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教育视域下外语教师的角色定位和专业发展

2015-02-13黄涛

英语教师 2015年5期
关键词:外语教师跨文化教育角色定位

黄涛

跨文化教育视域下外语教师的角色定位和专业发展

黄涛

【摘要】在现代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应结合跨文化教学进行。本文通过对跨文化教育视域下外语教师的角色定位的分析,提出在跨文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跨文化教育;外语教师;角色定位;专业发展

一、引言

目前,国内对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模式上,不少学者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学反思、校本研究等具体的途径方面。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自主学习方式的兴起,一些学者开始注意到网络环境和自主学习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然而,在跨文化知识和交际能力日趋重要、跨文化教育成为外语教学中一种必然趋势的今天,研究外语教师在跨文化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和专业发展的却极少。“全球村”意味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深入发展及其带来的文化融合。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影响除了经济以外,在文化交流方面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的。新形势下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转变。新形势对教师的职业能力和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文化教育视域下外语教师的角色定位和专业发展问题值得研究。路,外语教师势必要重新定位自身角色。

(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跨文化教育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里,教师的地位不容挑战,对学生而言,教师是权威人物,这当然有助于学生和社会尊师重教,但也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现代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相比于自身的知识积累,现代教师必须掌握更好的教学理念和技能。外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的“满堂灌”的讲授方式已成为必然,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计划教学内容、策划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并有序组织课堂活动。“外语教学对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巨大的潜力和优势,通过恰当的讨论主题、阅读篇章和任务设计,外语教学完全可以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既提高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又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张红玲2007:121)在当今跨文化活动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教师应有计划地开展文化教学活动,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参与跨文化的对比和讨论,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如在讲授圣诞节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组,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组织学生利用空余时间搜集有关圣诞节的起源、食物、习俗等相关信息,同时布置其他小组搜集有关春节的起源、食物、习俗等信息,给予学生较为充分的时间来

二、跨文化教育视域下外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外语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大多数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全盘接受,缺乏思考,加上“填鸭式”教学模式的顽固存在,以及考试成绩压力下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得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这一传统定位难以改变。在高考社会化这一趋势下,外语教学注定要走多元化的道进行课堂展示,教师只需维持课堂秩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对一些重点知识进行梳理演练即可。对比之下,学生既了解了春节和圣诞节这两个典型的中西方节日,又能用目的语进行表达。这样,通过组织课堂,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即可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师是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引路人

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更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为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传授外语知识,培养语言基本技能,教师更应该在课堂上渗透跨文化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学生在未来的职场中不一定会用英语表达文化内容,但即便在商务交往这种活动中,也应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意识。只有拥有高度的文化敏感性与文化意识,良好的跨文化适应及沟通能力,才能解决跨文化意识上所出现的冲突(林曦2013:52-55)。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跨文化内容的讲解,适时开展文化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教师是学生跨文化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现代教学正在逐渐摆脱“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向学生传授自主学习的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能学”的转变。教师可以利用任务型教学法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适当给学生布置跨文化自主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在学习目的语的同时学习文化,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母语文化和多元文化能有所理解和掌握。当然,学生的这种自主学习并不是单纯为了学习文化而学习文化,而是在学习目的语的同时了解文化,使二者有机结合。为了检验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随机抽查学习情况,结合使用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在自主学习中,在语言输入的基础上,练习跨文化知识的语言输出技能。

(四)教师是包括跨文化知识在内的研究者

现代教师的角色正在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教师只有不断为自己充电,才能适应角色转变。教师除了注重培养科研能力外,还应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外语教师的知识体系包括英语专业知识、教学论知识、跨文化交际知识、语言学基本知识、与外语教学相关的学科知识以及对周围世界和事物最一般、最基本的认知文化知识和本族语文化知识(邬庆儿2012:82-86)。跨文化交际知识、目的语文化和本族文化等文化内容都应该是教师充实自己的方向。教师应该博学多闻,才能把讲授知识和学生的学习联系起来,课堂教学才会更加生动自然。

三、跨文化教育视域下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现代外语教师的角色决定了外语教师应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利用多种路径,提升教学能力和自身素养,努力从教书匠的角色向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转变。

(一)提升个人跨文化素质

教师应有终身教育的观念,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总的来说,许多外语教师对跨文化、多元文化和不同文化的反应仍然持消极回避的态度。教师们理论上承认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但实际上却采取的是一种避而远之的态度(袁小陆2006:94-96)。很大程度上,教师对于跨文化教育的回避是因为跨文化知识是一个宽泛的范畴,以至于教师本人也难以掌握信息量巨大的文化项目。在跨文化背景下,外语教师对于跨文化教育应有充分准确的认识,努力提升个人跨文化素质。教师本人对于目的语文化、本族文化以及异国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对于教学本身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是“建立外语教育信念、知识与能力提高、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的培养、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的提高”(胡胜高、谭文芬2012:88-90)。其中,跨文化素质的养成就属于自我专业发展和意识的提高。

(二)大力发展跨文化教育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指为了改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实际,利用学校本身的资源优势和特点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一方面,培养教师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和政府的职责(贾爱武2012:1-6)。学校要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大的舞台,从在职培训和业务提升方面为教师创造条件。教师培训是“确保跨文化教育理念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保障”(张红玲2012:2-7)。但现实情况中,在课堂上进行文化教学的难处是教师“没有接受过文化教学培训,缺乏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指导”(邵思源、陈坚林2011:144-147)。当前,我国各类学校为外语教师提供的在职培训机会太少,关于跨文化教育主题的培训和研讨会也不受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所重视,这些因素使外语教师无法获得跨文化教育校本教研方面的培训。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应重视跨文化教育,创造条件提高外语教师跨文化素质和跨文化教学能力。另外,教学系部和教研室可以多举行教研活动,讨论如何把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学,切实有效提高教学中文化内容的比重,尤其是研讨如何结合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进行对比教学,鼓励教师提升文化素养。另一方面,校本教研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申报教育研究课题,教研相长。要加强校本教研,必须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教师不仅要十分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而且还要注重发展自己的全面素质”(吴一安2007:170)。整个教育创新的活力就在于使教师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教师应积极实现专业自主发展,从被动接受培训转化为主动谋求动态发展。教师应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较为明确的规划,在稳步提高教学技能的同时,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于母语文化、异文化、跨文化方面的学习。李晓教授在广西高校青年教师英语教学技能比赛中指出,参赛教师在文化导入方面对内容不熟悉,生搬硬套。因此,教师应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能熟练运用目的语表达目的文化、本土文化和目的文化以外的其它文化。唯有如此,教学才能显得自然流畅,师生课堂交流也才能顺畅进行。

(三)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等行动研究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唯有通过反思,方能了解教学中的所得和所失,以便能更好地总结经验、促进教学。王蔷认为:反思是行动研究的核心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过程(2002:7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以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为基础,采用撰写教学日记、访谈、观测等手段发现、反思并解决问题。反思性教学使教师在“学会教学”的同时,也“学会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素质,促成其成为研究型教师,继而成为专家型教师(戴炜栋、王雪梅2011:8-13)。教学反思方式有多种,学者们主要归纳出4种:教学日记、录像和录音、课堂教学观摩、访谈等。

教学日记是最为简单却最直接的一种教学反思。教师通过回忆自己的课堂,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日记里,既有助于教学,也为教学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教师在做教学日记时,不能记流水账,而应围绕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总结自己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和难点的把握程度。在以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中,教学日记应把课堂中要实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列入其中,作为教学反思的重要部分。教师应问自己:我要使学生了解哪些跨文化知识?我采用什么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应该如何改进今天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自然地熟悉跨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观摩促进专业发展。听课、评课是传统的观摩方法,这些传统方法有助于促进教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可以进行录像和录音监控教学。不少外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录像和录音可以弥补这一缺点。教师可以观看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录像,倾听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录音,对教学进行反思;还可以采用集体反思的形式,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之后一起进行研讨。集体反思是指“与同事一起观察教育实践(自己的或同事的),或与他们就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合作—互动式的研究”(冯晓霞2002:184)。通过观摩进行的教学反思同样不能局限于对语言教学的反思,还应该包括对文化教学的反思。教师务必将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学,始终把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结合起来,方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落实跨文化教育,同时也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四)教师应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教师发展必然包括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这一方面。现代教师应该学会网络课程的建设,以及日益新潮实用的微课、慕课等授课方式。这些教学方式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充足的资源,将是外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它们也为跨文化外语教学提供了便利。在网络课程上,教师可以把本土文化、目的文化和跨文化知识放到网络课程上,方便学生自学。教师可以把文化主题录成微课的形式,学生

猜你喜欢

外语教师跨文化教育角色定位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互联网+教育”下的外语教师TPACK框架构建
渗透跨文化教育提升学生英语素养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后方法视野下外语教师角色述评
大数据时代大学外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探究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外语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养研究
外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