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建构

2015-04-29万泽民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28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摘要:“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改深入实施的必然需求,遵循了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契合了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减轻了师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路径在于放手“让学”、鼓励“多学”、精心“导学”和科学“评学”。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意蕴与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0A-0057-04

一、“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一)新课改深入实施的必然需求

新一轮课改已历经十五年。总体来看,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对课程设计的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如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组织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等。但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际来看,课堂教学离新课改的“顶层设计”尚有较远的距离:如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统治者、主宰者,教学目标、内容、方式、过程、作业的设计等全部由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学习哪些内容、完成哪些任务、达到什么要求都由教师制定,学生始终处于“被听课”、“被学习”状态,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要学生学”现象。难怪有不少专家呼吁:当下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活过于单调,枯燥乏味,特别是为应对各种考试,教师和学生大多成了知识的奴隶,他们在题海中挣扎,在书海中沉浮。“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却缺乏‘后劲儿。具体表现在:数学的兴趣慢慢丧失,对数学的情感日渐疏远,主动运用数学的意识难以提高,数学观念、意识、文化等难以伴随自身的成长而发挥应有的作用。”[1]

(二)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受凯洛夫教学论思想的影响,很多学校形成了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其流程大致为:复习铺垫—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巩固练习—总结提高。这种教学模式确立了教师的中心地位,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师的任务就是正确、清楚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则将教师讲授的知识记住并能够解答习题,于是课堂上出现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目—学生做练习”现象,教学中该学生动手操作的被教师的演示取代了,该学生认真思考的被教师的讲解包办了,该学生合作探究的被教师的板书替代了,该学生回顾反思的被教师的总结讲评取代了,学生成了接纳知识的“容器”,严重扭曲了教学行为,损害了学生学习主动性,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应然诉求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课堂学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根本没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对于教师的“教”,学生只好疲于应付,无法自拔。构建“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就是摒弃“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儿童围绕教师的讲授转”的“端坐静听式”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以阅读课本、记住答案为中心,儿童围绕课本和标准答案转”的学习方式,构建“以儿童自学为中心,教师围绕儿童的自学转”的“儿童有主见的自学”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以思考、假设为中心,课本围绕儿童的思考和假设转”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意蕴

建构“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是在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背景下,提出的一种以学生自己学习书本、自主获取知识、自觉提高能力为前提,以学生进步与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是一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遵循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

课堂教学唯一的价值追求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全体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日本著名教育学专家佐藤学在《教师的挑战》中说:“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核心是学生的学习。只有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才具有真正的教育意义。”考察每位成功人士的成长历程,都有着极其相似的规律,他们在学校里的学习只是人生的一段经历,掌握知识多少并不重要,而养成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较强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才是今后持续学习与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知识、技能等短期目标,更要放眼长远,“某一阶段的数学学习,对学习者接受后续教育或参与公民生活的影响,即无论一个人在或不在数学领域内学习、工作,通过数学学习习得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及运用工具的能力依然能发挥重要的作用”[2]。因此,学生的成长应该是自觉的、内生的,也是自然的、应然的,需要的是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是教师的正确引领而不是横加干涉,是教师的循循善诱而不是粗暴灌输。教育的真正意义就是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让他自己从“现实基础”走向“生命可能”。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过程是教师或他人无法代替的,必须是“他”才会“让他成为他自己”。“自主学习”课堂为满足学生自主发展和个性成长提供了可能。

(二)契合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

美国后现代课程观的主要代表人物小威廉姆E·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中指出:“课程实施不应注重灌输和阐释,所有课程参与者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课程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发展过程。”新课改的核心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可见,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比如教学“圆柱体积”,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体积公式,而是引导学生通过猜想、验证,与底面积和高都相等的长(正)方体体积比一比,再模仿把圆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动手拼一拼,推导出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完整地说出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推理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圆柱圆锥体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娴熟驾驭“过程与方法”的快乐与成功。因此,新课标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其中“自主”作为第一要务。教学中,我们唯有努力将课堂变成“学堂”,教师成为“导师”,教室成了“学室”,才能将新课标的本质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三)减轻了师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知识学习的本质就是把前人凝固在知识符号中的经验智慧释放出来,把前人的经验智慧变成学生个体的经验和智慧,也就是个人知识,变成个体自己可随时提取运用的活的经验智慧。因为让人真正受用终身的不是那些符号知识本身,而是其背后所隐含的内在价值,是其内具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丰富的情感体验[3]。教学中,教师为把学生牵引到预先设计好的答案上来,时常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学生没有经历知识生长过程;课堂上,教师害怕学生走弯路、走错路,总是紧紧相随,亦步亦趋,学生稍一出错便立即予以纠正,师生常常是“短兵相接”,简短而频繁的“师—生”假性对话,造成了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造成了学生因不会自主学习而很苦,教师因不放权学生自主学习而很累,其结果是师生负担都很重。建构“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是“麦田的守望者”,教学从容、淡定,只是在学生学习的关键处给予引导、疑惑处予以点拨、困难处给予提示,引领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归纳与提升,学生因自主学习而有滋有味,教师因学生自主学习而轻松自如,课堂因学生自主学习而精彩纷呈。

三、“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路径

建构“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并不是倡导学生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学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有引导的学习,其核心要素是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围绕某个学习主题,尝试提出猜想或假设并进行验证,逐步形成“问题—猜想—验证”的自主学习思维和问题解决策略,其重点在于“让学”、“多学”、“导学”和“评学”。

(一)放手“让学”

建构“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放手“让学”是核心。“让学”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是教师“唤醒”“诱导”学生自己学习。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教所要求的是:让学。”“‘让学是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渴望、学习力量,改变多年以来学生一直处于‘被学的状态,真正把课堂的时间、空间让位给学生,唤醒每个学生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4]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更多的是关注教师“怎样教”“教什么”,关心的是学生知识掌握了多少、习题会解多少,而忽视了学生“怎样学”“学什么”以及学生是否想学、能否会学。建构“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是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和空间,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课堂上的绝大多数时间都让给学生“学”,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把学习自主权、思维权放给学生,从而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当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充裕了、积极性被激发了,学习就变成自觉自愿的事情。引用一位哲人的话:“当我们做出的选择是遵从内心的想法,而不是为了取悦别人时,做选择就会容易一些。”

(二)鼓励“多学”

建构“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鼓励“多学”是重点。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找出一种教育方法,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只有拥有充分的自由时间,学生的学习环境才可能是安全的,心灵才可能是自由的,思维也才可能是创新的,个性化知识形成的灵感才能是不断闪现的。课堂上,教师只有减少重复、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生才有可能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才能拥有更多深入思考的空间。建构“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就是大量减少教师的“教”,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学”,让学生瞄准目标、带着问题,全面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如编制“自主探究方案”,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路线图”,又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搭建“新平台”,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者。

(三)精心“导学”

建构“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精心“导学”是关键。在古希腊语中,教师是“教仆”的意思,意喻教师的首要职责就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叶圣陶说过,“教师始终都不要多讲,而要致力于导。”,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导学”就是对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适时进行点拨精讲、纠错引导。建构“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师不再是要求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而是引导学生以自然、自主的状态欣然赴“数学”之约。教师是“导演”,在深入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以具体的学习目标任务,诱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交流各种意见或发现;教师是“向导”,以恰当的问题或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是“指导”,通过凝练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让课堂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更加深刻隽永。套用一句电影台词,教师的“导学”在于“是你的存在,让我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四)科学“评学”

建构“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科学“评学”是保障。对学生的学习质态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持续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评学”可分为“对学习的评价”和“为学习的评价”两种。其中“对学习的评价”关注的仅仅是学生知识掌握的多少或者掌握的熟练程度,关注的仅仅是分数,没有看到“人的发展与进步”,“往往会造成学生对学习失败的恐惧”;“为学习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加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对学生细微的进步与发展都及时予以鼓励和赞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鼓舞学生的学习信心,更好地促进学生情知共生,“往往会激发学生对学习成功的渴望”。建构“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评学”,追求的是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能发展,尊重每一位学生,对于他们自主思考、探究,提出的猜想、假设,都给予充分尊重,旨在唤醒学生沉睡的主体意识和巨大潜能,激活学生的个性。当面对学生独特的见解与答案时,不妨让我们教师的思维也独特一些,以更好地发挥评学对学生个性的激励作用。如采取看例题做习题、一题多解加分、改革评分办法等,激励学生不断进行新探索、新拓展[5]。

建构“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展示学习、学会学习为主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把学习还给学生,让学习充满生命的张力;把问题还给学生,让问题散发学生的思维;把时间还给学生,让时间饱含显著的效果;把操作还给学生,让操作绽放迷人的魅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掌声响起来,让效果好起来,真正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2]仲广群.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展望——一种基于中观层面的分析与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3(2).

[3]曲天立.从“三维目标”到“三重目标”的重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9).

[4]王冬美.自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J].江苏教育研究,2013(11B).

[5]万泽民.构建“自主学习”的数学课堂[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4(12).

责任编辑:石萍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