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临床意义

2016-06-28李亚楠吴庆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临床意义

李亚楠 吴庆建

山东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济宁 272011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临床意义

李亚楠吴庆建

山东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济宁272011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3例为脑出血组,选取同期入院体检正常人4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均静脉采血,行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参数检查。结果出血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分别为(6.35±1.36)mPa·s、(13.85±1.18)mPa·s、(1.79±0.44)mPa·s、(3.42±1.07)g/L、(46.63±3.28)%、0.85±0.04,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PLT、PDW分别为(131.26±33.01)×109/L、(15.59±1.68)fL,均较对照组低,MPV为(9.30±0.61)fL,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异常与高血压脑出血密切相关。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临床意义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常见并发症,中老年人为高发性人群。受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等因素的影响,血压骤然升高可能造成病变脑血管受损出血,其中血管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若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增加致残率和致死率[1]。有学者指出,血液流变学水平与高血压预后密切相关[2]。本文对比分析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和健康人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参数差异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11—2014-11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3例为出血组,均符合《脑血管疾病分类及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中高血压脑出血疾病诊断标准,经头颅CT诊断证实。男24例,女19例;年龄42~76岁,平均(52.26±2.79)岁;入院时收缩压>13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985 mmHg。出血部位:基底节区33例,额叶2例,脑桥4例,丘脑7例。选取同期入院体检正常患者40例为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40~77岁,平均(51.16±2.52)岁。2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入院后均空腹静脉采血5 mL,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清。采用全血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指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2结果

2.1血液流变学出血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指标±s)

2.2血小板参数出血组PLT、P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血小板参数对比±s)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常见并发症之一,受高血压的影响,患者脑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病变,易损伤血管内壁,增加外周阻力。受情绪激动、激烈运动等因素的影响,血压骤然升高,增加对病变血管压力,可能导致其破裂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会增加机体应激反应,激活凝血系统被,造成血液黏稠度升高。多项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均伴血液流变学异常,且能够直接参与高血压的发展。近年来,血液流变学指标逐渐用于检测脑血管疾病,在了解疾病预后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血浆黏度等是血液中常见的黏滞因素,其水平与血液流变学异常程度呈正相关。一旦血液黏稠度上升,会增加脑血管疾病的缺血、缺氧,加重病情。有学者指出,血液黏稠度升高,可能延缓血液循环速率,影响脑组织正常新陈代谢,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不可逆性损伤,增加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4]。全血黏度上升,可能造成脑组织供血、供氧不足,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损伤血管内皮功能,诱发血栓[5]。FIB属于大分子蛋白质,是常见的凝血因子。研究证实,FIB与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等呈正相关,即随着血浆黏度的升高,FIB也会呈明显上升趋势[6]。高血液黏稠度会增加脑组织供血障碍,降低颅内神经细胞活性。本文出血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相比,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液黏稠度明显上升。有学者指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短时间内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7],与本组研究结果相符。

随着红细胞变性能力的降低,可能导致红细胞无法正常通过毛细血管,聚集呈串,可能诱发血栓。资料表明,红细胞变性指数与血压水平存在密切关系,即血压越高,红细胞变性指数越高[8]。本文出血组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文献指出,FIB还会影响血小板聚集质量,影响其变形性,是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9-10]。本文出血组PLT、PDW较对照组低,MPV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外研究表明,血小板参数与高血压脑出血密切相关[11]。侯海燕等[12]分析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发现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FIB、血小板分布宽度等均高于正常人,脑梗死上升幅度更显著,存在一定差异性,侧面证实了本研究结果。李辉腾等[13]指出,血小板参数可作为评估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后监测血液,并行实验室检查,了解血小板流变学和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及时控制血压,降低血液黏稠度,有效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异常情况,预防不可逆性损伤,有利于改善预后。

4参考文献

[1]舒宇,齐迅捷,张红霞,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J].微循环学杂志,2012,22(3):73-73.

[2]陈素娟,董存元,岳燕军,等.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刊,2013,48(1):46-47.

[3]王新德.脑血管疾病分类及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66.29(6):376-383.

[4]徐宏.益水生新饮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血液流变学及ALB和α1-MG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3,26(6):4-6.

[5]张全福,靳双荣,肖永红,等.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hs-CRP的关系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 356-2 357.

[6]白洪涛,尹勇,赵万,等.微创碎吸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5):569-571.

[7]倪慧群.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与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6):773-775.

[8]董明国,杜忠芳,程静,等.慢性脑血管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全血组织因子活性的变化[J].微循环学杂志,2010,20(4):49-50.

[9]刘新红,戢妍丽,姚丽颖,等.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 373-4 374.

[10]龙倩,邓可.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3):172;174.

[11]Jo R,Smith,Katherine F,et al.Platelet parameters from an 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 in dogs with inflammatory clinical diseases[J].The Veterinary Journal,2014,17(3):2 010-2 013.

[12]侯海燕.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与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参数相关性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5(2):205-206.

[13]李辉腾,李亚东,贾伟,等.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1(19):2 704-2 705.

(收稿2015-05-20)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9-0051-02

猜你喜欢

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临床意义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中医药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意义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免疫性抗体对女性不孕不育检测的临床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热性惊厥患儿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探讨侧俯卧位在产程进展中的临床意义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不同温度的造影剂粘度对CAG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