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技术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7-10-21田聪胡丽娜刘丹张克文赵炜平

东方教育 2017年16期
关键词:实践培养创新

田聪+胡丽娜+刘丹+张克文+赵炜平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意义。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堪忧,本文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整合校内外实践资源、搭建教师教科研及交流培训项目支持平台等,对应用技术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进行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创新;实践;培养

1 探讨的目的和意义

21世纪,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正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企业的实际调研中发现,大学毕业生普遍的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不欠缺是其就业时的最大短板。这三种能力是企业招聘人才时最为关切的用人条件。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过度专业化的高等教育模式往往忽略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将逐渐被市场淘汰。广大高校需要快速转变办学模式,教学模式,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黑龙江省是一个老工业基地,电力工业是其重要产业,以电气工程专业为例,来探讨应用技术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主题,具有实际意义和可行性,有利于研究成果的推广。

2 面临的问题

1、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自信,不善于充分利用和积极创造条件。我国大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创新启蒙教育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再加之长期从事应试教育的教师不注重启发和引导,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和自信,没有冒险精神,创新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性。

2、创新知识基础薄弱,往往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我国高校大多数专业设置雷同,采用全国统编教材,统一的教学计划、课程,学科之间学习知识重复严重,课程设置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相邻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设置不够,学生接触各学科发展前沿的机会较少,知识更新较为缓慢,没办法又不向知识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同学请教,不重视相关学科知识的迁移。在封闭的校园,学生学习的都是死知识,在死知识中浸泡的学生看不到知识的价值,更没有创新的主动,仅仅满足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不习惯去主动探索,丰富自己,便形成了知识陈旧落后的局面。

3、创新思维缺乏。落后的教学理念以及缺乏创新的教学方式,使得我国大学生习惯于跟随性学习,形成了依赖的心理,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行而不思,创新无望;行而三思,脱颖出新。”只有不断思考,反复推敲,并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实现超越。这正是现阶段的大学生们所缺乏的,多数大学生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且存在过于严谨、崇尚权威的倾向。

4、创新成果贫乏,创新技能不强。由于学校办学的压力,设施不足,减少了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常常是闭门造车,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技能的提高和创新成果的实现。

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时代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創新教育”,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创新教育的重点,既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促进经济科技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需要,又是针对我国教育长期以来不重视创造性培养的必然对策。

3 有益的探讨

(一) 构建“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平台

“老师必须讲、学生随意听”,这是传统的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特点,现在越来越不适应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学环节,影响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师生互动、学生为主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模式转变,把课堂交给学生。首先改革教学内容。教师重新安排课程教学内容,按照社会、生产的实际设置问题。改变教学方式,教师主导,学生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自觉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堂讨论、课下阅读等环节,能提出不同的看法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讲解、小组讨论、专题发言、课程实践、师生点评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学习。及时发现好的思路,引导学生参加科技活动,通过发明创造、发表学术论文等方式加以实现。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营造技术型高校学生创新环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对创新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创新,如何进行创新。

(二) 构建多级创新支持平台

创新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基础是实践,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有良好的实践平台。结合电气工程学科方向,探索构建校内外与教师工作室实践平台的互相协作和促进的组织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通过加大校内实验室建设的投资,购置相应的实验设备,定期更新检查;同时在外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建立创新教师工作室,整合专业优质的实训资源。创新教师工作室以同伴互助的形式吸纳专业教师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形成实践教学与教师的纵向、横向科研项目,生产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大学生创新项目相结合的运行模式。把实验室、实习基地和教师三者建立联系,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对实验教学内容方案进行分类规划。改变原有的传统专业实验课程模式,扩大单门课程范围,建立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多层联系,形成横纵交叉的多层次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开展新的研究性实验,使其思想、方法融入实训课程活动,让学生真正的在具体问题、具体实验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体验研究和创新乐趣,开发创新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和创新实践能力。

(三) 搭建教师教科研及交流培训项目支持平台

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有具备创新能力的创新型教师。教师是课堂和实践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他们是否具备创新的思维和能力,直接决定创新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一方面,借助教师教研和科研课题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创新的能动性,提高教师工作效果,实现教学相长。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创新资源,促进团队合作,这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对外交流与培训是拓宽教师知识视野、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教师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构建高校教师创新能力提升体系意义重大。

4 结语

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毕业生质量,是众多应用技术型高校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整合校内外实践资源、搭建教师教科研及交流培训项目支持平台,对应用技术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进行有益的探讨。因为创新能力培养是个系统的工作,还需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高顺成.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多维平台建设研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5,33(2): 140-144

[2]何国锋,樊晓虹.“双创”背景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课改革探索.高教学刊,2016,(22):144-145

项目来源:2017年度黑龙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研究项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 项目编号:SJGY20170326。

作者简介:田聪(1981-),女,黑龙江鸡西人,讲师,硕士,黑龙江工业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工程。

猜你喜欢

实践培养创新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