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 责任为先

2018-01-09吴华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责任教育思维能力初中数学

吴华

[摘  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达成良好的德育渗透呢?责任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还能真正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生活、生长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责任教育;思维能力;初中数学

中国梦的实现不仅仅依托当下华夏儿女的齐心协力,还依托当下青少年的努力奋发,真正实现“少年强则国强”. 责任教育则是“少年强”的第一要素,而我们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环节达成责任教育的有效落实.

现状分析,责任重大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过惯了衣食无忧的日子,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祖辈们的宠爱. 他们的内心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的兴趣,也由学习转向明星、转向王者荣耀等游戏. 总之,他们缺失对学习的责任和为人的担当.

现在的初中数学课堂,很多教师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写进了教案,却疏于利用时间进行渗透,注重对学生学习方面的引导、思维的培养,但缺失对孩子思想方面的引导. 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最新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6版)中要求,生活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奠定重要的基础. 课程标准不断更新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社会发展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种要求也需要学生有更高的责任心、责任感.

目标明确,意义重大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顺应新时代要求,强化责任担当,十九大也把教育的目标定格为“立德树人”,将思想道德建设作为育人的首要目标和任务. 作为人民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真正有理想、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名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要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危险的. 因此,育才先育人,只有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上教育教学的首要地位,我们的教育方向才是正确的,只要学生的思想素养提升了,学生的成绩提升也是自然而然的.

多元渗透,全面提升

1. 赋教于乐,将孩子的兴趣牵引到学习中

大数据时代的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学业负担加重,但“玩心”没变,且部分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作业可以通过网络查抄答案,甚至不写作业. 一到上课,往往游离于课堂之外,养成不爱学习、不爱开动脑筋钻研题目的坏习惯. 这就是没有责任心的一种表现.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更喜欢游戏,是因为游戏能带给他们愉悦感、成就感. 作为教师,其实也能满足孩子的求胜欲. 每天的课堂10分钟检测,每日一题的拓展,每天的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数学课程与生活联系紧密,在讲解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可以让学生一起玩“二十四点”、填“九宫格”;在讲解可能性大小时,可让孩子们玩骰子;在讲解行程类应用题时,学生对路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可让他们到操场上试验. 当没有有趣的游戏时,我们教师也可以给孩子们一些脑筋急转弯,一些小魔术如“莫比乌斯带”等.

2. 赋教于尊,将孩子的潜能挖掘到最高处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一个学生都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将来对社会都会起到或多或少的作用,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为以学生为主的启发、引导,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让他们更多地思考,发挥他們更大的潜能,而不是机械劳动.

通过一步步变式,一步步加深,也能感受到学生每次成功的喜悦. 通过学生的找不同、寻差异,再不断地变式、不断地加深,学生能顺理成章得出结论和规律. 学生的易接受、易消化,将解法熟记于心,使其对学习也会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喜欢上学习. 这是一个学生应有的责任.

在教师不断的变式,结合学生自己的变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真正体会整体思想在方程组中的应用.

3. 赋教于信,将孩子的善良引领到合作中

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的气氛,利用小组合作,发挥整个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每个个体的学习动力与能力,达到完成给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这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的能力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通过探索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学生对一个抽象的数据有了直观的认识. 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今后的学习中也会采用类似的方法,突破一个又一个难题. 而整个过程,学生除了收获方法与思想以外,更收获了责任与担当、竞争与合作,这种责任意识将会促进学生在人生成长中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

4. 赋教于思,将孩子的思维激发到问题中

思维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在前面三个环节,教师能够通过专业智慧和专业情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尊重和信任,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这些基础夯实以后,我们就需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启学生的思维增长之旅,让学生感受到深入思维的重要性,也让学生在思维中感受到自己通过思考解决相应问题的一种成长的责任、成长的需要,同时学生在思维训练和提升的过程中,促进了责任价值的优化,责任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问题链来启发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前行,并通过问题展示、小组合作交流来突破问题的重点、难点. 而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也深刻感受到自己作为团队成员的重要性与价值,这种责任担当悄然无声地成为学生的一种固有意识、固有素养.

教师一开始先让学生进行温故而知新,即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2)辨别哪些表达式属于二次函数?

在这两个问题的达成下,教师进一步提问学生,启发学生的问道:你会用描点作图法把y=x2的图像描出来吗?看看哪个小组描得既准确又迅速. 此时在小组合作竞争的背景下,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组内的地位和价值,感受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而在画出来以后,教师再次提问学生:你们小组画出来的图像一样吗?都有什么特点呢?这样的问题再次启发学生进行对比、思考、交流、讨论. 基于学生的交流,教师也可以抛出以下几个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中敢于担当、敢于挑战、积极提升.

(1)图像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请你找出几对对称点.

(2)?摇图像与x轴有交点吗?如果有,交点坐标是什么?

(3)?摇当x取什么值时,y的值最小?最小值是什么?你是如何知道的?

(4)?摇当x<0时,随着x的值增大,y 的值如何变化?当x>0呢?

这些问题解决以后,教师再次抛出新的问题,如下:

(5)?摇二次函数y=-x2的图像是什么形状?

这个问题抛出来以后,直接启发学生独立完成,这是一种竞争又是一种反馈,更是一种责任与应用. 学生会在新的训练中学会对比、学会分享,将刚才的思维再现,将刚才的能力再升.

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 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来,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责任. 学生的首要责任,是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将来的社会是一个高科技覆盖的社会,需要的是高精尖的人才,只有现在很好地完成学业,将来才能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

猜你喜欢

责任教育思维能力初中数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高职学生责任教育中传媒应用实践和创新研究
浅谈职业中专学生责任教育的重要性和原则
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浅谈
怎样培养幼儿责任意识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