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链接生活,构建小学思想品德课活力课堂

2017-10-23陈亮

速读·下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育思想品德小学

陈亮

摘 要:小学思想品德课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那么,作为小学思想品德教师需要怎样借助小学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呢?让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为此,阐述了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的有效策略,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重智轻德,且思想品德课过于注重理论说教,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社会生活实践,架起课堂与生活的桥梁,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实践体验、用心感受,从而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设置生活情境

要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靠教师单一的口传心授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通过在思想品德课上设置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体会思想品德、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把优秀的品德内化成自己的行为,最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比如,我们可以把学生家长请到班级来,并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有关于家人的视频短片,或者播放一些关于亲情的歌曲来渲染气氛,让学生与自己的父母组成一个小组,进行一些小游戏来促进彼此的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在条件允许下,可以把思想品德课转移到室外进行,组织一些趣味性活动,最终达到增进父母与孩子感情,使学生体会家庭温暖、懂得感恩父母的目的。教师在设置生活情境的同时也要改变教学手段,把传统的“填鸭式”转化“启发式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变“讲解”为“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问题。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向传授知识的方式,变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努力改变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变“管理者”为“辅助者”。努力构建出一个“和谐型”“互动型”的新式课堂,把课堂变成能够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特点与个性的舞台。

二、丰富教学内容

对于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学,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的重点与小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找到“情”通向“理”的路径,同时在情与理中促进小学生的“知”与“行”之间的统一发展。那么“情”来源于何处?“理”又从何处来?这就需要教师把《思想品德》教材中关于道德教育的素材以及道德范例与小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及时将现代社会中的信息加工成小学生的生活信息,在思想品德的课堂中将其转化为小学生学习的内容,从而实现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接轨,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吸引力。尽管《思想品德》教材在每一课后面都安排了一些典型范例,以期达到激励小学生学习良好品德的目的,但实际上教师还要收集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以及能够经常见到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来充实小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

以“爱护环境”为主题,通过学习,使小学生充分地了解了大自然的美好,增加了小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拓展内容,例如学生在校园中,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花草树木,不能乱扔垃圾等,这是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当前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许多破坏环境的行为,导致人类居住的环境越来越恶化这个反面案例,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大自然需要人们的保护,从而帮助他们树立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有利于实现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和谐相处。

三、亲近社会生活

思想品德教育仅仅依靠单一的课堂教育是难以实现的,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助。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家庭,走近社会,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生活实践和亲身经历中更加深刻地了解社会,用心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生命的美好艰辛,从而不断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指导、规范和约束学生的道德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长学生的知识才干,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做到真知真行、知行统一。

比如,为了引导学生将“关爱老人”的思想付诸行动,培养学生爱老敬老的情感和主动关心、帮助老人的态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查自己身边的老年人,了解他们的苦与乐,通过对不同家庭的调查,了解年轻人对待老年人的态度;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了解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学会关爱老人;或鼓励学生上网、去学校阅览室搜集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分析老年人的愿望和困难,并研究出关爱老人的方式,从而让学生在社会生活调查活动中感受老年人的不易,学会尊重老人和关爱老人。

四、改进教学评价

在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多取决于学生的考试测验成绩,或平常作业完成情况,然后这样的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努力和表现,既不利与学生正确思想品德观念的形成,也不利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回顾。鉴于此,教师应积极调整,不断转变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在日常的工作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发自内心的关注和关爱学生,并及時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学生的班主任及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一方面将学生在校的思想品德情况及时的反馈给家长,促使家长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另一方面透过对班主任和家长的交流,来了解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外的表现,进而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另外,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评价中应多表扬学生,多使用正面带有认可赞美意义的词汇,让学生感到“被尊重”和“被需要”,从而使学生在情感上接受教师的教诲,在生活中自觉将思想品德课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总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明确教材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目标,针对教材中与学生生活环境贴近的内容进行教学,把学生身边所发生的一些与道德有关的真实事例和典型的实例放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才会真正实现思想品德教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蔡增贵.浅淡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小学,2016(3).

[2]王永.小学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好家长,2015(8).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育思想品德小学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以“生活”为眼,定格美好瞬间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实践及效果
构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