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实施情况城乡差异的问题探析

2016-05-14苗光宇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初中教师城乡差异新课改

苗光宇

摘要 通过问卷法对黑龙江省部分城市和农村初中学校的教师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在城乡二元结构下新课改实施情况,结果显示,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教学过程改革实施情况以及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应通过改善信息流通渠道、更新农村教师知识结构,更新农村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几方面进行变革。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教师 城乡差异

一、研究对象

调查问卷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理论依据自行编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确定调查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共发放教师问卷2600份,收回教师问卷1247份,有效问卷共计1046份,对问卷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二、新课改实施情况城乡差异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否了解是能否顺利推行新课改的前提,也是研究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对教学过程以及课程结构改革实施情况差异的必要条件。因此,首先要围绕不同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情况进行分析。

1.对新课改了解程度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不同学校所在地的教师对新课改的总体认识可以围绕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主要内容的了解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学校所在地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列联表,通过比较数据可以发现,城市教师对《纲要》非常和比较了解的人数比农村教师多10%。另外,对《纲要》不太了解的城市教师占其人数的7.2%,而对《纲要》不太了解的农村教师占其人数的14.2%;没有对《纲要》非常不了解的城市教师,而对《纲要》非常不了解的农村教师占其总人数的4.9%。可以看到,农村教师对《纲要》不了解者比城市教师多11.9%。

根据卡方检验结果,X2=44.882,Sig值为0.000,小于0.01,表明不同学校所在地教师在对《纲要》即对新课改的认识程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城市教师对新课改的了解程度要好于农村教师,这主要是由于城乡教育资源、信息流通程度的差异。因为农村地区地理位置的原因,信息流通速度较慢,新课改的知识观理念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普及到个别偏远的地区;另外,由于农村地区教师与城市地区教师知识能力存在差异,其对新课改的了解和适应需要一段时间。

2.教学过程改革实施情况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教学过程改革是实施新课改的中心环节,而了解不同学校所在地教师实施教学过程改革的情况可以为顺利推进课程改革提供保障,在针对初中教师的调查问卷中,有七个项目因素与教学过程相关。这几个因素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两个维度对教学过程改革的城乡差异进行分析。

(1)从教师的教学方式改革来看

问卷涉及教师教学方式的分别是第十四题、第十八题、第二十三题。

①关于“学生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时教师表现”的分析

根据“学校所在地对学生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时教师表现”卡方检验结果,X2=104.469,Sig值为0.000,小于0.01,表明城市教师与农村教师在学生提出一些奇怪问题时的表现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城市地区的教师选择“倾听并鼓励”的比农村地区教师多23.6%,在“倾听但不鼓励”的选项上,城市地区教师比农村地区教师少1.8%;另外,城市教师选择“轻微批评和严厉批评”的仅占其人数的3.6%,农村教师共占25.5%。这说明,城市教师比农村教师更倾向于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纲要》中要求教师须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倾听和鼓励学生是极为重要的。可见,这一差异可能是学校所在地农村教师长期以来固存在头脑中的“教学观”使然,他们认为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要无条件地接受知识,与课堂所学知识无关的问题是不需要也不必要的,但长此以往,将会降低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②选择教师“最愿意采用的教学方式”的分析

运用“教师讲授”的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分别占7.4%和16.3%;采用探究性学习的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分别占63.4%和56.1%;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的城市教师比农村教师多5.8%;采用学生自学的两类教师比例相当,都为数不多。

根据“最愿意采用的教学方式”卡方检验结果,X2=27.790,Sig值为0.000,小于0.01,表明城市地区初中教师和农村地区初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农村教师采用讲授法明显多于城市教师。这一差异的原因也是由于农村地区的教师接受新观念的速度较慢,旧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仍影响深远。

③关于“课堂教学中,您是否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分析

新课改注重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质疑、调查、探究。关于“探究性学习方法”运用程度的补充,结合学校所在地与“课堂教学中,您是否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比较,表明城乡两地初中教师在使用探究性教学方式的程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经常使用”和“不太常用和根本不用”的选项上,城市地区教师比农村教师分别多4.8%和9%,说明农村教师对探究性教学方式的使用程度低于城市教师。这一差异和上述农村地区教师倾向于讲授法的原因是一致的,新的“教学观”的采纳和更新知识需要时间的累积。

(2)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来看

问卷中涉及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分别是第三十二题、第三十四题、第四十七题,

①关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的分析

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卡方检验结果X2=12.784,Sig值为0.012,由此可见,0.01<0.012<0.05,表明不同地区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城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非常主动的占其人数的11.4%,农村学生占其人数的7.4%;城市学生“不太主动”和“非常不主动”的共占其人数的11.1%,而农村学生占18.1%。从中可以说明,学校在城市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要好于学校在农村的学生,从前面分析的教师教学方式来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农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缺乏适当的鼓励,不擅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学生自身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②实施新课程后学生自学能力变化的分析

问题“新课程实施后学生自学能力”的答案中,“有所提高”的所占比例最多,共占54.6%;其次是“没变化”的共占28.3%,这说明实施新课改后学生的自学能力基本上有所提高。

学校所在地与“新课程实施后学生自学能力”变化的比较可以看出,X2=18.184,Sig值为0.001,小于0.01,表明城乡两地初中学生在新课程实施后的自学能力变化有极其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下降很大”的选项上,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多5.5%,说明新课程实施后,城市地区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程度要好于农村地区学生。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农村地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过多地运用讲授法,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③实施新课程后学生学习方式变化的分析

问题“实施新课程后学生学习方式”的答案可以说明大部分学生在新课程实施后学习方式变化比较显著,“比较显著”的共占41.9%,其次是“没变化”的共占25.8%。

根据“实施新课程后学生学习方式”卡方检验结果可以看到,F值为11.275,检验统计量对应的概率值Sig=0.000<0.01。这说明课改后不同所在地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化有极其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比较显著”的选项上,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多9.9%,“非常不显著”的选项上,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少8.6%。这说明虽然在总体上农村地区的学生在课改后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与城市地区的学生相比仍有差距。这一差异主要和上述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方式有关,学校在农村的教师采用新的探究性的教学方式要少于学校所在地在城市的教师,以及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关。

3.信息技术使用情况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亦是目前慕课以及“翻转课堂”提出的基础。根据卡方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所在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城市教师选择“经常使用”和“比较常用”的共占其人数的39.7%,选择“不太常用”和“根本不用”的共占其人数的26.1%;而农村教师选择“经常使用”和”比较常用”的共占其人数的28.8%,选择“不太常用”和“根本不用”的共占其人数的32.7%。这说明,城市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多于农村教师。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贫富差距,缺乏使用信息技术的设备以及专门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的教师。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统计分析和论述可以看出,不同所在地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上,现从这几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1.改善信息流通渠道,更新农村教师知识结构

城市教师对新课改的了解程度要好于农村教师,为改变这种差距,首先需要转变农村教师的教育理念,使之及时地接受和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和知识;要加强教师的知识适应能力,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改变教师的“课程观”;另外,要改善农村地区的信息沟通和流通渠道,从而使教师能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和新理念。农村教师的专业基础和知识结构与城市教师相比,相对薄弱而且更新较慢,因此要增加教师培训,从而使农村教师提高与更新知识结构。

2.更新农村教师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根本转变,只有转变观念,才能使新课程改革成为教师的自觉和主动行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正面引导,注意鼓励表扬。农村地区教师运用讲授式教学要多于城市地区的教师,而“填鸭式”的教学本该被否定,为了处理好这种差异性问题,就需要农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初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运用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新教学方式,逐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3.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水平

为了能够较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农村学校要尽量克服客观条件的限制,设法加强硬件建设,加快教学设备、功能室装备的更新等,从而为新课程的实施准备相应的物质基础,较大地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农村地区办学条件改善是新课程改革的物质基础,是运用信息技术的保障,教师的工作热情是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动力,只有双管齐下,两方面工作都到位,才能确保农村初中新课程改革的成功。

4.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要想从总体上改变农村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缩小与城市教师的差距,就要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从教师照搬教材照本宣科向构建生成性的课堂转变,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创建课教学情境,组织教学内容,使教学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的目标要从单一的知识目标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转变;课堂要从“教堂”变成“学堂”,变成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场所。

总之,新课程改革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反映了教育规律,它是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只有科学地认识新课程改革实施中这三方面的差异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够真正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X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杜玉红.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刘业俭.课改呼唤和谐[N].中国教师报,2005-12-7.

[4] 彭鸿斌,程红.我国当前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9).

[5] 许丽英,袁桂林.我国农村新课改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走向[J].当代教育论坛,2006(10).

[6] 王中华.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处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1).

【责任编辑 白文军】

猜你喜欢

初中教师城乡差异新课改
初中教师职业倦怠与激励机制
陕西省初中教师教育科研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教育方式研究
基于公平视角的城乡学前教育差异分析
基于教育公平的音乐教育城乡差异调查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大学生的内隐人际信任初探
如何提高初中教师物理课堂管理有效性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