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下的外语教师TPACK框架构建

2017-02-15王新新

现代交际 2016年20期
关键词:外语教师互联网+教育构建

王新新

[摘要]我国政府于2015年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力求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现代化的支撑作用,创新教学手段。在此大背景之下,高校外语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知识的整合势在必行。Koehler和Mishra提出的TPACK框架(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为外语教师整合技术与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教师可以通过外语教学与技术结合,构建出一个TPACK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外语读写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 外语教师 TPACK框架 构建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153-02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给外语学科的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利用互联网实现高效的学与教,是高校外语教师面临的迫切问题。因此,探讨如何提高其外语学科教学知识整合的能力水平,进而构建符合外语学科的TPACK框架,并在新型的TPACK框架支撑下探索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应对措施及教学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TPACK概念的界定与内涵

TPACK最初来源于Shulman(1986)提出的“教学-学科”知识(PCK),并被当作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随后,Koehler与Mishra(2005)将其定义为“信息技术整合于课堂教学的知识综合体”,它由技术知识-Technological Knowledge,教学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以及学科知识Content Knowledge组成,同时又交叉融合成另外四个衍生部分。(如下图所示)

(Koehler & Mishra,2009)

Koehler与Mishra(2005)认为教师应该结合特定的教学情境来理解与发展TPACK框架。随着国外针对TPACK框架的研究,更多的学者倾向于对TPACK各成分进行清晰地概念界定,以便提高各分量表的区别效度。上图中的7个成分所包含的内涵如下:

(1) TK: 信息技术知识

(2) PK: 教学理论与策略的知识

(3) CK: 本学科内容的知识

(4) PCK: 运用教学策略来教授本学科内容的知识

(5) TPK: 运用信息技术来支撑教学策略的知识

(6) TCK: 运用信息技术来呈现本学科内容的知识

(7) TPACK: 运用信息技术,并结合各种教学策略来呈现本学科内容的知识

从对上述7个成分的界定可以看出,TPACK框架中的具体内容会根据学科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二、外语教师的TPACK框架组成

TPACK框架是对技术知识、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法知识之间的交叉的正确理解,因此TPACK水平较高的教师不仅拥有信息技术技能,还具备特定学科中最能够促进教与学的技术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识。

在外语学科的TPACK框架中,CK作为前提条件,包含了外语语言的基本概念和技能,既有语言学以及文学的知识,也有目标语言的社会与文化知识,因此,外语教师必须熟悉并掌握二语习得、语篇分析、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学科知识,同时与其教学知识一一PK,诸如教学法、课程开发以及测试等等内容相互融合,形成适合外语学科的PCK,而这种PCK知识是随着TPACK框架的不断完善而充实和发展的。

在“互联网+教育”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外语教师的一项专业技能。在TPACK的框架中,技术知识与学科知识以及教学策略相互整合形成外语学科的技术内容知识——TCK以及技术策略知识——TPK。外语教师通过TCK以及TPK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学资源并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两个组成部分当中,应该对外语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设定一个基本的标准:(1)具备基本的技术知识和技能;(2)能将技术应用到外语学科知识当中;(3)能将技术应用到教学策略当中;(4)能够通过技术知识的运用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

外语教师如何将这几个要素有机地融合起来,进而促进外语教学的提高与发展,关键在于对技术知识的理解、掌握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力。所谓的整合是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培养其思辨能力,而不是单纯地利用技术去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

三、以外语读写课堂为例构建TPACK框架

外语教师TPACK的构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能够熟练应用技术知识,还要保证利用技术创造出灵活的教学方式以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因此,教师的TPACK水平越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越高,那么外语学科的教学质量就好。

在外语学科的TPACK框架中,可以用到如下的信息技术:博客、微信、维基、PPT、多媒体编辑工具、音频、视频工具、Photoshop、Moviemaker、iMovie、在线论坛、聊天室、电子板、空间讨论、论坛、电子邮件、概念软件、画图软件以及各种搜索引擎,例如谷歌搜索、百度搜索等等。外语教師应该利用每个技术知识的特点来安排不同的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习需求,完成不同学习目标。例如:微博和微信可以帮助学习事实方面的知识,而维基可以用来对事实知识进行诊断和分析。因此,外语教师在确立了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后,就需要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技术,而语境和相关的技术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鉴于此,外语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一定要基于课程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技术做支撑来完成教学计划,也即是说要将教学活动与适合的技术相整合,并形成学习内容,同时要进行过程性评价以便随时调整技术知识的内容。

以传统的外语阅读与写作课程为例,过去对于读写能力的定义趋向于注重文字的内涵,能够运用特定的语言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或者学习阅读技巧的能力;而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则凸显出调和电子环境和数字媒体对读写能力发展与教学的影响的必要性。对于外语学科而言,读写能力是一个复杂而牵涉多个方面的概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语言结构;(2)词汇;(3)理解能力;(4)流畅性;(5)写作能力。那么相关的PCK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情景下将上述学科内容知识(CK)转化为适合学生的能力与背景的教学方式(PCK),例如教学策略、课程设计与实施、课堂管理以及评估等等,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出读写课堂的TPACK。

传统上,学生阅读文本都是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然后以线性的方式完成阅读的,而在数字环境中,超文本和超媒体已经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外语教师可以利用超媒体环境来构建读写课程的TPACK,运用文本、图表、声音、视频等提供非线性的阅读信息。研究表明,超媒体环境更能激励学生,将图片与声音相结合,更能提升学生的理解力与创设文本的能力。

而在TPACK框架的支持下,课堂写作教学也发生了变化。外语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文字处理软件来辅助教学,从而简化编辑和校订的过程。这样学生就能够将重点更多地投入到文字的组织以及创意上,而不是机械地照搬例文,从而使自己的文章结构更加多样化,能够使用更精确的拼写,文章的字数增加并加大了修改的频率;同时对于教师的评价反馈也更加及时和灵敏。

对于外语教师而言,除了使用计算机,还可以运用很多外围设备及技术来影响学生的读写学习,例如数码相机、摄像机、IPAD、IMovie、教育软件以及各种在线资源,可以为外语教师提供获取课程计划、资源以及教学材料的机会。例如:一些在线网站会为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模板或可以借鉴的活动,均可以用来进行读写实践;而有些在线工具,如博客、维基,则为课堂写作和教学设计提供了支撑;另外,有些在线评估工具,则可以用来创建评价系统来指导学生的自学。总之,读写课程的TPACK框架包含了教学决策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外语教师必须考虑及反思在课堂中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如何使用技术以增强并扩展学生读写学习的机会。

四、TPACK框架對于外语教师的意义和作用

TPACK对于外语教师来讲,是一个合理将信息技术融入外语学科知识的方式,在提供了使用技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使外语教学更具文化和语言学意义。

在构建TPACK的过程中,外语教师对技术的意识以及熟悉、理解程度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同时运用学科内容和教学法知识去发展TPACK框架,并促进学生学习外语学科的内容和概念。例如:在外语读写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新兴的电子阅览室和写作软件来提供给学生信息,并据此来设计更多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达到学科知识与技术的完美整合。

但是,基于当今各个高校所使用的现有技术,并不能提供给外语教师充分的技术资源,这将会影响其更广泛地发展TPACK策略;而对于本身对技术缺乏热情的教师,则需要先帮助其建立清晰的认识,如写作反思、概念图、录像分析等等,为其打开构建TPACK框架的大门。另外,外语教师也应该随时关注本学科内容知识的更新,尤其是读写能力中的新观点,因为这些新观点是与不断变革的技术紧密相连的;同时,教师们还要坚持运用技术手段解决教学问题,从而不断完善自我TPACK的框架构建。

【参考文献】

[1]Thompson, A.D.& Mishra P. Breaking News: TPCK Becomes TPACK! [J].Journal of Computing in Teacher Education,2007.

[2]李玉环.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框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

[3]吴林.Moodle课程管理平台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学理论,2015(08).

[4]詹艺,任友群.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简述[J].远程教育,2010(04).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外语教师互联网+教育构建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后方法视野下外语教师角色述评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大数据时代大学外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探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大学外语教师信念研究之一
高校外语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