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班生物双语教学实践与分析

2016-12-08杨慧子刘金林

考试周刊 2016年91期
关键词:中学生物双语教学实践

杨慧子 刘金林

摘 要: 双语教学是指部分或全部应用非母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获取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运用外语的能力。目前,我国部分中小学及高校已经开始使用双语进行教学。由于双语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其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都具有较大的挑战。本文结合海南华侨中学国际班生物学双语教学案例,就该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的课程定位、教学策略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同行进行相关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国际班 中学生物 双语教学 实践 分析

一、国内中学双语教学现状

双语教学指的是运用非母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在我国,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学校中部分或者全部使用外语(英语)教授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非语言学科”[1]。在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双语教学起步较早,已有很多双语教学的成功典范,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双语教育理论和体系。而我国双语教学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起才逐渐兴起[1]。由于起步晚、推广面有限,我国双语教学水平还比较有限,双语教学理论体系尚不完善,很多时候都是在借鉴他国的理论和经验。上海是我国最早进行双语教学的城市。起初在计算机、生物、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中进行双语课程教学的研究,引进并改编了国外多部教材。初探者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口语表达训练,着力于创建生动活泼的课堂,逐渐成为上海双语教学的特色[2]。目前,在广东、江苏等东部及沿海地区,已实施或者准备开展双语教育的学校越来越多。在中学阶段开展双语教育,对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中学生在双语学科教学中除了能掌握学科知识外,还获得了一门外语的学习机会。此外,学会一门外语就意味着获得另一种思维方式,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很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海南华侨中学国际部(“国际部”)于2010年12月获得教育部的正式备案。2011年9月中美国际班(“国际班”)顺利开课。其办学项目旨在引进先进的国际化教育理念,培养适应国际化教育的人才,为学生搭建通往美国一流大学的桥梁。国际部通过引进原版教材,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以期达到培养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双语人才的目的。笔者依据国际班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体会,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了讨论。

二、课程定位和教学策略

学校国际班对理科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的学习要求是通过这些学科的双语学习,进一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且通过海南省高中基础会考,以及为部分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提供辅导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考试和学习AP(advanced placement)课程的机会。生物作为21世纪的领先学科,打造高效生物双语课堂,将为学生接触国际先进生物技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一)双语课堂开设的前提—选择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即“完全浸身目标语”模式(全英教学)、“双语过度”模式(中英文并重)和“维持母语”模式(中文为主,英文渗透)[3]。三种模式各有其优缺点,教师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与整合。考虑到国际班学生的英语水平(托福平均成绩为60左右),在生物双语课程教学中,应避免使用“完全浸身目标语”模式;针对不同章节内容的难易程度,甚至同一节内容的不同知识点,可以交替使用“双语过度”模式和“维持母语”模式;对于简易的内容,如概念较多的内容或者描述科学探索过程的内容,会适当加大英文的输入程度,然后配备言简意赅的中文概念及提示。对于逻辑性较强、有一定理解难度的内容(如染色体组的概念),则以中文解释为主,确保学生能清晰透彻地理解知识点。灵活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记忆,且尽可能多地创造学生接触英文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语言能力有较大的提升。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切忌盲目拔高教学标准,以免削弱对成绩处于中下游学生的学习信心。总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切换教学模式。

(二)双语课堂展开的保证—整合教学内容

1.国内外教材的整合。为了使学生能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文及完整的生物学知识,国际班采用美国初中生物教材Explorer系列和高中生物教材Biology。笔者通过阅读这两种教材,对美国教材与国内人教版教材的差异进行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英文原版教材信息量较大,每一节内容都配有大量的图片,且篇幅都较长;国内教材知识点则较为精炼,让人一目了然。(2)英文原版教材更注重呈现探索过程,很多生物学结论都是先由问题开始,引出一系列探索过程,步步逼近,最后得出结论;国内教材则注重呈现探索结果,重难点更为突出、清晰。(3)英文原版教材中通常以大篇幅描述科学探索过程、科学家的钻研态度与精神等,十分注重人文价值观的培养;相比之下,尽管国内教材也有人文知识的渗入,但内容较精简。(4)相比于国内教材,英文原版教材更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几乎每一节都配有一个“Skills Lab”(技能实验室),锻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要花费较多的课时。(5)英文原版教材的练习题设计更倾向于利用理论去解决问题,而国内教材练习题的设计更倾向于知识点的巩固。尽管如此,两个版本的教材除了科学内容基本保持一致外,在设计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例如情境的创设。Biology每一节内容前的“Think about it”和人教版生物教材中的“问题探讨”有异曲同工之效,且课后配备了适量的练习题作为巩固等。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借鉴英文原版教材的优势,如丰富的课堂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旁征博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计多种探索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而非记忆学科;引入知名生物学家的生平介绍与探索事迹,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获得学科知识,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但是,教学过程中忌讳照搬英文教材,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很可能没法完成国内基础会考的任务。因此需要教师结合两种教材,取长补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国内教育环境等制定每一节双语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获得基本学科知识的同时,开阔他们的国际视野,训练综合技能。

2.语言目标与学科目标的整合。双语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否则课堂很容易变成英文课或纯中文课。双语教学要坚持两大目标:一是语言目标二是学科目标。尽管双语教学作为外语教学的一种延伸,但绝不能损害到学科知识的完整性与严谨性。在生物双语教学上,包含着很多专业词汇和概念的专业表述,如何平衡学生英语能力和学科目标之间的矛盾对教师是一种挑战。在双语授课过程中,如何顾及英语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激发优秀的学生更积极且不伤害中下游学生的自信心,保证学习效果,这对教师又是一种挑战。对此,笔者的做法是,每一节课对学生的语言要求是:多听、多读、多看、多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的课件都是中英对照的内容(英文是选自美国高中生物原版教材Biology的专业表述,中文是选自人教版教材的专业表述,并非随意的英汉互译),呈现的顺序为先英文后中文(让学生先感受英文思维,再与中文思维形成撞击,加深理解),英文表述尽可能简单(采用简单的词汇和语法)。多设计活动给学生创造双语表达的机会,在活动过程中实现双语思维的快速转化。对于学科目标的实现,笔者主要根据人教版教材对每节内容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整合国内外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三)双语课堂趣味的来源—设计教学活动

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乐于探究科学问题,要求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生物学双语教学的课堂设计可围绕以下七个原则展开:多游戏、多提问、活动化、创情境、多表达、多展示和求内化。

1.创设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前苏联教育家休金娜曾指出,学生的认知活动不应该是枯燥的、毫无热情的和纯理性的。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关注到学生的情感投入[4]。国内外中学生物学教材中都含有丰富的知识点、有趣的实验设计及充满美感和智慧的人文故事等。利用这些素材,教师可以创设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主题明确的、情感相伴的学习氛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视频、模型等具体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例如,在讲授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所对应的双语课时,为了引出本章的主旨——调节,笔者设计一个活动“BDBDB”(一个挑战反应力的游戏,活动规则:打擂和守擂的两人,面对面站立,守擂者在BDBDB的口令下,快速地做出几个指定动作,同时打擂者必须做出与守擂者不一致的动作),当几组学生参加游戏之后,让他们用英文简单地说出自身的感受。学生反映在游戏中各个器官要协调配合,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及体温上升等。然后教师顺势引导:机体的这些反映都是如何实现的呢?从而引出体内复杂的调节方式之一—神经调节。一个简单的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自然地引出了这次课的教学问题,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2.丰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做”中学,在“用”中学,通过教学活动让双语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经验。例如,在讲授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通过神经活动的调节》所对应的双语课时,如何突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个重点,笔者的做法是:先抛出两个问题:(1)In what way is excitation conducting on nerve fibers?(兴奋是以什么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怎么证明的?)(2)How does the excitation conduct on nerve fibers?(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传导的)(只呈现英文)。让学生以小组(4人一组)为单位,根据问题阅读教材(中文教材为主,已做筛选的英文资料为辅),最后各个小组分享成果(分享成果时,鼓励学生用英文表达),教师只需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适当点拨即可。这些类似的教学活动,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英语技能的训练有一定的益处。

三、教学评价机制

保证每一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双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要力求科学有效、客观公正地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从而摆脱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促进师生间的良性互动。针对学校国际班的教学情况,笔者采用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即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评价方式虽然可以直接反映出学习效果,但是容易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性评价正好可以弥补前者的不足。笔者每两到三周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一次学习过程评价,从课堂作业、课后作业、课堂测验等方面及时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过程评价形式多样,包括实验操作、生物小论文、课堂抢答及考试等。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发展需求,不断改善教师的教法,做到教学相长,促进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综上所述,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双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但可能会成为今后教育的重点。课程定位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对中学教育非常重要,在对关键知识点把关的基础上,通过恰当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并结合灵活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以期达到培养学生乐学、善学、优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影影.浅谈中学生物双语教学的现状及推进策略[J].理化生教学,2009(2):182.

[2]朱浦.上海市中小学双语教学实验与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03,186(2):19-24.

[3]赵玥.中学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施策略[J].科学教育,2012,18(3):40-41.

[4]郭建荣.二语习得中情感因素探讨及对语言教学的启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0(2):124-126.

基金项目:教育部中央高校自主项目(CCNU15A05037)。

通讯作者:刘金林

猜你喜欢

中学生物双语教学实践
中学生物教学中课本插图的应用研究
中学生物细胞相关知识的解读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网络环境下海南中学生物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究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