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长期渔业产业对县域经济社会的影响
——以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鲍鱼产业为例

2016-07-04毛振鹏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

毛振鹏

(青岛行政学院图书馆,山东 青岛 266071)



成长期渔业产业对县域经济社会的影响
——以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鲍鱼产业为例

毛振鹏

(青岛行政学院图书馆,山东 青岛 266071)

[摘 要]对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从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创造就业等三个维度出发,量化分析了鲍鱼产业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对其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表明:该区鲍鱼产业产值对GDP的贡献较大,在渔民增收和创造就业岗位上有重要影响。同时,鲍鱼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野生种群枯竭、养殖密度过高、海水富营养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有关部门应当转变养殖理念,树立科学的养殖观,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不断完善海域使用权制度,鼓励渔业养殖企业“走出去”,拓展养殖空间,促进鲍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渔业产业;县域经济社会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水产养殖业规模迅速扩大,产值规模已经达到整个渔业的77%,年均增长率在6%左右[1],成为渔业产值增加和渔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同期,我国鲍鱼产业产值以年均27.6%的速度增长,到2011年中国鲍鱼产量达到7.6786万吨,占世界鲍鱼总产量的88.8%[2],是处于成长期的典型渔业产业。本文试图从生产、收入、就业等三个维度分析鲍鱼产业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对影响程度进行测量。

一、秀屿区鲍鱼产业发展情况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原属莆田县,于2002年成立。该区地处沿海,陆域面积39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514.75平方公里,下辖7个乡镇,城镇化率达到30%,人口62万。2007年,在原秀屿区山亭、东埔、忠门三个乡镇的基础上,成立了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简称北岸区),辖陆域面积10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0.1公里,深水岸线约15公里,户籍人口13.9万人。本文对秀屿区鲍鱼产业所做的统计分析,正是针对2007年之后的新秀屿区,但调查范围则包括北岸、秀屿两区。秀屿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比较适合鲍鱼快速繁殖生长,鲍育苗和成品鲍养殖在福建乃至全国居于重要地位。秀屿区的鲍养殖场集中在南日镇、忠门镇、东埔镇(属北岸区)、棣头镇。另外,平海镇以养殖海带为主,也有少量鲍鱼养殖(图1)。2010年秀屿区养鲍网箱3.36万口,鲍存养量达3.5亿粒;2011年鲍鱼养殖面积96公顷(合1440亩),养殖鲍鱼6605吨,生产鲍苗4.25亿粒;2012年鲍鱼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养殖网箱达到4.5万口,鲍存养量达5亿粒。

图1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含北岸区、湄州岛)鲍鱼养殖分布地图

Fig.1 The abalone aquaculture distribution map of Xiuyu District of Putian in Fujian

二、秀屿区鲍鱼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定量研究

1.定量研究方法

鲍鱼产业的经济影响一般通过三个指标来进行测量和估算:对生产(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对就业的贡献、对劳动收入的贡献。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国家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活动,鲍养殖产业吸纳的劳动力人数,反映了鲍鱼产业对增加就业的贡献,或者说是影响力;居民收入则是指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的总和,鲍鱼产业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包括企业所有者和劳动者,通过从事鲍养殖及相关活动获得报酬,主要包括工资和利润。

鲍鱼产业对生产、就业和劳动收入的贡献又包括直接产值、间接产值两个层次。直接产值是指鲍鱼产业在运营过程中所创造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包括亲贝培育、育苗、商品鲍养成、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间接产值指由鲍鱼产业由于经营需要而进行的产品和服务采购对关联产业所引发的影响,可以通过计算鲍鱼产业的成本支出对鲍鱼产业的间接影响进行评估。例如,鲍鱼企业从上游制造商购买土建设施、饲料、船只、养殖器材等产品,从水产研究机构购买科技研发的商业服务,聘用技术人员和潜水员。这些公司转而从其他公司购买原材料(例如,木料、柴油、土石方、塑料网、专业劳动力和其他设备等)。通常,鲍鱼产业的投入支出(包括商品和劳务)都会变成其他企业的收入,构成了鲍鱼产业运行活动的间接产值。直接产值和间接产值可以用鲍鱼产品的市场价值之和来估算。

2.数据来源

本文宏观数据采集的主要来源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每年发布的Fishstat Plus(2003-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渔业局每年发布的《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03-2013)、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发布的《福建水产年鉴(2008-2011)》、秀屿区统计局发布的《秀屿区统计年鉴》。为了进一步获取鲍鱼产业数据,从秀屿区的南日镇、东埔镇、棣头镇、忠门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10家鲍鱼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并与莆田市和秀屿区两级海洋和渔业局的负责同志和业务骨干进行了现场访谈,从中获取鲍鱼产业发展的抽样调查数据,调研数据的时间跨度是从2003年到2012年。

3.鲍鱼产业对县域经济影响的定量分析

鲍鱼产业产量规模有多大,《中国渔业年鉴》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以产量的模式给出了准确的数据,但是产值视角的中国鲍产业规模数据还比较缺乏。笔者依据鲍鱼产品的历年平均价格分别乘以本地区当年产量,得出对鲍鱼产业的年度产值估算数据(表1)。鉴计算公式为:

鲍鱼产业产值=鲍鱼产量x鲍鱼销售价格

(1)

如表1所示,鲍鱼产业是秀屿区的支柱产业。2008-2011年,鲍鱼产业产值占秀屿区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在6%~9%之间徘徊。其中2009年达到顶峰,在这一年,鲍鱼产业贡献了全区GDP的8.21%、农林牧渔业产值的23.67%、渔业总产值的31.61%。可见,鲍鱼产业对秀屿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特别重要的贡献。之后两年,鲍鱼产业仍然保持较快速度发展,2011年比2009年增长了41.74%。但是同期,秀屿区的二、三产业发展更快,鲍鱼产业对经济总产值的贡献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但对大农业和渔业的贡献仍然保持增长,在2011年分别达到了27.48%和36.65%。考虑到约20%的鲍鱼商品贝要经过加工环节,2011年鲍鱼养殖、加工产业的产值总计约为12.7亿元,鲍产品销售行业的毛利率约为21.59%,销售环节的增加值约为2.74亿元,鲍养殖、加工、销售产业的产值总计约为15.44亿元,这是秀屿区鲍鱼产业进入市场销售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最终产品的价值包括农产品批发价和缴纳增值税后的产值(不包括餐饮业烹调等服务的增加值,也不包括进口鲍的增加值)。

4.秀屿区鲍鱼产业对渔民收入增加的贡献

鲍鱼产业对渔民收入增加的贡献是衡量鲍鱼产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采用两组数据对鲍养殖产业对渔民收入增加的贡献进行估算。第一组数据是全国渔民的纯收入,统计数据来源于2003年到2012年的《中国渔业年鉴》。《中国渔业年鉴》每年在全国选取10000户渔民家庭作为调查样本(2003年的调查样本是7463人),对渔民家庭当年收支情况调查数核定,获得当年渔民人均纯收入的具体数值。在此基础上将该数据乘以渔业人口,获得全国渔民纯收入的具体数据。

第二组数据是鲍鱼渔民的纯收入。鲍鱼渔民的纯收入主要包括两部分:鲍鱼产业的利润总额和工资总额。在具体调研实践中,利润总额表现为鲍鱼养殖场所有者的收入,包含鲍鱼养殖场所有者自己及家庭成员的工资性收入;工资总额表现为鲍鱼养殖场工人的收入。鲍养殖产业利润总额可以通过计算鲍鱼产业产值和利润水平取得,计算公式如下:

鲍鱼产业利润总额=鲍鱼产业产值x样本企业销售利润率

(2)

鲍鱼产业的工资性收入则表现为鲍鱼养殖成本中的劳动力成本。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计算10家样本企业的平均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并将此抽样调查的数据作为整个鲍鱼产业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系数(据实地调查,约为25%),然后用该系数乘以鲍鱼产业总成本,即得出鲍鱼产业的总劳动力成本。鲍鱼产业劳动动力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3)

鲍鱼产业对居民收入增加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养殖场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和养殖场经营者的利润。2008—2011年,秀屿区鲍鱼产业的利润总额约在2.3亿元到4.4亿元之间,养殖场雇工的工资性收入则在0.8到1.8亿元之间,以上两项构成了这一时期秀屿区鲍鱼产业的纯收入,即3.1亿元到6.1亿元。鲍鱼产业纯收入占渔民纯收入的比重则在55%左右徘徊(表2)。

5.鲍鱼产业对秀屿区就业的贡献

鲍鱼产业对增加就业的贡献是衡量鲍鱼产业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但是中国鲍鱼企业非常分散,想要统计鲍鱼产业吸纳就业的准确数据非常困难。笔者采用鲍鱼产业工资性收入总和除以鲍鱼产业平均工资的方法,对鲍鱼产业吸纳的劳动力总数进行估算。其中鲍鱼产业平均工资的数据来源于对所选10家样本企业的抽样调查。计算公式如下:

(4)

鲍鱼产业是莆田市秀屿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秀屿区地处对台的海防前线,由于工业不发达,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十分有限。秀屿区境内多山,由于人多地少,许多青壮年外出打工、经商,在当地就业的劳动力主要就职于鲍鱼养殖及其为其配套的工业、服务业等关联产业。据当地渔业专家估计,全区大约20%的劳动力依赖鲍鱼产业生存,而在南日镇,这一比例高达70%。表3所示,秀屿区鲍养殖产业创造就业岗位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呈上升趋势,2011年就业比重达11.75%。

6.鲍鱼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鲍鱼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其中,正外部效应主要体现在碳汇和底播增殖等方面。鲍鱼的外壳都是由CaCO3组成,可以起到固化作用。鲍鱼的底播增殖是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养殖模式,采用底播增殖模式可以对其他养殖模式形成替代竞争,如推广底播增殖模式代替浮筏养殖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鲍鱼产业发展的负外部效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生态多样性的破坏。杂交皱纹盘鲍鱼养殖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造成了当地原生物种的消失,由此引发的生态多样性危机甚至影响到了鲍鱼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杂交皱纹盘鲍在各地的泛滥,入侵野生鲍鱼的生存区域,加上对原生鲍鱼种群的保护不力,导致原生鲍鱼种群大面积消亡,鲍鱼基因资源的枯竭使得人工养殖鲍的成活率和规格都出现了大幅下降,对原生鲍鱼种群的保护成为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二是过密养殖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并引发赤潮[3]。鲍鱼商品贝的产品差异化很低,当前鲍鱼养殖产业的主要竞争模式是产量和价格竞争。为了寻求较高的产量,渔民引进高密度养殖模式的意愿非常强烈,但是大规模高密度养殖造成大量养殖饲料滞留海中,容易造成海水的营养盐富集,加速了赤潮生物的繁殖。因此,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重要因素,加剧了赤潮灾害的破坏程度。三是养殖产生的固体废料随意丢弃并在近海堆积。由于鲍鱼养殖成活率下降,渔民将大量死贝、伤贝随手丢弃海中,各种固体垃圾日积月累,甚至将海床都抬高了。在2012年福建沿海5、6月份连续赤潮期间,有很多渔民反映,由于海床抬高,吊笼不能及时沉降,造成养殖鲍大量死亡。四是对公共海域景观的破坏。养殖浮筏和池塘围堰、工厂化养殖大棚以及永久性看护房的修建和施工对自然海岸景观造成了破坏。

三、结论与讨论

从国家层面看,渔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高。但具体到渔业主产区,如莆田市秀屿区,鲍鱼产业却是县域经济中的支柱产业。2008—2011年,该区鲍鱼产业产值占到了同期GDP的6%~9%,创造同期渔民收入54.27%~56.78%左右,创造就业岗位的比重占到了8.73%~11.75%。需要关注的是,渔业发展面临“生态环境危机”,如鲍鱼野生种群的消亡、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固体垃圾的随意排放等等,已经威胁到鲍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鲍鱼产业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表现。如何在保护好环境的同时维持产量优势,如何把产量优势转变为效益优势,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是政策层面的问题。

1.转变养殖理念,树立科学的养殖观

今后一个时期,渔业应该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产业目标转变。“高产”,即通过采用先进设施和养殖技术,在对现有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上提高鲍鱼产业产值而不是提高产量;实现提高产值这一目标的基础是“优质”,即追求渔业产品食用价值和消费品质的提高,通过改良品种和养殖模式控制产量,生产出迎合主要消费群体的高端优质产品,为消费者营造高品质的消费体验;“高效”,即通过控制养殖规模和产量提升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打造集约化发展的高效水产养殖业;“生态”,即在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统筹协调的原则下,使鲍鱼养殖与周围生态环境之间进行合理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达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保证产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为此,渔业养殖业发展要转变过去追求规模扩张、产量增加的粗放型产业发展模式,转而追求效益扩张、产值增加的集约型产业发展模式,在有限的养殖区域内,通过降低养殖密度控制养殖产量,提高产品品质,以利于稳定获得较高的销售价格,并继续维持供不应求的消费市场架构。这可以使养殖企业有效控制经营风险,获得理想的利润空间,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渔业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海域使用权制度

假使产权是明确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将是没有外部性的。今后一个时期,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致力于建立完善的海域使用权制度。一方面,政府授予许可证时应当与授权海域的产业现状看齐,最大限度地维护渔民利益;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公共利益需要。在目前实践中,海水养殖业的产权确认制度事实上是不完善的,并出现了一系列负外部效应。一些地方“海域确权到镇”的做法对于渔民而言显失公平,既弱化了渔民对赖以生存海域的支配权,也不利于海水养殖产业的稳定快速发展。有关部门必须做好海域确权工作,这是整个产业发展制度安排的基础,将为产业优化和产业升级提供稳固的制度保障。

3.发挥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在控制养殖密度方面的作用

在秀屿区,鲍鱼产业比较广泛地存在低价无序竞争的问题。低价无序竞争在生产上的突出表现就是过度养殖,不但造成了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而且长期粗放型经营使得死鲍沉积海底,得不到及时清理。长年积攒的沉积物累积下来,使得养殖笼在面对赤潮来袭时都无法做到及时沉降(养殖笼沉降5~10米是应对赤潮灾害的简单而有效的手段),大大加剧了赤潮的灾害程度。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当积极发挥作用,通过海域使用许可证制度和养殖许可证制度,调节养殖区分布、养殖配额分配、补贴发放等行政管理措施和行业自律办法,就如同限制渔网网目大小一样限制养殖企业的渔排养殖密度。在控制密度的同时,还应引导养殖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养殖成活率上下功夫,通过市场细分等行为提高产业层次和利润水平,提高渔业养殖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渔业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4.鼓励渔业养殖企业“走出去”,拓展养殖空间

近年来,随着临海工业和滨海旅游房地产业的发展,许多地区适养海域受到挤占。拓展养殖区域应当采取“开源”和“节流”并举的思路。一方面要积极谋求建立水产养殖保护区,稳定养殖面积;另一方面应当积极拓展新的养殖空间,推动海水养殖向陆地和外海拓展。在开拓外海养殖区方面,可以利用浮动式消波堤建设海洋新牧场项目,先开发近岸海域,逐步向近海较深海域推进,拓展外海养殖区域;陆地工厂化养殖成本较高,但是技术相对成熟,主要用于南方鲍度夏期间的暂养,以躲避赤潮和台风灾害。渔业养殖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当地海域资源的开发,还应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在外地建立养殖基地。因此应鼓励养殖企业带着成熟的技术和资金到东南亚和非洲等国投资建养殖场,向外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应当说明的是,当前制度安排中存在着的负外部效应并不能说明鲍鱼养殖产业运行制度是不稳定和缺乏效率的。在制度比较分析中,一个产业的运行制度是具有自我实施能力的,当它持续一段时间,无需强加外部因素就可以获得某种平衡。此外,体制的稳定和动力学研究意味着,应考虑将一些政治参数作为内生变量[4]。事实上,政府有责任推动制度改革,谋求建立公平而有效率的鲍养殖产业运行制度。对于制度改革而言,分析产业制度的历史路径是基础,制度设计必须综合考虑经济发展阶段和本地的商业文化,才可以有效评估制度改革成功的可能性。应承认,制度改革的成本是高昂的,任何产权安排的变化都会影响到现有海水养殖产业的分布以及生产。即使新的产权结构会提高整体的经济利益,也会受到维护现状主义者和既得利益集团的抵制。要推行新的产权转让模式,就必须让各个缔约方马上见到好处,并且能够立刻对利益受损方给予较高额度的补偿。政府要特别关注当地转产转业渔民的利益,做好渔民的转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最大程度降低产业升级的社会成本。

参考文献:

[1]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01-2014)[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014.

[2]FAO.FAO Fishstat Plus(2013):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EB/OL].(2013-03-12)[2016-05-08].http://www.fao.org/fishery/statistics/software/fishstat/en.

[3]中国海洋信息网.2015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EB/OL].(2016-03-30)[ 2016-05-08].http://www.coi.

gov.cn/gongbao/zaihai/201603/t20160330_33831.html.

[4]A Greif.Institutions and the path to the modern economy[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责任编辑:杨成平)

Effect of Fishing Industry to County Economy and Society: Taking Abalone Industry in Xiuyu District,Putian as an Example

MAO Zhen-peng

(Library,Qingdao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Qingdao 266071,China)

Key words:ecological environment;fishing industry;county economy and society

Abstract:The author has carried out investigation of Xiuyu district,Putian,Fujian province.Starting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income increase and job,abalone industry i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in affecting count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nd then mak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alysis of its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Studies shows abalone industry in the area makes greater contribution to GDP,increases fishermen income and creats jobs.Meanwhile,the development of abalone industry is faced with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cluding depletion of wild population,high density breeding and water eutrophication.The department should change aquaculture philosophy,establish a scientific concept of culture,regulate density,and constantly improve sea use rights system,encourage fishing enterprises “going out”,expand aquaculture area,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balone industry.

* 收稿日期:2016-05-08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现代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CARS-48-09B)子项“贝类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简介:毛振鹏(1981-),男,山东青岛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3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940(2016)03-0007-07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
发展工业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
建设湿地园林工程研究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从社会问题视角看转型期人的发展的失衡
鞍山生态矿山平台构建的对策研究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