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018-07-21李星怡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6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兴趣美术

李星怡

摘 要:本论文讨论了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学校美术的兴趣,发挥美术教学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兴趣是进行美术学习和创作的动力。通过贴近生活、创设情景、巧妙设疑,运用多种教学设备,采用组织、竞赛、游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农村小学美术课堂也能获得学生的欢迎。

关键词:兴趣 美术 农村小学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现如今,课程改革使得美术课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一些农村小学,美术课依旧是“形同虚设”,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和教师的才能,让农村孩子也体验美术的乐趣,成为当前小学美术教育者头疼的问题。《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呢?[1]

一、改变家长思想观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的经濟跟上了,思想没有跟上。对孩子的学习重视度不够,更何况是他们眼中的“副科”。家长都认为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而这个学习成绩在他们眼中就仅指语文、数学、英语方面。他们认为画画是玩,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学好语文、数学、英语,便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只学习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2]

二、转变教师观念

伴随着“特岗”“双特”等政策的实施,农村现有很多艺术专长的教师,但是由于师资缺乏,艺术类老师不得不走上了任教“主科”的道路。就算美术课正常进行,但由于工作量、压力大,没有用更多的精力去备课。课堂上,或没有美术方面的资料,或为了省事,老师就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要不就是照着书画,要不就是照着老师画的画,课堂气氛沉闷,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发展兴趣培养。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教师应主动将美术与其他各学科结合,渗透各学科知识,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是为了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3]

三、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备,直观教学

“寓教于乐”是教师都熟悉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学生喜欢的游戏、故事、表演,包括实践体验等活动,将知识同游戏、故事结合,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课程资源变得有趣、活泼。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幻灯、视频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即使农村学校也都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我们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四、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美术课需要准备诸多材料,如果没有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可以将家乡有的材料引入课堂——没有橡皮泥,可用田地里的泥巴代替;树叶、树枝、稻草,还有鸡蛋壳、毛线、石头,都可以用来上手工制作课。将学生把美术创作与手工劳作相结合,全面调动他们的感官去观察、分析事物的颜色、形状等,并进行思考,考虑如何选择工具、方法进行制作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创作,从中感受到创造的成就感。随而提高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学兴趣。

五、将美术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

艺术源于生活。在农村的环境中,有着丰富的生活资源,引导学生用画笔去观察周围的世界,要发现可画的东西只有动笔去画才能找到。一但动笔去画,他们就能以全新的,思考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有用的创作素材,帮助学生提高对绘画语言的运用能力。

1.学画身边的动物。孩子们喜欢小动物,这是他们的天性。对于初学的学生,可以建议通过运用圆形或半圆形的变化去画身边简单的动物。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建议其选择由多种几何图形或通过曲线变化构成图形的动物。

2.学画身边的植物。大自然中无数的植物品种是学生们摄取美、体现美的源泉之一,植物千姿百态的形状、结构、色泽等是学生表现美的好对象。在农村环境中,一年四季、风景如画,也能培养其爱护绿化,倡导环保的文明意识。[4]

3.学画身边的人物。家中的父母兄妹,学校里的老师同学,这些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对于学生来说较容易表现出来的。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及师生的感情。

小学生的兴趣往往是直接兴趣占优势小学生对活动或直接有关事物容易发生兴趣。学生一旦对美术产生了兴趣,那我们的美术课程便成功了一半。总之,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美术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运行机制,是完全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美术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使他们愉愉快、轻轻松松地学习美术。只有学生的兴趣真正被激发,才能变难学为易学,从而最终实现“快乐画画”这一根本宗旨。

参考文献

[1]王旦:《儿童学习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魏钦清: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2000-10-23.

[3] 郭声健著·艺术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

[4]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兴趣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