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的思考

2015-02-12徐向上丁政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江苏泰州225300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

徐向上,丁政(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江苏泰州225300)



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的思考

徐向上,丁政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加强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文章对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进行调查,提出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原因,并探索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认同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隔一年,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为了实现这一任务,《意见》要求“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按此要求,引导学生认同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高职院校是中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高技能的高职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状况对中国未来将产生深远影响。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学习态度、价值取向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有其特殊性,这无疑加大了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难度。高职院校应了解和掌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在此基础上思考有效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途径。

1现状和问题

笔者对江苏省多所高职院校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调查,分析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专题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900份,收回调查问卷883份,其中851份为有效调查问卷,有效率达94.5%;男生390人,占总人数的45.8%,女生461人,占总人数的54.2%;文科学生290人,占总人数的34%,理工科学生561人,占总人数的66%。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走访相关部门和教师,并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访谈。根据走访和访谈得到的反馈,结合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对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有了清晰直观的认识。调查结果如下:

1.1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认同情况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上是认同和赞成的,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了解和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问卷中“您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吗?”,结果显示,85%的学生很了解或比较了解核心价值观。访谈中不少高职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正能量,是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这说明了核心价值观认知度较高。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对问卷中“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觉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45%的学生认为“离自己有些距离”,30%的学生认为“并不觉得离自己很远”,24%的学生认为“感觉很亲切”。说明在情感认同上离理想状态还有提升空间。

1.2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层内容认同体现出差异性和非均衡性

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认同状况为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高,但行为认同低。作为国家层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目标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同时这也是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针对问题“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否能够实现国富民强?”,选择“当然能”的学生达到85%,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持肯定态度,抱坚定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已经被大部分人在情感上认同。但此层面上的访谈显示,有部分学生认为国家层面离自己太远,无法真正指导自己的实际,说明还是仅仅作为知识来理解,没有到达内化并指导行动的高度,行为认同低。

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认同状况为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均偏低。问题“您对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社会持什么态度?”的结果为19%的大学生选择“充满信心”,33%的学生选择“较有信心”,25%的学生选择“没有信心”,23%的学生选择“说不清”。认同比例明显偏低,通过访谈,发现不少同学对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的真正内涵并不了解,存在片面认识和偏差,由于认知偏低就导致了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偏低。

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度均高,行为认同度也较高。对于“爱国、诚信、敬业、友善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体现,你怎么看?”这个问题,“非常认同”占30%,“比较认同”为65%,“不太清楚”为5%,结果较为理想。对于“您认为当前我国有无必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问题,94%的学生表示十分必要,6%的学生表示有些必要,这表明高职学生富有爱国主义理想。在问卷问题“您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有25%的同学选择“大公无私”,有60%的同学选择“公私兼顾”,有15%的同学选择“先公后私”,该结果说明,高职学生大多可正确地认知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对于在“公交车上会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吗”,86%的同学选择“总是会”,14%的同学选择“多数情况下会”,表明高职学生乐于助人,为人友善。诚信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小部分学生中诚信状况还不太令人满意,访谈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个人准则意识虽然能够认知和情感上认同,但在实践上还有差距,没有把核心价值观内化并提升到指导实践的高度,知行脱节。

高职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三个不同层面的认同存在差异和非均衡性[1],这种差异体现为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价值观较为熟悉和了解,认同程度相对高一些,而对与实际生活不太紧密的价值观念认同度就明显偏低。

1.3学生个体的差异导致价值观认同的差异性

一是入学方式不同的差异,注册入学和成人教育的学生认知认同度低于参加普通高考和对口单招的学生。二是年龄差异,不同年龄的学生,随着其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也会有所不同,退役士兵班和高年级学生年龄相对大一些,对价值观认同更强一些。三是性别的差异,男生的整体认同度高于女生,调查中显示男生群体更为关注国家政治时事。

2影响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原因分析

2.1社会因素

(1)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一是西方或日韩等国家的文化的影响。如日韩影视作品和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等影响中国的文化自信,降低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二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人生观的推崇和奢靡之风等不良风气的存在,也给价值观认同设置了障碍;三是西方一些国家在经济上的优势,使得部分大学生更认同西方价值观念和社会体制,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孰优孰劣产生困惑,这也降低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2)现代化进程中社会转型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转型和体制转换,社会矛盾涌现并错综复杂,如社会上的贪腐现象和现阶段贫富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使不少学生对国家发展前景和个人前途产生迷茫感,这削弱了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使部分学生政治信仰动摇,价值取向歪曲,责任意识缺位。社会转型期正是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和塑造的时期,大学生易在价值观方面产生诸多困惑,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强有力的引导。

(3)社会主义市场带来功利主义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大学生享受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这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形成;但市场经济突出利益、竞争等观念,易使大学生在价值判断上出现过分注重功利,以社会地位的高低和获取金钱的多少作为人生价值实现的标准,出现无视道德修养等现象;同时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诸如权利保障不到位等现象会造成忽视平等、公正、自由,降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正面引导作用。

2.2学校因素

(1)高职院校教育理念偏差。一些高职院校教育过于功利主义,过分强调就业导向,放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持可有可无态度,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培训,甚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完全等同[2]。

(2)高职院校教育者示范作用有待提高。一是专业课教师。很多专业课蕴藏着宝贵的价值观教育资源,但有些专业课教师向学生讲授知识、传授技能的同时,没有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素融入教学;少数专业课教师因自身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欠缺,不能在学生面前起到很好的表率和示范作用。二是思想政治辅导员。政治辅导员既是教育者,又是引导者和管理者,和学生联系紧密,他们能及时发现错误的价值倾向苗头,迅速纠偏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和示范作用,但由于高职院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多,造成辅导员存在着人员配备不足、工作涉及面过广、工作强度大等问题,影响其作用的发挥。

(3)思想政治教育课实效性的增强。调研显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重要渠道为思想政治理论课[3]。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各种传媒的叠加,使我们获取教学资料变得快速和丰富,但有部分教师不善搜集资源资料、不善有效运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联的课件、视频和网络资源开展教学,课堂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第二课堂的教学也没有能很好地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这样无法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性的理解和体验,也就无法把“三个倡导”的价值要求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念,更遑论把内在的价值观念外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行动。

2.3高职学生的特殊性

(1)招生渠道多种,生源复杂。高职院校招生对象既招收普通高考最后批次录取的高中毕业生,又通过单招考试录取中专、技校、职业高中的对口生,还有成人教育、注册入学、退役士兵等多种形式,这就造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各种群体各有特点。这种客观情况必然要求核心价值观教育应根据学生不同入学形式,有针对性地教育,这给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此外高职院校学生相比于本科生,自觉性上明显欠缺,如课堂纪律经常需要维护、自习基本靠校规校纪强制、图书馆学习的学生寥寥无几,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比普通本科院校付出更多的精力。

(2)政治认知缺乏理性。调查显示,高职学生政治敏感度高,关心国内外时事政治,政治立场较坚定,拥护、信任党中央,在关系中国发展的大政方针上,大多数学生的政治认知总体清醒正确。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高职生对一些基本问题认识模糊,如人民代表大会和党的代表大会混为一谈,对民主、自由、平等和公正内涵不清楚;对于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多从自身利益为出发点考虑问题,方式直观,很难用辩证的眼光去审视,造成政治认知缺乏理性,政治鉴别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 对策

完善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它的变化与所处时代社会的变化紧紧相连,所以需从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入手,联系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实践,培育风清气正的环境。国家领导人对于反腐和民生问题高度重视,措施有力,使得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这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高职院校则应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3.1转变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

高职院校要更新价值观教育理念,改变重视专业课、轻思想理论课以及把职业价值观教育简单等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误区,树立起核心价值观是一切职业价值观的基础的正确的认识。

同时教育工作者要遵循教育规律,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因材施教。教师和辅导员应爱岗敬业,以师德风范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挖掘所教课程内涵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因素,因材施教,有效实施课堂教学;辅导员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凡是与学生成长有关的活动和常规检查,都要积极准备、严密筹划、认真执行,要把工作落在实处。同时要注意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为知行统一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律,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见识,完善自我,从而取得实际效果,发挥实践的养成作用,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和相关管理部门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打造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开展科研发明、创新创造、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等活动。

3.2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高职思想政治教师要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一是课堂教学要以乐于接受的语言、丰富详实的内容、新颖生动的方法进行教学,如部分高职学生理性认知较为缺乏、政治鉴别力不强,教师应引导其关注社会热点,注意让他们独立思考、分析和表达,教师适时点拨,这样针对不同学生的接受状况和思想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能提升教学效果。教学中应选择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认同为着力点,进而拓展至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价值准则的认同,因为个人的道德素质是实现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的基石,这样易于学生接受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价值观,提高认同实效性。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要精心设计,让内在观念有效外化实际行动,如采取组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义工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付诸于实际行动,从而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的构建,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以利转化为心理过程的自我认同。

3.3加强校园文化育人的作用

一是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物质和制度层面建设。如校园内注重人文景观的设计,教学楼、图书馆和学生宿舍等校园建筑物张贴价值观标语、设置宣传栏,学校各项制度的制定要考虑到价值观认同的要求;二是举办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专家学术讲座、大学生辩论赛、征文活动、书画比赛和主题班会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提升理性认知,从而摆脱价值困境,树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观;三是发挥好社团活动的引领作用。在学校有关部门指导下成立理论学习社团和开展活动,对成员在中西文化冲突的背景下产生的困惑进行价值澄清和心理疏导,增强文化认同感,发动成员运用新媒体,为同学之间的交流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促进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营造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三者相结合的氛围,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真正的主体,拥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在和同龄人的交往中能够呈现真实的自我。正是在这种现实的生活中,有利于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体认道德要求,明确努力方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高度的认同。

参考文献:

[1]刘贝贝.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J].理论观察,2013,(3):124-125.

[2]金航.提升高职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6): 35-37.

[3]黄义务.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调查的启示—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3,(8):77-80.

(责任编辑刘红)

Thinking of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the Present Identification XU Xiang-shang,DING Zheng(Tai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Taizhou Jiangsu 225300, China)

Abstract: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significant, th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core values survey conducted a survey of the status quo, puts forward the existing problem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nfluen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ecause of identity, and to explore the countermeasures to enhanc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 identity.

Key words: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vocational colleges; identity

基金项目: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博硕基金项目(TZYBS- 14- 7,项目负责人:徐向上).

作者简介:徐向上(1976- ),女,江苏泰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文章编号:1671-0142(2015)03-0016-04

文献标志码:B

中图分类号:G641

猜你喜欢

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