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探索

2015-02-12石晓玲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素养

石晓玲(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探索

石晓玲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高职学生具有适度的理论知识及较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文章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了探讨,提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如何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与手段应用和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等方面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高职教育;信息素养;计算机基础课程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逐步完善。信息素养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1]。它是人们在全球信息化环境下,必须具备的一种对信息社会的基本的适应能力,是信息时代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这要求高职学生具有适度的理论知识、较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因此,对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研究,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是高职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更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良好的信息素养意味着高效地获取和探索信息的能力、精确地和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熟练地和批判地评价信息并对其他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作为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应用能力方面承担着责无旁贷的重要作用。

1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1.1学生的起点存在较大差异

尽管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基本得到普及,在高中阶段学生还必须通过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对学生的识记、理解、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信息的能力有所要求。但是,从实际来看,由于各种原因,高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离理想情况相距甚远。部分学生能够进行计算机及网络的一些基本操作,在老师的指点下可以自主完成处理任务;有的学生接触过电脑,了解一点点基本常识,但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差,只能跟着老师亦步亦趋,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接收较为困难被动;还有少数来自边远省份地区的学生甚至几乎没有亲手操作过计算机,对键盘很生疏,面对计算机和网络一片茫然,就更谈不上信息意识了。

1.2缺乏信息获取的意识和能力

现代社会,尽管人人都在上网,但是大多数学生从未尝试过通过网络获取专业信息,他们只是停留在QQ聊天、网上视频点播的消遣阶段。他们的专业课程知识除了课堂这一途径外主要是通过课本、参考书籍来获得。网络的信息共享功能没有被真正利用到查找专业资料、拓宽知识视野方面来,缺乏灵敏的信息获取意识。少数学生即便在尝试网上检索,但由于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对信息资源检索、筛选、鉴别和加工能力不够,也不能有效地利用好现代海量的网络资源。

2优化教学设计,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夯实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它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性课程,对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实践、分析和解决问题有重要影响。

2.1教学内容的选取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作为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技巧,同时不能忽略信息能力的培养[2]。在课程内容的整合上,强调与专业相结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后续的专业知识学习服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在实践项目上精心设计各教学模块。如在计算机系统组装维护与优化部分,通过个性化设置计算机、安装与卸载应用软件、添加及删除输入法、查看计算机配置信息、添加打印机、设置文件夹共享等内容,让学生真正对计算机有正确全面的了解,对操作系统有新的认识,体会到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工具的特点,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克服畏难情绪有着重要意义。

对OFFICE模块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实际学习生活中的案例,不仅要求学生学会Office技能,而且要确认能够在实际案例中真正履行这些技能。如对市场营销的学生,要求他们利用PPT制作一个真正的产品销售企划,在任务完成中引导学生从整体结构设计到资源素材获取、演示文稿制作到效果优化,由简至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去完成。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如何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提高信息素养;在知识点的整合上,强调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如将EXCEL原始数据、统计图表及分析结果等资源在WORD和PPT中进行信息共享,让学生对三大常用办公模块有整体的认识,从新的高度上了解和使用这一软件,将零碎的技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

2.2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

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的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是信息素养的前提[3]。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设计并丰富“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化课程网站,鼓励指导学生利用这一教学辅助平台,在网上知识浏览、与老师的互动答疑中培养使用计算机学习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和习惯;启发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解决项目完成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信息检索、分析判断、加工能力,进而实现信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课程教学中,尽量采用翻转教学法,激发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形成探索学习的氛围和习惯。

推荐一些著名的精品课程、微课、MOOC慕课(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在线学习网站,提供给学生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指引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站丰富的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自主学习系统资源充实和提高自己,养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及时方便。因此快速推进课程学习的手机客户端应用程序,将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发送到手机也是进行信息化素质培养的重要方法。

2.3建立激励机制,营造提升信息素养的环境

注重在校园文化中营造信息能力提升的氛围,在全校组织OFFICE应用技能大赛(如微软办公软件国际认证MOS),让优秀学生展示才华,让一般学生对新软件新技术产生关注和兴趣。这对推动学校计算机相关学科课程的改革,提升学生商业应用软件的进阶功能使用技巧,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非常有益。另外,定期举办计算机技能证书考试的培训机制、邀请著名的讲师专家做讲座和学术交流对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培养信息综合素养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军.高职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管理观察,2014,(16):144-145.

[2]刘建国.基于信息素养提升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式初探[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9):70-73.

[3]唐昕辉,吴晓伟,胡伟华.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现状的研究[J].现代情报,2011,(12):110-115.

(责任编辑杨荔晴)

(下转第27页)

Abstrac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target is that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have moderat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better application abil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th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gave the suggestions and methods for how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the students in teaching content selection, teaching methods, means and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information literacy; basic computer course

作者简介:石晓玲(1973- ),女,江苏泰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基础.

文章编号:1671-0142(2015)03-0020-02

文献标志码:B

中图分类号:G642.3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素养
网络时代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