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就业类学生组织建设的探讨与研究

2015-02-12季艳建东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022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学生组织创业就业

季艳(建东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022)



高校就业类学生组织建设的探讨与研究

季艳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022)

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与就业、创业相关的学生组织层出不穷,同时也吸引了在校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组织发挥其积极作用、完善学生组织切实服务于大学生就业的方法与途径、解决此类学生组织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等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团委、学生组织管理工作者所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主要通过分析高校就业类学生组织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指出此类学生组织的重要性及发展方向,使其在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学生组织;就业;创业

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致使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加。2009年,全国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611万,这一数字在近5年呈递增趋势,截止到2014年已增长到727万,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各大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关注度也不断提高。随着形势的变化,教育部下发通知,明确指出: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同时,高校应大力支持高校学生求职类学生组织的发展壮大,鼓励和支持以提高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为目的的学生组织,使大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达到明确自身的未来发展目标,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及积累软实力,增强就业、创业能力。随即,高校中与就业、创业相关的学生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仅上海市,在两年间,学生组织中与就业、创业相关的组织就增长了37%,这类学生组织因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的基本能力,增强职业发展规划意识,有效地为大学生自己解决自己的就业、创业问题提供帮助而备受学生们的青睐[1]。

1就业类学生组织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

高校就业类学生组织,是指以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为最终目的,以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培养创业精神、完善就业意识为宗旨,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按照一定的章程,由学生自发组建的,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达到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学生组织。该类组织挂靠于高校团委,与学生关系紧密,是学生、高校、社会间联系的桥梁,专业素质高,贴近学生,能够在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发挥良好的导航作用,依据侧重点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就业服务类。比较典型的为云南大学的“职业规划与发展协会”(服务于就业前,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及能力)、西南石油大学的“启航创业者协会”(服务于自主创业方向,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大学生创业必备的知识与能力),目的在于为大学生提供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的就业、创业规划服务。

第二,创业实践类。比较典型的为吉林大学的“创业者协会”(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创业能力),更为注重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创造条件和提高就业、创业的创新能力。

第三,综合类。最为典型的是华东地区由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华东师大、华东理工、上海财大对外贸易大学等7所高校联合,共同组成的“大学生就业服务联盟”,有效地为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了服务以及实践平台。

2就业类学生组织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高校与就业、创业相关的学生组织也得到了蓬勃发展,然而,在其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第一,组织机构不健全。各高校的就业类学生组织均为新兴组织,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在发展中普遍存在着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为组织机构不健全、制度不规范等。组织活动急于求成,导致活动表面化、不深入,流于形式,没有专门对活动的价值进行评估;学生组织受到经费、基础设施等物质条件的制约,活动很难达到效果;部分学校的该类学生组织,被当做一般社团对待,甚至仅为每年的招聘活动提供后勤类服务。以上问题,制约着就业类学生组织的全面发展,对全校学生的就业意识与就业竞争力,造成较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第二,专业指导不足。对于就业类学生组织而言,专业指导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专业性的指导和培训不足,直接影响到组织内部成员的自身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没有正确的指导,学生组织活动的实际意义就会遭受质疑,因此,高校就业类学生组织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机制也迫切需要完善。

3高校就业类学生组织的重要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不断地加快,就业难等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就业服务类学生组织作为学生、学校、社会间的连接桥梁,在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中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第一,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增强职业规划意识。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通过整体的文化氛围提升自身修养,也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在活动过程中,由专业的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大学生会重新进行自我定位,并全面、合理地审视自身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及心理趋向,全面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规划自己的方向。可以说,该类学生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深刻地影响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和专业软实力。学生组织是大学生自己的组织,在这里学生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并且做到亲力亲为,特别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不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十分有利的。在活动中,也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学生也会因团队协作而对于其他专业的内容进行潜移默化、取长补短的学习,提升了自身的专业软实力,从而增强了社会竞争力。

第三,形成“自我意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体系。当前,各大高校就业类学生组织的最终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自我服务,完成就业、创业目标。可以说,大学生的就业服务类学生组织,实际上就是学生与就业工作的纽带,通过专业人士举办讲座等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和职业发展规划意识,通过一些列的模拟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平台,如各大高校均有的“模拟招聘会”,通过求职意向调查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相关的就业信息支持,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组织均以团委教师、工作者为引导,学生自觉参与为主要形式,形成了学生进行自我意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体系,为高校推动就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关于高校就业类学生组织建设的建议

高校就业类学生组织是连接学生与学生就业的关键纽带,利用得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开展将会事半功倍,因此,要想真正做到以就业服务类学生组织建设带动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工作,需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大扶持力度,提供物质基础和专业技术支持。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可根据学生组织的发展方向提供支持,聘请职业规划师、职业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做定期指导,不断加强对成员的专业化培训。另一方面,学校可加大资金投入,为就业类社团提供物质支持,甚至引导他们通过科学的方式吸纳社会赞助等有偿服务,保障就业服务类学生组织健康、科学地发展,不断提升组织成员的技能。

第二,规范组织机制,推动全面发展。首先要健全领导机制与后勤机制,不断加强、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学生组织工作,使其在校团委的领导下,承担起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责任。而后勤机制即为正激励机制,重视评价与激励,将会增强学生的信心,有利于学生组织的更好发展,后勤机制的另一方面为心理辅导机制,意在帮助临毕业学生顺利度过择业期与就业期。其次,规范管理办法,特别要对就业类组织及其成员的吸收标准加以规范,从而保证其健康、稳定发展。最后,加强骨干力量的培养,高度重视负责人的选拔与培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通过二级培训,带动更多的成员迈向成功。

第三,完成学生组织社会化,促进学生就业。温家宝总理在访谈中说过:“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其最终目的还是要投入到社会工作中去”。就业类学生组织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学生输入社会,学生组织的社会化是内部建设与外部交流合作的重要一步,因此应采取科学指导、规范管理,完成学生组织社会化的过渡,达到最终目标。共青团中央协同教育部以及全国学联开展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促进了学校从封闭走向开放,同时也与社会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学生就业组织更要走出校园,直接与校外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进行交流和合作,了解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结构的需求状况,吸收新理念、新讯息,并结合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总结,并向教学主管部门反馈,促进教、学、用的紧密结合,通过拓展知识结构,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及社会资源,发挥团体优势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支持,促进大学生就业。

高校就业类学生组织是连接学生与学生就业的关键纽带,在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发挥着良好的导航作用,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各高校团委及学生组织管理工作者应充分意识到该类学生组织的重要性,对其加大扶持力度,提供物质和专业技术支持,协助其健全规范组织机制,指导鼓励学生组织走出校园,完成学生组织的社会化,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龚成健.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S1):208-211.

[2]包忠荣,涂延.浅析高校就业与职业类社团的建设[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4):43-46.

[3]陈淑娟.学生社团与大学生就业[J].科学教育家, 2008,(6):21

(责任编辑杨荔晴)

On Construction of Employment-oriented Students’Organzation and Job-hunting Studies of College Graduates JI Yan(Jiandong Vocationai&Technical College, Changzhou Jiangsu 213022, China)

Abstract:Due to the increasing enroll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college graduates are now fac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employment pressure. In recent years, different students’organizations related to employment and selfemployment sprung up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ll over the country, which attracted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studying at school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teachers of Youth League Committee and counselors of students’organizations to go into further study on the research project about issues like how to make students’employment unions play active roles, the methods and approaches to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of students’organizations in graduates’job-hunting, and how to help these organizations to solve their problems during their ow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organizations oriented in employment, and their existing problems, makes clear the significance of their roles and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and assist them to play active and effective roles in graduates’employment and self-employment.

Key words:students’organization; employment; carve out

基金项目:2014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2014SJD536,项目主持人:叶晓丹).

作者简介:季艳(1981- ),女,江苏常州人,副研究员.

文章编号:1671-0142(2015)03-0013-03

文献标志码:B

中图分类号:G645.57

猜你喜欢

学生组织创业就业
新形势下民族院校自发性学生组织管理创新研究
高校学生组织中“家”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基于一校两区办学模式下的高校与学生组织的双向互动机制探究
技工院校学生组织与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