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小板参数与骨髓病态巨核细胞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2019-03-20李文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5期

李文华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与骨髓病态巨核细胞计数和分类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RT)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30例ET患者为ET组, 30例RT患者为RT组, 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骨髓病态巨核细胞计数与分类, 并进行比较。结果 ET组患者PLT、PCT、PDW水平分别为(772.00±125.30)×109/L、(0.60±0.17)%、(18.00±0.79)%, 显著高于RT组的(564.00±83.20)×109/L、(0.45±0.12)%、(16.40±0.92)%, MPV(6.04±0.51)fl显著低于RT组的(7.88±0.65)f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组患者单圆核巨核细胞检出率10.0%高于RT组的6.7%,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T组患者多分叶巨核细胞以及小巨核细胞检出率53.3%、36.7%均显著高于RT组的13.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PLT、MPV、PCT、PDW和骨髓病态巨核细胞检出率在初步鉴别ET与RT中具有重要意义, 可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参数;巨核细胞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5.006

ET是一种主要累及巨核细胞的骨髓增殖性肿瘤, 以PLT持续性增多(≥450×109/L)、骨髓中巨核细胞过度增殖、血栓形成和(或)出血为主要特征[1]。本病起病缓慢, 早期无明显症状, 在体检血常规时才发现血小板显著升高, 常>600×109/L, 多数>1000×109/L并伴有质量异常, 约50%患者可有脾肿大。RT多见于脾切除后、脾萎缩、急或慢性失血、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急性溶血、坏死性肉芽肿、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以及外科手术后, 肾上腺素等药物也可引起PLT增多, 其PLT常>400×109/L, 但一般<1000×109/L, 且为一过性增高, 短期内可恢复正常, 临床上一般无出血及血栓形成表现[2-4]。由于ET与RT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增高, 治疗上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因此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本院确诊的30例ET患者与30例RT患者的血小板参数与病态巨核细胞作了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30例ET患者设为ET组, 男19例, 女11例;年龄20~75岁, 平均年龄(59.0±5.5)岁。选取同期30例RT患者设为RT组, 其中男17例, 女13例;年龄23~73岁, 平均年龄(58.0±5.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血液病診断标准以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诊断标准。

1. 2 仪器和试剂 BECKMAN 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和质控物, OLYMPUS双目显微镜, 瑞氏吉姆萨复合染液, EDTA-K2真空抗凝管。

1. 3 方法

1. 3. 1 血小板参数检测 EDTA-K2真空采血管静脉采血2 ml, BECKMAN COULTER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使用前用质控物进行校正, 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 2 h内完成血小板参数PLT、 MPV、PCT、PDW的检测。

1. 3. 2 骨髓病态巨核细胞计数和分类 用药治疗前对两组患者进行骨髓穿刺, 取出骨髓液常规涂片, 血膜面积≥1.5~2.0 cm2, 待涂片完全干燥后进行瑞氏吉姆萨复合染液染色, 低倍镜计数全片病态巨核细胞数并用高倍镜或油镜对病态巨核细胞按照单圆核巨核细胞、多分叶巨核细胞, 小巨核细胞进行分类和形态学观察。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血小板参数比较 ET组患者PLT、PCT、PDW水平显著高于RT组, MPV显著低于RT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病态巨核检出率比较 ET组患者单圆核巨核细胞检出率高于RT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T组患者多分叶巨核细胞以及小巨核细胞检出率均显著高于RT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小板是由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胞产生, 具有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以及粘附、聚集、释放、促凝和血管收缩等功能[5]。血小板及其有关参数的检测, 是临床血液常规检测的重要项目之一, 对临床某些疾病特别是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血小板参数主要包括PLT、MPV、PCT、PDW。MPV是指外周血中血小板体积的平均值, 是反映巨核细胞增生和血小板生成的参数[6], 正常情况下, 与血小板数量呈非线性负相关, 随PLT增高, MPV变小。MPV也可用于鉴别血小板减低的原因、评估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判断病情变化。MPV与血小板功能的关系:胶原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速度与程度, 随MPV增大而增高, 有出血倾向者MPV显著低于无出血倾向者。PDW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异质性参数, PDW值越大说明血小板大小越不均匀, 主要用于血小板异常疾病的辅助诊断与鉴别诊断。MPV与大血小板比率(P-LCR)及PDW具有相关性, 联合检测有利于ET与RT的鉴别。初生的血小板体积较大, 粘附能力强, 易于聚集和发生释放反应, 具有很强的止血和凝血功能。一般认为MPV增大时对PDW也有影响, 两者呈正相关。PCT值是计算值, 受血小板数量及大小的影响, PCT值得变化一般与血小板数量变化一致 [7]。

本研究结果显示, ET组患者PLT、PCT、PDW水平显著高于RT组, MPV显著低于RT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病态巨核细胞在多种良恶性疾病中均可出现, 在正常人中也偶尔见到, 不过病态巨核细胞的阳性率和出现数量多少有别。一般报道认为, 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病态巨核细胞多见, 甚至出现以巨核细胞显著病态生成为特征者[8-10]。ET亦称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 属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异常导致的以巨核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本研究发现, ET患者骨髓原幼巨核细胞增多, 以成熟型为主, 可见核浆发育失衡、空泡变性、产板过多等变异型巨核细胞、多分叶巨核细胞、单圆核巨核细胞以及小巨核细胞。ET组患者单圆核巨核细胞检出率高于RT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T组患者多分叶巨核细胞以及小巨核细胞检出率均显著高于RT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态巨核细胞的生成与细胞本身不能进行胞核的复制或复制次数减少有关。由于小巨核細胞体积较小, 显微镜下查找比较困难, 必要时借助小巨核酶标或者流式细胞仪进行免疫表型检测, 以提高其检出率。提示病态巨核细胞检出率在ET与RT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血小板参数与骨髓病态巨核细胞检出率在ET与RT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可作为两者鉴别诊断的良好指标。

参考文献

[1] 夏薇, 陈婷梅.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364.

[2] 刘成玉, 罗春丽. 临床检验基础.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68-69.

[3] 于春晓, 高胜海. 血小板参数和骨髓巨核细胞对血小板增多症鉴别诊断的价值. 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12):71-72.

[4] 陈金锦. 肾病综合征中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 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33):69-70.

[5] 卢生国. 现代血液形态学理论与实践.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6.

[6] 张磊, 杨仁池, 刘斌, 等. Bcl-xL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巨核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6, 27(1):50-52.

[7] 顾李霖, 潘玉玲, 王会中, 等. 巨核细胞形态在3种骨髓增殖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6, 37(2):120-124.

[8] 陈世凤, 郑军. 血小板四项参数在血小板增多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 14(8):1312-1313.

[9] 谢军, 刘彦慧.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参数的探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5, 23(5):1397-1399.

[10] 高开波, 张红胜, 冯春, 等. 穿琥宁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巨核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8, 14(3):151-153.

[收稿日期:2018-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