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院校体能训练专业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8-08-23李娜

东方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体能训练课程建设

李娜

摘要:我国体育教育在快速发展,本文从体育院校体能训练专业建设的角度出发,结合校级体能训练精品课程建设的案例,对体能训练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研究,提出了构建体能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思路。希望为国内体能训练专业建设提供有益参考,以及加快体能训练课程的建设,推广、普及以及科学指导体能训练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体能训练;体育院校;课程建设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教育、娱乐与社会全方位的高速发展,肥胖人口不断增加,体能健康狀况随之下降。美国华盛顿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当前全球70亿人口中有21亿胖子。其中,中国的肥胖人数也已达到6200万,仅次于美国,成为肥胖人口数量排名世界第二的国家。那么如何提高体能,制定合理饮食计划,提供健康运动处方便成了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体能训练(PhysicalTraining)专业人才(体能训练专家,CertifiedStrengthandConditioningSpecialist,CSCS)的培养便由此产生。体能训练人才的能力涉及对运动者的身体机能的评估、运动处方的设计、运动技术的指导、运动营养等多个方面,其集体育学、生物学、医学、管理学、人文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于一体,内容广泛,知识纵深。虽然国外于二十世纪60年代已开始了体能训练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学科体系成熟,但我国国内目前尚处于初建之中。因此,构建适合专业持续发展需要又符合体育院校特色的体能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体能训练人才培养质量优劣的关键。

1.教学团队

目前,在体育职业院校中没有开始设这个专业,其主要原因是相关专业师资匮乏。现阶段国内懂体能训练相关知识的专业教师,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可以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模式进行解决,学校委派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或通过引进境外专家并聘请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和技术骨干一起组建体能训练双师型教学团队,以及吸引国外相关专业人才等方式解决。

2.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

体能训练是一种综合应用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训练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科学方法,这些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综合应用。在体育院校根据学生职业岗位知识、能力、态度要求,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建设方便不断优化模块化课程体系,在重点听取体能训练行业专家、相关企事业单位代表和教师调研意见的基础上,明确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和发展动态;以体能训练对应的岗位群所需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组织确立核心课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笔者参考国际成熟的体能训练(PhysicalTraining)专业人才(体能训练专家,CertifiedStrengthandConditioningSpecialist,CSCS)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并结合国家职业资格健身教练和美国国家体能协会认证(NationalStrengthandConditioningAssoci-ation,NSCA)的私人健身教练(CertifiedPersonalTrainer,CPT)等证书的考核内容,设置核心课程及课程内容,归纳出体能训练课程体系分为三个课程群:基础课程群、核心课程群、拓展课程群(见图1)。其中基础课程群包括: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运动营养、运动营养、运动心理、体育人文基础等;核心课程群包括:肌动学、运动机能评定I、运动机能评定II、体能训练I、体能训练II、体能训练III、集体性项目体能训练、体能与康复锻炼、体能训练管理等;拓展课程包括:常见运动监测技术、脊柱与姿态矫正、瑜伽、普拉提、健美操、小器械训练方法、悬吊系统、俱乐部经营与管理等。

课程标准有着对接行业优势、明确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指挥棒功能。笔者对体能训练专业核心课程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进行修订,重点对课程主要内容进行归纳,避免各课程知识点之间的重复。其中运动机能评定I、体能训练I主要针对的是群众健身所制定的身体机能评定、运动处方和体能训练方法;运动机能评定II、体能训练II是针对专业运动员所制定的机能评定、运动处方和体能训练方法,并同时在相关课程中也兼顾了国家职业资格健身教练考证和美国私人健身教练考证内容;体能训练III是针对专业运动队高水平运动员所制定的训练方法,涵盖了美国体能训练专家所具备的核心专业知识;体能训练管理等课程中也体现出管理方面的内容,更加符合社会对懂体能训练、会健身指导、善营养调控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要。

3.教学模式

教育模式是指在教育思想和专业方向确定的前提下,根据培养目标对培养过程进行系统设计所形成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职业岗位要求的技能。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体能训练的课程会在校内(一体化教室、实训中心)和校外(广东省体能中心、健身俱乐部、体校运动队等)进行,灵活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能达成课程教学目标,突出课程特点和创新。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体能训练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为蝴蝶模型(见图2)。选择本专业的学生必须始终保持自我体能的锻炼,第一阶段基础技能培养在校内“一体化”多媒体教室进行,多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进行《运动生理》、《运动解剖》、《运动训练》、《运动营养》、《体育人文》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授课;第二阶段岗位技能培养,在校内实训中心进行,多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进行《运动机能评定I》、《运动机能评定II》、《体能康复与锻炼》等核心课程;第三阶段综合技能强化,在省市级体能中心进行,多采用示范-模仿教学法进行《体能训练I》、《体能训练II》、《体能训练III》、《集体项目体能训练》等核心课程;第四阶段学业就业对接,在俱乐部、各级专业运动队进行,多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体能训练案例分析。总之,蝴蝶模型的体能训练专业课程体系凸显“多元共育、三环紧扣”的教学模式。

结语:综上所述,体能训练专业课程建设对于体育院校来说意义重大,体能训练是体育院校培养体育人才必不可缺的一项内容,它关系体育院校的教育水平以及体育人才的综合素质,因此体育院校需要重视对体能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断优化和完善体能训练专业课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眭依凡.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理性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14(10):1-10.

[2]牛雪松,白烨.我国体育院校体能训练专业发展的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7-10.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体能训练课程建设
体育院校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训练策略的分析
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理念创新
实效性视角下对警察体能训练的思考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