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走班制教学的类型与特点

2016-05-14戴季瑜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类型中小学特点

戴季瑜

摘 要 我国的走班制教学分为选修课走班制教学、必修课走班制教学以及全员全科选课走班制教学三种类型,具有课程的多样性、班级的流动性及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三个特点。我国开展走班制教学的关键在于学校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走班制教学必须针对其特点来设计。

关键词 中小学 走班制教学 类型 特点

走班制教学是学校向所有学生提供的不同层次、类别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学生在学科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兴趣、课程说明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到相应的学科课室进行学习。近年来,我国部分中学也开始实施走班制教学。

一、走班制教学的类型

走班制教学最早是在国外大学中出现的,而在中学最早推行的是美国[1],现已有许多国家的中学在实行走班制教学。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不少学校开始了走班制教学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回顾这几年我国中学所实行的走班制教学的教育改革试验,可以将我国的走班制教学分为选修课走班制教学、必修课走班制教学以及全员全科选课走班制教学三种类型。

1.选修课走班制教学

选修课走班制教学即学校将达到一定入学要求的学生随机分配组成行政班,对于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如语数英等学科,仍在行政班上课;而对于国家要求开设或学校自主设计的选修课程,学生按照所选的课程在相应的时间到指定的课室上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从总体来看,选修课走班制教学保留了行政班,只是在选修课内进行走班,形成选修课的走班制教学。2001年教育部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学校努力创设条件开设选修课;高中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2]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成了“选修课+必修课”的课程结构,使得选修课走班制教学成为了必然,逐渐在有条件开设选修课程的学校中流行开来。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初,学校主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设国家规定的选修课程,试行选修课走班制教学。国家选修课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内容的拓展或者延伸,课程的模块、体系、内容以及使用的教材都是已设计好的,学校只需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开设即可。因此,这个时候的选修课走班制教学可以视为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的走班制教学。国家选修课虽然能够满足部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但由于课程的内容只是必修课程内容的拓展延伸,并不能满足学生其他方面发展的需要。随着改革的深入,不少中学在开设国家选修课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选修课程体系,使得选修课走班制教学日益完善。

2.必修课走班制教学

必修课走班制教学指的是在某一科或几科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中,将课程分成2个或2个以上的层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单科成绩、能力水平、任课教师的建议等,在这些课程中选择适合自己层次的课到固定的课室进行学习。由于是对某一门或几门必修课程划分不同的层次以供学生选择,因此也可称为分层走班制教学。一般情况下,必修课走班制教学仍保留原来的行政班。在必修课走班制教学实施之初,主要是在学生学习水平差异比较大的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进行。通常情况下,学校按照一定的难易程度将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划分成三个层次,并以课程说明的形式将各层次的课程内容展现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某一学科的学业水平、学习能力以及教师的建议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在每个学期结束或新学期开始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重新选择课程的层次。

有人指出将课程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与过去按学生的学习成绩分班的班级授课并没有什么不同,有快慢班之嫌。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走班制”与“快慢班”都是分层教学的形式,但两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却是不同的。[3]与过去按照学生的成绩分班不一样的是,必修课走班制教学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变教师领导为教师指导,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传统学生观的转变。在课程层次的选择上,首先以“选课指导手册”让学生了解各层次课程的难易程度,然后学生基于对自己学业水平的评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而不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分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扮演建议者的角色,课程的选择基本上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3.全员全科选课走班制教学

全员全科选课走班制教学,即学校里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业成绩、兴趣、特长等,选择各科不同难度层级、类别的课程,既包括了对必修课程的选择也包括了对选修课程的选择。它是在选修课走班制教学、必修课走班制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是走班制教学比较理想的一种形式。

全员全科选课走班制教学对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课程分类还要求课程分层,一般而言,开展全员全科选课走班制教学的学校,其课程类型丰富、层次多。对于必修课程来说,既有直接划分层次的课程又有按模块划分后再按层次划分的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课程直接划分层次,而语文、历史、政治等文科课程则不是简单的划分多个层次的课程,而是按照不同的模块划分课程,在此基础上分成多个层次的课程。而对于选修课程来说,除了有传统的知识拓展类课程,还包括了职业技术类、兴趣特长类、综合实践类课程等,构建起比较完善的课程结构体系。

全员全科选课走班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赋予了学生较为充分的课程选择权。首先,学校的课程不是仅仅面向一部分学生而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基础选择课程。由于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种类、层次多样,学生能够较为容易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其次,课程的选择是双向的,对于一些高级课程来说,对选学学生的某方面知识是有一定要求的,这使得学生选择课程的同时课程也在选择学生。因此,在这种形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个体,而是积极主动的能动的个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这是对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的一种反叛,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差异的尊重和主动适应,是对“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有效落实,反映了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4]

二、走班制教学的特点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走班制”教学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校开设一些选修课;第二个层次是在必修课层面进行分层教学,让学生走班;第三个层次是必修课、选修课融合在一起;最后一个层次就是完全的学生自主选择。[5]从我国目前中学所开展走班制教学的情况,可以发现其普遍还在前三个层次中徘徊,极少有学校能达到最后一个层次。完全的学生自主选择的走班制教学仍是我们的一种追求。各个层次的走班制教学都具有其突出的地方,从总体看,不论是哪个层次的走班制教学都具有课程的多样性、班级的流动性、学生的自主选择性等特点。

1.课程的多样性

走班制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课程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课程数量多、种类丰富、具有层次性。课程的数量是走班制教学能够“走”起来的前提。在新课程改革之前,学校开设的课程即国家规定的课程,整个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屈指可数,学生所学的是固定的几门课程,无法开展走班制教学。反过来,学校课程数量的增加,学生选学的课程的不同,必然要求进行走班制教学。学校课的种类和层次性是走班制教学“走”好的关键。选修课走班制教学出发点是尊重学生的兴趣差异,因此设计与开发多种类型的课程;必修课走班制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学科学习能力的差异,因此对学生学习差异大的学科设计不同层次的课程;全员全科选课走班制教学则综合考虑到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设计出不同类型、层次的课程。由此可以看出,不论是哪种类型的走班制教学,其课程与传统班级授课制下的课程在数量、类型、层次上都是不一样的。

2.班级的流动性

走班制教学的一个突出表现是班级具有流动性,这主要体现在班级的流动与学习伙伴的流动上。走班制教学打破了过去对班级的定义。在传统教学下,我们把班级看作是一个固定的集体,教学班等同于行政班。而走班制教学下,学生不再只在一个班级上课,而是根据选课的情况到相应的学科课室上课,班级更大程度上是教学班的概念。另外,过去的教学是学生在固定的一个班里学习,学习伙伴几乎一直都是固定的。而在走班制教学下,学习伙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从横向看,由于每个人的课程都是自主选择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专属的课程表,因此在学习不同的课程时就有不同的学习伙伴;从纵向看,不同学年学生所选课程会发生变化,相应的学生的学习伙伴也会发生变化。

3.学生的自主选择性

走班制教学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学生对学校课程拥有自主选择权,学生是在对自己认识的基础上选择课程。与过去学校规定每个学生应该在哪个班级上课、学习哪些课程不同的是,走班制教学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课程选择权。学生自己需要什么课程,想要学习什么课程,都是由自己自主选择,学生只需要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达到完成学业的修习要求即可。由于学校课程的可选择性强,而学生在每个学年可学习的课程量是一定的,这就要求学生在面对琳琅满目的课程时必须要学会如何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对于必修课程,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对于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

三、对我国走班制教学的思考

反观我国中学的走班制教学历程,可以看到无论是哪个层次的走班制教学,都与学校开设的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选修课走班制教学要求学校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必修课走班制教学要求学校对必修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分层,全员全科选课走班制教学要求学校的课程既分层又分类。可见,学校的课程决定了走班制教学的层次。是否有合理的课程结构、多样化的课程、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等决定了学校走班制教学的质量,决定了走班制教学能否真正的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学校在试行走班制教学前,应该考虑对学校课程进行顶层设计,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走班制教学。

走班制教学具有课程多样性、班级流动性、学生自主选择性等特点,需要学校对课程进行开发与设计、对教学进行管理、对学生选课进行指导。然而,对于不同类型的走班制教学其侧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一样的。选修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劳动就业需要而开设的。[6]对于选修课走班制教学,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长,学校在进行选修课走班制教学时,重点应该放在对选修课程的结构和内容的设计上。这就要求设计的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需要,涵盖知识、技艺及职业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使学生有自主选择的可能。对于必修课走班制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学生学习差异比较大的课程的层次划分上。如何划分层次?划分几个层次?不同层次的课程对学生的要求有何不同?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有何差异?这些都是必修课走班制教学应该考虑的问题。另外,学生选择课程的层次后,发现此课程的层次并不适合自己时,经过教师和学生的讨论后可以重新选择课程,因此还要考虑各层次的课程如何衔接的问题。而全员全科选课走班制教学是所有的学生对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进行选择,这对学校的要求比较高。全员全科选课走班制教学需要同时对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进行设计,考虑课程在横向和纵向上的联系,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这就要求学校开设一定数量的课程,对学校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到所有学生都在流动的情况下,如何安排教学活动,如何对教学进行管理等问题。这无疑对学校软件和硬件方面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B.霍尔姆斯 M.麦克莱恩.比较课程论[M].张文军,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EB/OL].2001.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309/200412/4672.html

[3] 孙金良.“走班制”教学实验引发的变化[N].中国教育报,2007-11-20(7).

[4] 赵小雅.“选课走班”:种种现实如何面对[N].中国教育报,2014-6 -4 (6).

[5] 马晖.“没有班级”的学校:北京十一学校改革考[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4-29.

[6] 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 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杨 子】

猜你喜欢

类型中小学特点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