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生歌姬”和她的72个爱情故事

2015-06-03沉默电话

艺术评鉴 2015年10期
关键词:歌姬金曲奖高音

沉默电话

如果A-Lin以她的本名“黄丽玲”出道的话,多年走来的蝴蝶效应,或许会和现在不太相同——当然了,那也是个温柔美丽的名字,但“A-Lin”更具一股独特的气质,一如她首次亮相就展示给人们的坚强气息,以及从容不迫的外在气场一般。“A-Lin”这个名字像她的歌声一样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A-Lin是阿美族原住民,嗓音浑厚、质感纯粹,却还有着惊人的圆润与精致,这是她与其他高音歌手最为不同的地方。大部分唱将女伶都为了追求高音而使嗓音变薄、变尖,在追逐总体平衡的逻辑中牺牲品质,而A-Lin却在高度、广度构成的立体层面上有十足的功夫。听她的歌曲,常给人十全十美的感受——低音游刃有余,高音扶摇直上,二者之间切换自如,最重要的是,不论高音低音她都能保持同一音色不变,紧实、坚固,毫不减弱,毫无失真,更不必担心她会在最高点破音。在高音群体中横向比较,“精致”是她的标识,“细致”是她的特色,节奏沉稳、力道扎实,形容其“完美”都觉得不够贴切。虽然有如此天赋般的嗓音,但A-Lin仍然表示:“如果只是在唱技巧,歌是不会感动人的。”除了演唱实力外,对音乐全情的投入,对歌词故事的切身透析,更是万分必要的。迄今发行的7张正式版专辑中的72首歌,正像陪伴A-Lin音乐事业第一阶段的72个动人故事。从第一个唱到最后一个,她也渐渐地走向了升华。

A-Lin从小就喜欢唱歌,据说8岁时就拉着妹妹走在家乡的海滩,大唱Madonna的经典歌曲。而后经过父亲的教导、合唱团的磨练,12岁便开始学习创作音乐。中学后,A-Lin频繁的登上舞台,赢得各类歌唱比赛的冠军,青春时代就有了Pub驻唱的经验,这些履历都为她正式出道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前两张专辑让她分别入围第18届金曲奖最佳新人奖、第20届金曲奖最佳女演唱人,虽然至今仍未摘得歌后桂冠,但才31岁的她,音乐前路还充满希望。

2006《失恋无罪》——孤独万岁,失恋无罪

很多人喜欢华语歌的理由,并非只在于母语情结——因为欧美流行音乐的内容往往太过物欲,对感情的细腻剖析太少,这并不是“用哪种语言来演唱”的简单分别。所以,失恋、热恋的人依然钟情华语歌曲,热爱在字里行间听到的丝丝慰藉。唱“慢情歌”的歌手因而受宠,更容易接近听众的内心。A-Lin出道的时期非常合适,2006年,前一辈的天后歌伶张惠妹正处于微妙的转型期,而与A-Lin同为台湾原住民、亦以嗓音出众的歌手戴爱玲正落入低谷,其他流行女歌手则全心全意纠结于电子曲风。谈不上谁的接班人,但A-Lin轻而易举地抓住了流行乐迷的心,填补了一时的音乐空白。出人意料的是,A-Lin就此站住了脚,让人们笃实记住了她的声音与容颜。

《失恋无罪》这张专辑在当时来说,曲风绝不算突出、新颖,但因为A-Lin的演唱实力,刷新了许多抒情歌曲的极限。就同名主打《失恋无罪》来说,便是以A-Lin的声音为蓝本设计打造,副歌旋律、大量尾音、转音,很多为高音歌手服务的特色包含其中,一听便不是传统、安全的抒情俗作。也许因为同期大量新人歌手出道失败,A-Lin的公司一次投入就十分彻底,力求展示她最完美、最优质的一面。就现在来看,这一步是非常成功的,为A-Lin带来了很多优势。《失恋无罪》是一张堪称完美的新人唱片,亦是特别难得的新人好料。

A-Lin的高音、对慢歌的驾驭度前面已经提及,而《失恋无罪》还透露了另一份心思——歌曲类型五五均分,即快歌、慢歌各占一半。除了慢歌展示高音的极致力道之外,快歌一律是激昂的中快板流行摇滚,情绪奔放异常。其实当年除了《失恋无罪》,A-Lin作为新人惊艳的作品便是专辑的快歌主打Ah Ah,虽然后期这首热辣的摇滚渐渐被人遗忘,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A-Lin音色特质的全面性,让人听到她可以掌控、驾驭的曲风领域。在贝斯与鼓点的强烈铺陈下,她一改《失恋无罪》中的深沉与悲恸,尽情展现性感、纯粹的一面,以同样实力的唱腔,将这首兼具摇滚、舞曲风格的英文歌完美地演绎下来。性感冶艳中还透出一丝小小的黑暗,也让人看到A-Lin个性的另一层面。《假娃娃》《新的自我》Beautiful,首首快歌更将这种情绪累加起来,让专辑的气场持续不落,避免了人们将A-Lin过早地视为“纯治愈系”的偏颇状况。“她也可以很Rock”——这似乎是歌曲想表达的初衷意味。

不过,A-Lin的高音厚嗓毕竟是最需推荐的重点。《我还是不懂》《四季》《位置》以及由A-Lin自己填词、音乐才子陈忠义谱曲的《回家》都是她迄今仍被关注的经典。《我还是不懂》副歌部分的高音表现,甚有Christina Aguilera的性感风韵,这支慢歌演唱方式的多段变化、主唱音轨与和声音轨的互相辅助,都为单纯的“飙高音”提供了十足的新鲜感。综合来说,《我还是不懂》也体现了A-Lin作为高音歌手的全部特色——完美没有瑕疵、浑厚不失圆润,没有尖锐的锋刺,却又有直扎人心的力量。《失恋无罪》作为出道首张专辑,不但将A-Lin的实力彻底展示,还揭示了她能掌控的曲风范畴,可谓尽善尽美。匹配当下流行,又充满经典情思。

2008《天生歌姬》——不再去想别人怎么看,就是喜欢自己很勇敢

虽然首张专辑一鸣惊人,但A-Lin却丝毫没有做偶像的包袱,隔年就毅然决然投奔了自己的真实人生。结婚、生女,这些一般新人歌手绝对不会碰触的事情,A-Lin完全没有顾忌地做了。虽说A-Lin是实力派唱将,不需要靠独身、绯闻去增加噱头、话题,但怀孕一年的休憩期,流行市场可不会给你等待的耐心。好在同年台湾歌唱比赛节目《超级星光大道》大热,无数选手争相演唱A-Lin《失恋无罪》中的歌曲,那情景,就像在呼唤一个成名多年、却因家庭原因退隐歌坛的老歌手一般,致敬、崇拜的情思无处不在。这间接证实了A-Lin第一张唱片成功的程度,而迈入婚姻生活的坦诚与率性,更符合了我们谈到的所谓“A-Lin”式的精神作风。

千呼万唤,2008年A-Lin终于回归乐坛。第二张专辑《天生歌姬》名称乍看夸张,但却表达了公司对她重振旗鼓的信心。专辑开始大量采用摇滚曲风的作品,不惜打破首张专辑制造的平衡感。兵来将挡,A-Lin的表现依然精彩、震撼。主打歌《做我自己》就像是对两年来销声匿迹的交待,大声唱出:“我不再去想别人怎么看/我就是喜欢自己很勇敢!”自己撰写的歌词、百分之百来自于内心的真实表达。其他主打歌曲如《今晚你想念的人是不是我》《伪装》都有十分激昂的高音展现,Love Will Live Forever、《爱归你》也紧随其后,让紧密的节奏持续不散。《天生歌姬》是A-Lin音乐事业中最摇滚的一张专辑,却偏偏发行在她迈入婚姻之后,与常人想当然的“疯狂只能在青春”大相径庭。打破偏见,冲出枷锁,A-Lin的做派就像她的快歌一样雷厉风行。身兼歌手、妻子、妈妈等多重身份依然有这样的势头,真实生活的滋润,让音乐中的情感更加强劲。

《难得》和《P.S.我爱你》是《天生歌姬》的抒情主打,保留了第一张专辑的卖点优势,在唱片中显得十分突出。《难得》讲述生命中错过的美丽恋情,由著名音乐人古皓包办词曲,音乐的故事性十分强烈:“那时我们不害怕犯错/那时以为天空多辽阔/我以为我成熟/以为从此就自由/爱没有回来了/你已经离开我/回忆紧紧缠住我/像当初不肯分手”……钢琴的铺陈、弦乐的加持,传统抒情旋律与深沉的高音结合,流行性、经典性都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A-Lin的嗓音再次让人感到“浑然天成”的含义,也让“天生歌姬”的说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它不再是一个宣传噱头,而是一种实至名归的形容。《天生歌姬》因为销量甚佳,进而发行庆功版CD并命名为“星光传唱特别版”,还再次收录了《失恋无罪》和单曲《爱,请问怎么走》。通过《超级星光大道》的宣传热度,两者互借东风,达成了双赢的局面。

2009《以前,以后》——以前说的不是以后,快乐不该变成彩虹

《以前,以后》应该说是A-Lin最冷门的一张专辑。但往往越被市场忽略的,越是充满音乐性的佳品。在这张专辑中,何启弘、黄祖荫、张震岳、姚若龙、邬裕康、徐世珍、武雄等“纯技术级”的音乐人都贡献了自己的作品,A-Lin亦有自己作曲,可以说专辑含金量很高。但或许是赶在年末发行、抢占金曲奖报名的原因,唱片商业味道太浓,也没有太多品嚼、回味的时间,匆匆上市、匆匆改版、匆匆下线。专辑文案声称——“以前,大家都K《失恋无罪》;以后,大家都K《以前,以后》”,但讽刺的是,《以前,以后》整张专辑都没有什么传唱色彩强的K歌热曲,因为优秀的制作人不会去贴合简单、易记的旋律,也自然不会涉猎快熟的主打作品。音乐性、传唱性两者本来没有矛盾,但《以前,以后》的本质立场与宣传姿态有些大相径庭,不伦不类,遭遇尴尬亦是必然。

以前几首歌为例——何启弘的《分手需要练习的》、姚若龙的《以前,以后》以及张震岳的One Life都不具有流行传唱性,且前两者的旋律还是分层递进式:断层多、落差大,完全不符合K歌的顺畅要求,乍听还会使人分神;但这样的手法若只从音乐性的层面考量,就又变得十分高明了——慢热、戏剧感强、与歌词配合度高、有深度、回味无穷。《以前,以后》中这样值得细嚼慢咽的作品太多,但反过来说,都不会让人第一时间产生好感。A-Lin自己作曲的《快乐生活》、美式摇滚的《开窍》、弦乐澎湃的《勇敢的不是我》也都是以玩弄编曲为目的,没有流露出推向大热的企图心。而《完整的浪漫》《一不爱二不休》则是为了展现A-Lin全新的Jazz、R&B唱腔,这样捋顺下来,专辑到底在表达什么、传播什么也变得不太清晰了,就像一桌没有主打概念的四方招牌菜,单独拿出来都很美味,放在一起却有些影响胃口。《以前,以后》这样一张难以辨别好坏的拼盘,充满专业与市场效应的矛盾、流俗与慢热的干戈剑戟。

幸而感人的作品依然存在——A-Lin在台湾“921地震”后,曾去南投学校照顾原住民学生。她透过自己的歌声与灾民互动,交付他们诚挚的真心。亲眼所见的苦难让A-Lin尝到生活的本质,歌唱使人远离伤痛的音乐,加持在她的信念中。专辑最后一首歌曲《家》应该是在那之后的感悟,唱着“Oh Family/我们不会改变/守护到永远/Oh Family/就算这世界被摧毁/我们不会改变/守护到永远”,宣扬不断前进的正面能量。这首歌更是当地关爱弱势儿童公益计划的主题曲,将大爱贯彻到现实生活的角落,不再空洞无实。以前,以后,此时的A-Lin到了第一个转折期,对音乐、市场的考量也渐渐变得复杂起来。

2010《寂寞不痛》——寂寞不痛,痛在念旧

《寂寞不痛》让人们找到了A-Lin最初《失恋无罪》的那股纯粹感。专辑的名称也像对仗工整的下联,暗示了这张专辑的优质。果不其然,《寂寞不痛》不但没有令人失望,还成为A-Lin最出色的唱片——不论在经典性、传唱性、专业性上都有百分之百精彩的表现,可谓综合了前三张专辑“新鲜、强劲、内敛”三大特征于一身,唱腔也有了新的进步,凡所应有,无所不有。除了主打歌《寂寞不痛》之外,第二波推荐曲《给我一个理由忘记》至今仍是A-Lin登台必须演唱的作品,找来邬裕康(经典作品:张惠妹《原来你什么都不要》)填词,写出了人们面对爱情结束时的痛彻纠结,把万般深剜、不得要领的情绪刻画得字字到肉,达到了歌曲内在、外在,乃至与歌手本身纹丝合缝的程度。《寂寞不痛》整张唱片就像是《失恋无罪》的创新续章,描画了一个在情感诠释上更加细腻、成熟的A-Lin,将原来温暖、纯粹的特质加入化学作用,而不仅从任何一个单独的层面考虑。

首先,《寂寞不痛》包含了大量新曲风。除了传统的抒情之外,R&B、灵魂乐、摇滚、舞曲、电子、爵士、民谣、另类都有涉猎,打破了从前以抒情歌曲为平稳基础的发片方式,第一次追求“音乐元素”上的新颖。比起同期以此为看家法宝的歌手们,A-Lin又有优秀的嗓音作保障,让竞争力顿时变得强劲。专辑的十首歌都有值得推荐的重点:《寂寞不痛》深刻痛彻的情感表达、《给我一个理由忘记》歌词与声音表现的完美契合、《Lin极限》首次演绎美式舞曲的出彩、《不管幸福来了没有》钢琴陪衬下丝丝入扣的张力、《我不想他》电音合成器的微妙效用、《抱紧一点》唱将女伶风范的高潮起落、《爱就爱》流畅自如的中音R&B、《我能体谅》爵士风韵的哀伤与冶艳、《稀有动物》冷冽诡秘的电子摇滚,以及《逃避没有不好》可谓达到满分的和音与旋律——十首歌一气呵成,没有唱功疏漏、没有节奏停歇、没有情绪断层、没有审美疲劳,只有全面、到位的音乐制作与歌手表现,几遍循环仍让人感到意犹未尽。

《寂寞不痛》这首歌是由当时还未出道的内地音乐人李荣浩创作的,而《不管幸福来了没有》则是由星光帮出身、金曲奖新人徐佳莹谱写的。去年李荣浩也一样摘得了金曲奖最佳新人,这些交集都体现了A-Lin与金曲奖的缘分。不出所料,《寂寞不痛》发行后在口碑、销量上都得到了理所当然的好成绩,改版三次,最终使A-Lin入围第22届金曲奖最佳女演唱人,与歌后位置仅差一步。她在金曲奖颁奖典礼上的表演受到一致好评,更引发网络上积极、热烈的评论与回馈,A-Lin有了真正丰收的一年。

2011《我们会更好的》——我已经放手,而你放过了吗?

也许因为《寂寞不痛》带来了太多的荣耀与佳绩,接下来的一步总是异常难走。但即便这只是听众的偏见,也依然不能弥补2011年《我们会更好的》专辑陷入相对平庸的窘境。从结果上看,这张专辑不但没有留下任何一首传唱曲目,音乐上的表现也给人极大的审美疲劳。才刚结束上一张专辑的成功,简直不能相信这种质量上的断层。A-Lin的嗓音、唱腔当然是不变的,但整张专辑的摇滚编曲,实在让人太难以理解了——与早期声张个性的《天生歌姬》或剑走偏锋的《以前,以后》都不相同,《我们会更好的》是一种从内到外的贫乏,连篇累牍的摇滚风格让人昏昏欲睡,不论快歌、慢歌,都像闷热下午不清醒的意识,粘在一起分不清界限。

专辑第一首歌曲《大大的拥抱》尚有一分新意,从歌词、旋律来说都有些异域风味,如果从这一点出发延伸至整张专辑,也算带来特别的新鲜感了。但偏偏一曲作罢,没有后续就草草结束了。专辑的前几首歌《无路可退》《我很忙》《算了吧》连在一起毫无记忆点,几乎分辨不出除了速率外有什么区别。像《1828》这样的美式Teenage摇滚也十分老套,而居然两首相隔之后又出现了一首《乖》,旋律、编曲毫无分别,听得人如坠云雾。唱片为了增加概念感,在开头、中间、末尾分别加入了三支插曲,并毫无意义地以“Intro”、“Interlude”和“Outro”命名。仿佛唱片公司也没有从《寂寞不痛》和金曲奖的热潮中清醒过来,继续马不停蹄地为这张专辑改版,力图达到上一张的销量效果。而听众的耳朵是清醒的,大部分歌迷都表示这一张“太过保守平庸”,不但没有突破,连起码的基本水平都没有做到。

若说专辑一无是处也不可能,毕竟一张唱片是太多人合作的结果——经典搭档李荣浩与姚若龙的强强联合,让《不是不满足》成为专辑唯一值得一提的作品。姚若龙的歌词信息量很大:“哪里海洋最浪漫/能治生活疲乏/狠心离得开总会变成摩擦/责任会让爱有另一种复杂/不能太倔强太有想法/妥协到快遗忘自己/有些害怕”。仿佛爱情文学一般的文字流淌在钢琴旋律中,让人不得不平静聆听歌曲所述的感情哲思。李荣浩的作曲依然出色,主歌平稳爬坡,副歌幽怨婉转、情绪排山倒海,转音处辨识度高,节奏紧密扎实不冷场,与歌词的意群十分贴合。可惜,《我们会更好的》整体没有这种出色,公司全心全意投入到专辑的预购、改版等周边活动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A-Lin成功后的第一个步伐。

2012《幸福了 然后呢》——幸福了,然后呢,爱情用什么再确认?

《幸福了 然后呢》是A-Lin在老东家的最后一张专辑——幸而大家都从《我们会更好的》的阴霾中清醒过来,明确了这一步到底该如何做下去。新专辑开始让A-Lin接触与现实生活贴合的概念,并涉猎婚姻话题,不再是分不清年岁、无尽恋爱的老生常谈。“曾以为最美丽的爱情,停留在幸福快乐的日子,但是幸福了,然后呢?”这样的宣传语给人以成熟睿智的感受,以A-Lin的音乐历练、较早的婚姻生活,足以驾驭这样的风格了。A-Lin从前的专辑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唱诵爱情,这一次将自身影射在歌曲中,自然为音乐增加了很多真实感。

主打歌《幸福了 然后呢》是由上一张专辑创作了《大大的拥抱》的Skot Suyama (陶山仁治)编曲,这位集结了瑞典、英国、芬兰、日本血统的美国音乐家,给予新歌丰富的World Music血液,尤其副歌后的和音高潮,甚有难以言喻的异域风情。除了陶山仁治之外,其他的本土音乐人也不约而同地将这张专辑拉向统一风格——由宋念宇(即歌手小宇)创作甚有Adele即视感的Woman In Love、结合电子说唱的元素《920》、由林夕作词的《围城》都将史无前例的风格带入A-Lin的新片里。尤其是后者《围城》,林夕以A-Lin的个人婚姻视角为出发点,将“围城”代表的婚姻概念延伸到音乐中,描写了从“爱情到生活”的喜乐悲欢。“远离孤独的人山人海/满足得没什么要期待/好像赢了人生决赛/在围城里张灯结彩/好像终于能/对全世界有个交代”直白、坦率的表达,将与A-Lin处境相同的女性心理搬上台面,在“幸福不幸福”、“满足不满足”的爱情哲学中认真探索。当然,A-Lin并没有不幸福的婚姻,只是借由音乐将这一角度的女性心情最大化,以歌曲方式表达出来,产生“移情”的心理学、精神分析的作用。这样看来,《幸福了 然后呢》这张专辑相当深刻,在音乐上有了非常深层的挖掘。

作为与老东家合作的最后一张专辑,A-Lin有很多妥协,也有很多突破,只是惋惜这新意来得太晚,没有接上《寂寞不痛》的足迹迅速进入这个主题。譬如,与台湾原住民音乐人舒米恩合作的《懂得》如果出现在《我们会更好的》时期,或许能创造更多的传唱佳绩;舞曲推手陈镇川作词的《笑笑的》电子Diva的新鲜感也许能跻身流行一线;陶山仁治和唱作歌手庭竹联手作曲、A-Lin自己作词的Purple Rain大概能带来多元合作的话题;更不必说有家乡、故土、环境概念的感人作品《最后的天堂》如何发挥影响力了。这些歌曲既没有速食时代的喧嚣,也没有迷惘时期的艰难贫乏,以真实生活为基底、以创作能力为武器,本能拿下更多的优秀成绩,却无奈于即将分手的合约,即便叫好叫座,也难力挽狂澜。

2014《罪恶感》——是谁为爱说着谎话,抵抗不了想飞的渴望

A-Lin加盟新东家SONY音乐之后,立即就决定要走全新的音乐路线。她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年一直在喊高音,现在有些累了。”她决意要走深沉、平稳的成熟歌路,此时蜕变可谓天时地利。依凭老公司最后一张专辑《幸福了 然后呢》挑战女性心理的成功尝试,全新专辑《罪恶感》跨度延续了这个逻辑概念:“探索爱情里的罪恶感,寻找婚姻里的平衡感”这样的标题强力打出,A-Lin甚有将自己生活“全面揭示”的觉悟。《罪恶感》呈现出一股精致的深沉,这样看来,与我们最初认识她的那种“精致认识”相仿。专辑的幕后班底惊为天人——有包括陈建骐、方大同、宋念宇、黄伟文、林夕、Matzka在内的金曲奖超级阵容,还有李荣浩、徐世珍、邬裕康、葛大为、严云农等有过多年合作的精选音乐人,《罪恶感》所能达到的新目标,一定是大家一直期待的。

这张新专辑的整体色彩,正如A-Lin之前所说的那样——“累了,不想再呐喊”。专辑大幅度地减少了如《失恋无罪》《寂寞不痛》一样的强劲主打歌,取而代之,选择了更多内敛、寸劲十足的中慢板歌曲。但这并不代表高音歌曲消失了,这是两个概念:摒弃的只是动辄撕心裂肺、歇斯底里的姿态,让“对声音的控制”转变为“对情感的控制”,也就是说,新专辑玩味的是内在情感,而非外在模式。举个例子,同名主打歌《罪恶感》里仍然有非常精彩的高音展现,但出现的时间并非是以副歌为界,而是以情绪的重点为界。那是灵活的、可控的,更具有一种Live式的自我性,有一镜到底的观感。多首歌曲如《我值得》《我笑到都哭了》《难得孤寂》都有这种自如、雅致的随性风味,但力道却依然很足,毫无敷衍。不再冲撞、不再使用蛮力,只有一切尽在帷幄的沉稳姿态。

A-Lin的专辑历来都有摇滚曲风,而由于流行摇滚日渐失去吸引力,《罪恶感》终将时下流行的“电气摇滚”成功舶来,以电子、合成器、数字键盘与传统Band结合进行编曲,让审美疲劳从听众的耳朵里消失。其他的音乐风格比较均衡,中板抒情、灵魂乐、放克、电子舞曲都有各自的代表作,像《我们会更好的》那样失败的选曲没有再次出现了。《罪恶感》总共发行了四个版本,每一个造型都刻画了女性在生活、家庭里的姿态,与歌曲讲述婚姻的意义相符。强调现代人步调盲目、对婚姻爱情倒错纠结,相处、相知越来越复杂,失去纯粹的本真,跌下生活的平衡木……这一切的喜怨纠葛,都在《罪恶感》中有所警示。

唱完7张专辑72个故事后,“天生歌姬”到底还在吗?其实想想,我们每个人都不会永远保持最初的样子。即便最初是美好的,是成功的,我们仍想要试图改变,这是伴随成长、求知、前进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亦是常情。从铁嗓的歌姬,到今天剖析婚姻哲学的女伶,A-Lin的确变了,但变化,也等于进化。伴随这些音乐故事,她从歌唱别人到歌唱自己,她越来越懂生活,越来越真实。这份纯粹,难能可贵。

猜你喜欢

歌姬金曲奖高音
早春
城市音乐“奏起高音”
莲台仙会与晚明南京歌姬选秀活动研究
家家:请懂得我的低调 “还是想念”的灵魂歌姬
唯美歌姬阿兰全新单曲《兰之乐光Lan of music light》正式首发
人若有情,鬼亦有义
需求、追求、求法、求效——自觉教研行为下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实践探索
Splendid Moments in the 23rd Golden Melody Awards
China Fire-fighting Day
王菲、伍思凯:台湾金曲奖封后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