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2018-10-21王珊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语言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王珊

摘 要: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语言是智力发展的促进者。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对思维有概括和调节的作用,人们借助语言才能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反过来借助思维对人们的语言进行调节。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口头表述,是教师获取教學反馈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从小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将对其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从加强对数学语言的讲解;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数学语言不同形式之间的转换;提供数学表达的机会;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等几方面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语言能力 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表达能力,使信息得以及时反馈,及时校正错误以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课堂上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说,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激发学生“多说、敢说,想说、会说”的欲望,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看法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1]

一、看图说话,学会表达

教学中可通过看图说话,表述图意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的训练。要教会学生全面地看图,看清图上画得是什么,让学生能根据不同图意学会讲几句话。这样学生在看图、讲图意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数学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培养。[2]

二、教师规范表达,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语言准确、简洁、规范。而且小学生年龄小,独白语言十分困难,但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他们往往是从模仿别人讲话开始学习表达的,这时,教师的示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语言是启发学生想象,促进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力求用正确、清晰、生动的语言来讲述数学概念、计算方法等。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做好学生的表率,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良好的影响。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比》一课时,通过比较那几张图片比较像,观察、比较得出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然后,进一步认识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比号“相当于”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又如:教学9+2时,教师要用凑十的方法(看大数、拆小数,凑成十)讲清计算过程后,让学生看着实物演示图、算式,照着样子讲,学生在领会的前提下模仿出来,学会了讲述计算过程。算式图:9 + 2 = 11, 学生表达:看见9,想到1。把2分成1和1,9和1凑成10,10再加1得11。教学时,还可以请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来示范,带领大家讲述。如:学习了9+几后,在教8+几时,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试述计算过程中的思考过程,学生们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争当“小教师”。请想说的同学试着说一说,说给大家听。等相对较弱的学生也能完整表达后,请同桌学生互相说说,互相评价说得好不好。个别学生说不完整,可由同桌帮着说,最后让全班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同学们的示范,给大家发言领了路,同学们学有榜样,全班口头表达水平随之提高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形成规范的数学语言。

三、口算练习,锻炼表达能力

在每节数学课前5分钟进行口算练习,练习结束立刻对答案,学生在对答案的过程中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这个环节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中注意力,一举两得。

四、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图形变换》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再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认识到描述图形旋转时,必须说清楚图形绕哪个顶点按什么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了多少度;描述图形对称时,必须说清楚以哪条直线为对称轴做出它的轴对称图形。这样,在操作中逐渐强化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五、创设情境,提供学生充分“说”的机会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自主学习日益放在重要的地位。因此,课堂上应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自我展示,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说”的机会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应多鼓励、多引导,让他们由“不敢说”,变得“敢说”,由“不会说”,逐渐变得“会说”。在数学课堂上,时时处处注意对学生进行开口说的强化训练。如:教学口算题时,不但要求学生说出口算的得数,而且训练他们“动口”说出想法和口算过程;教学计算题时,要求学生不但会计算,而且会说出运算顺序;教学简算题时,要求学生说出简算的理由,即说出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或性质来简算的;教学判断题时,要求学生会说出错误的原因;教学解决问题时,要求学生不但会解答,而且会“动口”说出数理以及解答过程。[3]

六、小结汇报,培养表达能力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刚开始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要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课堂小结时,可以问:“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爱表达的良好习惯,提高说话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用准确、精炼、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述观察过程、操作过程、算理和解题思路以及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能有利于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增强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把自己的想法学会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既深化了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新标准、新评价编写组:《新课程标准》,商务印书馆 第1版.

[2]佚名,《如何看待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百度文库).

[3]彭石春,《影响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因素》(磐安教育网).

猜你喜欢

语言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幼儿语言艺术的方法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