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打击乐的发展现状与教学思考

2015-06-03袁晨斐

艺术评鉴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现状

袁晨斐

摘要:中国打击乐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民族性、节奏型和音色的丰富性三方面,同时具有色彩性、节奏性、音响的复合性、音响运动的波状起伏性等特征。鉴于中国打击乐的这些民族特色性,具有极大的传承和研究价值,所以本文在分析中国打击乐发展现状及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打击乐的艺术发展之路和其传承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并给出了恳切方法和意见。

关键词:中国打击乐 现状 教学思考

打击乐在中国可谓是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中国打击乐品种之繁多可谓世界之最,锣鼓传统打击乐的发展伴随着中华文明突飞猛进的势头也有了腾飞之态,它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一个中国打击乐的专业演奏员,对中国打击乐现状的了解;作为打击乐传承和教育者,对打击乐现状和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将是一道必选题,笔者根据大量的调研活动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一些经验,通过反思、总结,归纳出了些许观点。

一、中国打击乐的发展

课余之时,笔者时常会聆听一些中国的打击乐演奏,寻求一些灵魂的共鸣,但是除了欣赏之外,笔者也总要想到中国打击乐的发展问题。

(一)中国打击乐的产生及其在先秦和封建社会中的发展

中国打击乐和中国的文化一样,是具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的。

其最初的产生可以锁定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可以这样说,中国传统打击乐是伴随着原始社会的捕猎、劳动和社会交流需要产生的,例如:原始鼓是为了帮助人类围杀猎物而使用的,后来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人们开始进行各种祭祀活动,为了增加其声势同样需要加入锣鼓效应。此时的打击乐器主要是以陶钟和土鼓等原始形态呈现。

再到帝王时代,由于享乐和庆功的需求更加离不开打击乐的加入。到了夏朝,由于祭祀、娱乐、战争、爱情和各种民俗文化活动的需求,都需要有打击乐的加入;到商周时期,青铜乐器开始流行,标志着打击乐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此时期的打击乐尤其在宫廷生活应用广泛;先秦时期,钟鼓乐开始初露端倪。到了封建社会后,上到帝王娱乐功用下到民间百姓的祭祀、社火及其他社会活动都离不开打击乐的参加。打击乐体系在汉唐时期形成,到明清时期已经开始在说唱、舞蹈、戏曲、歌曲等领域结合其他类型乐器广泛应用。打击乐文化艺术的发展步调始终是和中华文明、社会的发展步调是一致的。

(二)中国打击乐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的发展

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之间,打击乐器开始配合其他乐器作为乐队演奏中独立的声部出现。自八十年代,中国打击乐就表现出了可喜的发展势头。那一时期,民乐创作的一片大好之势带动了打击乐的蓬勃兴盛,产生了许多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作品。打击乐的演出活动也逐渐多了起来。优秀的作品配合吸引人的演出活动令人们在中国打击乐艺术价值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传统打击乐带有的粗狂、热烈的原始韵味当好符合了那个年代特有的亢奋、激进、积极的民族精神,而其奇特拙朴的音响效果同样映衬出当时的大众特有的质朴风貌,从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三)打击乐自改革开放后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西艺术文化交流有了质的飞跃,西方打击乐进入了国内,给中国传统打击乐的格局带来了巨大变化,促使其快速更新,从而得到了更快速的发展!西方现代打击乐以其表演形式灵活、乐器配比构建合理、擅长表现音乐作品内涵等优势演奏方式冲击着中国打击乐单一不确定性表现形式、口传心授传教方式、乐器构成贫发局限等劣势表演格局。但是中国打击乐是中华名族的传统艺术,有着牢固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社会生活和一些民间活动中更是离不开传统打击乐的配合表演,中国传统艺术已然成为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血液,是代表了民族色彩的符号。所以西方现代打击乐和中国传统打击乐艺术的融合发展,才会顺应中华文化艺术的发展大趋势,才会走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坦途。

二、中国打击乐的发展现状与解决方法

(一)中国打击乐的发展现状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后,新世纪将会是文化大交融、大汇合的时代,各国民族文化将得到空前的发展和交流,具有异国情调和特色情怀的音乐将会得到国际音乐市场的青睐,而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特色文化艺术必会给欧洲音乐雄霸国际音乐格局带来巨大冲击,特别是以中国传统打击乐为代表的那些具有中国特色乡土气息的音乐一定会在国际乐坛有大放异彩的一天,国际乐坛定会呈现出一片百花齐艳的景象。所以我们要认清目前的现状和趋势,正视打击乐在今天发展上的劣势和不足,抓住它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文化特色鲜明、品种繁多等优势条件,努力扩大中国打击乐的影响力,为国际音乐艺术做出贡献。

(二)针对现状的解决方法

面对上述迫切需求,要求我们对传统打击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学习,领悟其精髓,并要学会吸取西方打击乐的先进技能,结合现代人的需求,选择精品传统曲目进行高质量的改编和新编,从而带来内容和形式更加完美的乐曲。这就要求打击乐领域的专业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打击乐的演奏特点、不断强化打击乐的创新思维,同时还要继续开拓打击乐的教育市场。

在东西方文华融合、智慧碰撞的今天,我们应当善于学习和接纳一切优秀的外来文化艺术。吸收的同时还要时刻保持创新的意识,勇于、善于创作推出新的演奏形式和新颖的品种不断地丰富中国的打击乐。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谨记:虽然顺应潮流的发展,中国打击乐有时需要结合异国情调的音乐以增加其多彩性、现代性、新颖性、惊艳性,但是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我们的民族性,民族性——绝对不能抹杀掉,这将是中国打击乐屹立于国际音乐舞台最有利的特色保障,也最能传达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

三、中国打击乐的教学思考

在全世界文化交融发展的今天,中国音乐文化也呈现出中西要素交融碰撞的局面,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的各大音乐院校——作为音乐文化传承和延续的地方,原有的传统教育模式和守旧专业课程将会面临改革和重组的命运。只有针对中国打击乐面临的现状和音乐领域的需求对其进行全面教学改革,才会顺应世界发展大趋势,使更多的如中国打击乐般的中国特色音乐艺术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音乐的舞台上,从而为全球音乐的多元性、国际化作出应有贡献。

(一)打击乐教学现状思考

现在各大音乐院校主要以中西打击乐综合教学的方式来教习打击乐知识,这虽然顺应了社会文化潮流的发展要求,但却滋生了很多问题。

1.中西打击乐演奏方式不同

中西方主修打击乐器的不同造成了其在打击乐呈现方式上的差别。并且演奏要素运用上的差别,如手臂、手指的动作、演奏过程中的把控程度等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如果将两种具有如此大差异的演奏方法只是简单的放到一起演奏是绝对不可取的。这样做的结果只会是两种方法相互干预、扰乱,造成学员在记忆和分辨上的难度。

2.训练体系有所差异

中西方打击乐在训练体系上也有很大不同。中国民族打击乐注重综合研究训练且十分讲究演奏时的韵味和尺度的拿捏;西方打击乐往往喜欢分门别类,强调单项技能的练习,注重公式化的标记和谱面表达。两种方法一起训练会极易造成学员的标准混乱模糊。

(二)对教学现状的总结和意见

音乐全球化发展大背景下,中西打击乐专业综合教学的实施是国家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的需要,这就需要各大音乐院校能够制定规范化的中西打击乐专业综合教学课程方案来规范中西打击乐专业综合教学课程的内容;此外,还要注意尽可能编写更多中西方特色兼容的练习曲集;还应该通过形体表演课、舞台实践课等授课形式的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关注度,以达到良教学成果。

四、结语

在我国民间的传艺中,学打击乐器往往从节奏较为简单的乐器开始,这种民间传艺中的“循序渐进”,是在我国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我们今天的教学手段已不是以前的口传心授,有教材、有乐谱、有音像等等,所以可以缩短学习的进程,合理调整学习程序,以学习中国打击乐为主基础上结合外国的打击乐器学习,中外兼学,达到互动,融会贯通才是现阶段打击乐学习的最理想模式。

参考文献:

[1]罗彰诚.浅谈打击乐合奏教学的重要性[J].艺术研究,2009,(03).

[2]彭瑜.打击乐的肢体语言与形体动作[J].中国音乐学,2009,(04).

[3]吴式锴.和声——源于音乐、用于音乐(上)——教学实践点滴[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01).

[4]吴非.音乐欣赏综合教学初探[J].大舞台,2010,(04).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现状
新课程初中语文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