干預帮助患者调节身心状态, 从而更加积极的参与治疗;予以生活干预帮助患者纠正不良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本文结果显示, 干预组患者显效30例, 有效16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2.00%;参照组患者显效20例, 有效19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78.00%;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完全依从32例, 部分依从15例, 不依从3例;参照组治疗完全依从20例, 部分依从20例, 不依从10例;干预组治疗完全依从例数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予以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用药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媛, 解翠, 刘红梅. 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观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12):233-234.

[2] 张丽霞.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基层医学论坛, 2017(14):1848-1849.

[3] 王静.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海峡药学, 2017, 29(5):157-158.

[4] 汝秀梅.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5(5):165-166.

[5] 张丽杰.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5, 3(30):152-153.

[收稿日期:2018-11-7]

猜你喜欢

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护理干预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
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家禽耐药性大肠杆菌病的药物治疗探讨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