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探讨

2014-09-01文艳玲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高职英语分层教学

文艳玲

【摘要】阐述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题型结构和通过率,分析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探讨基于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开展分层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高职英语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124-0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学习的价值已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无论是升学、出国还是与外国朋友交往,掌握英语都已成为衡量一个现代公民素质的基本条件,是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社会对英语人才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高职英语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还强调在教学中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本着这样的教学方针,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以下简称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便应运而生。

一、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及其作用概述

本文所述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前身是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考试。1995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为了给各级教学主管部门提供一个科学的检测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统一尺度,批准成立了高等专科学校英语课程教学质量检测工作研究组,并开始英语应用能力考试,1998年和1999年在部分省市数十所院校进行了测试,反响很好。2000年该考试正式实施。2001年,教育部又成立了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使测试进一步规范化和规模化。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是立足于高职教育的实际而设计的,对高职英语教学有着积极的反拨作用。目前,在对高职英语教学的评价上,许多院校以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为标准,因此,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对高职英语教学的认可程度和重视程度,推进了高职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另外,许多学生经过应试教育的洗礼,习惯了被动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入高职院校后,由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和方向,他们更是把惰性发挥到了极致。而有了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他们才会更注意平时的教学与思考,从而有利于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成效。

二、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题型结构与通过率分析

以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为例,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主要包括听力理解、词汇结构、阅读理解、翻译(英译汉)和写作五部分,主要测试考生的语言知识和听、读、译、写四种基本技能。测试的项目、内容、题型、分值和做题时间分配如表1所示。

表1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题型结构

序号 测试项目 题号 测试内容 题型 题量 分值 时间

Part I 听力理解 1~5 Section A 问题 单项选择 5 5% 15'

6~10 Section B 对话 单项选择 5 5%

11~15 Section C 短文 填空 5 5%

Part II 词汇结构 16~25 词汇与句法 单项选择 10 5% 15'

26~35 词形变换 填空 10 10%

Part III 阅读理解 36~40 一般性文体语篇 单项选择 10 10% 40'

41~45 一般性文体语篇 单项选择 10 10%

46~50 应用型文体语篇 填空 5 5%

51~55 系列术语 匹配 5 5%

56~60 应用型文体语篇 简答 5 5%

Part IV

翻译

(英译汉)

61~64 句子翻译 选择 4 8% 25'

65 段落翻译 英译汉 1 12%

Part V 写作 应用文写作(通知、电子邮件、简历、邀请函等) 套写、填写 1 15% 25'

合计 65+1 100% 120'

从表1可以看出,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以主观题为主(约占总分的60%),客观题为辅(约占总分的40%),充分体现了高职英语课程的专业性、实用性,符合《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也符合国家培养人才知识能力及素质教育结构要求。

笔者从事高职英语教学工作十几年,所在的学校——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每次都有数以千计的学生参加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然而历年的B级通过率并不令人满意。表2是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近四年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情况。

表2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近四年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情况

时间 报考人数(人) 通过人数(人) 单次通过率(%)

2009年12月 2061 871 40.13

2010年6月 1054 222 22.68

2010年12月 2545 604 24.53

2011年12月 2714 1030 39.71

2012年6月 1182 177 16.33

2012年12月 2400 1134 50.63

2013年6月 1699 256 15.07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12月份单次通过率多数较前一年有所上升,但6月份的通过率则往往下降,究其原因,主要如下:第一,新学期开学,学生对校园的一切充满新鲜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向往,学习上也有足够的劲头,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强,能够一鼓作气通过考试;第二,第一学期,教师会花上一半的英语课时针对B级考试进行辅导,以历年的B级真题为蓝本,辅以实用英语课本教学,着重复习各语言知识点并讲解各种题型的答题策略,进行实战模拟演练,增强了学生通过考试的信心,一部分学生能够很顺利地通过考试;第三,第一次没有通过考试的学生基本上都是英语基础相当薄弱,听、读、写、译能力较弱,再加上厌学、懒惰的不良学习习惯,因而导致第二次即6月份的考试通过率不高。

三、基于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开展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常常有老师抱怨,第二个学期的英语课难上,学生不想学习,教师的许多教学活动都很难进行下去,笔者也深有感触。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笔者发现有必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高职英语教学不同对象的需求。大一新生在第一学期有个共同的目标,就是通过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一般来说,能一次性通过考试的学生,英语成绩相对来说较好,没有通过的学生基本上是成绩较差的。到了第二个学期,如果还让通过了考试的这一部分学生和未通过考试的学生一起上课,使用同一套教材,同一种上课方式,就会出现两个极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感觉学不到东西,没有进步,就会导致越学越没兴趣;而成绩差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极不感兴趣或感到很吃力,也会出现厌学情绪。如果进行分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会减少此类情况的出现。

其次,根据学生水平差异开展针对性教学的需要。目前的高职生因为英语水平差异悬殊,所以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实行分层教学可以使学习能力水平相当的学生都能学到与其学识能力相符的英语知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合适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效果的好坏。同样,高职生的自身特点也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最后,备战等级考试和各种英语竞赛的需要。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过后,顺利通过考试的学生就忙于准备四级考试和各种英语赛事。四级考试不同于B级考试,它是先写作文和快速阅读,收完试卷后再进行听力测试。然而笔者在多年的四级考试监考中发现,有好多考生还不知道答题顺序,把四级考试当成和B级考试一样先测试听力而在等待播放听力录音,结果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如果进行分层教学,把这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考前辅导,再进行适当的模拟考试,就能让他们知道整个考试的流程。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备考的信心,从而提高考试通过率,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不同需求。

四、基于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开展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措施

(一)基于“三级目标”分层指导

第一学期的B级考试后,教师可以采取基于“三级目标”的“分层指导、赛教结合”教学模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支持:第一层面对全体学生,要求修完规定的课程学时,获得规定的课程学分;第二层对有一定英语基础,又通过了B级考试,还想继续考四级的学生,可以安排考级辅导强化训练;第三层对于在某一方面有兴趣爱好的学生,鼓励他们通过参加大学生英语竞赛、实用英语口语大赛、演讲比赛、翻译大赛等活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教师由此进行分类分层次教学和辅导。“分层指导、赛教结合”教学模式既注重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又为学生提供了应用技能展示平台,一举两得。

(二)优化高职英语教学手段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多媒体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自主学习环境,发挥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在培养跨文化意识、学科渗透和学科信息交叉方面的巨大潜能。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产出,分析每个个体的薄弱环节,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纠正。在课堂外,构建题材广泛的文本及音像综合语料库,学生通过课外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完成泛读泛听训练量的积累。同时,通过设计整合的分类型专项题库,学生自主选择训练项目,规划训练目标,积累精读精听训练量。教师通过课堂集中讲评及网络互动答疑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以解决某些学生“吃得饱”,而有些学生“吃不饱”的问题,进一步实现分层教学。

总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积极导向作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肩负起职业教育改革使命,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九明.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分级教学实践与理论探讨[J].开封大学学报,2004(3)

[2]刘黛琳,张剑宇.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09(6)

[3]蔡基刚.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研究[J].外语界,2011(1)

[4]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制定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和样题[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责编王一)

【摘要】阐述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题型结构和通过率,分析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探讨基于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开展分层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高职英语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124-0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学习的价值已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无论是升学、出国还是与外国朋友交往,掌握英语都已成为衡量一个现代公民素质的基本条件,是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社会对英语人才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高职英语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还强调在教学中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本着这样的教学方针,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以下简称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便应运而生。

一、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及其作用概述

本文所述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前身是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考试。1995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为了给各级教学主管部门提供一个科学的检测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统一尺度,批准成立了高等专科学校英语课程教学质量检测工作研究组,并开始英语应用能力考试,1998年和1999年在部分省市数十所院校进行了测试,反响很好。2000年该考试正式实施。2001年,教育部又成立了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使测试进一步规范化和规模化。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是立足于高职教育的实际而设计的,对高职英语教学有着积极的反拨作用。目前,在对高职英语教学的评价上,许多院校以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为标准,因此,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对高职英语教学的认可程度和重视程度,推进了高职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另外,许多学生经过应试教育的洗礼,习惯了被动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入高职院校后,由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和方向,他们更是把惰性发挥到了极致。而有了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他们才会更注意平时的教学与思考,从而有利于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成效。

二、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题型结构与通过率分析

以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为例,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主要包括听力理解、词汇结构、阅读理解、翻译(英译汉)和写作五部分,主要测试考生的语言知识和听、读、译、写四种基本技能。测试的项目、内容、题型、分值和做题时间分配如表1所示。

表1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题型结构

序号 测试项目 题号 测试内容 题型 题量 分值 时间

Part I 听力理解 1~5 Section A 问题 单项选择 5 5% 15'

6~10 Section B 对话 单项选择 5 5%

11~15 Section C 短文 填空 5 5%

Part II 词汇结构 16~25 词汇与句法 单项选择 10 5% 15'

26~35 词形变换 填空 10 10%

Part III 阅读理解 36~40 一般性文体语篇 单项选择 10 10% 40'

41~45 一般性文体语篇 单项选择 10 10%

46~50 应用型文体语篇 填空 5 5%

51~55 系列术语 匹配 5 5%

56~60 应用型文体语篇 简答 5 5%

Part IV

翻译

(英译汉)

61~64 句子翻译 选择 4 8% 25'

65 段落翻译 英译汉 1 12%

Part V 写作 应用文写作(通知、电子邮件、简历、邀请函等) 套写、填写 1 15% 25'

合计 65+1 100% 120'

从表1可以看出,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以主观题为主(约占总分的60%),客观题为辅(约占总分的40%),充分体现了高职英语课程的专业性、实用性,符合《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也符合国家培养人才知识能力及素质教育结构要求。

笔者从事高职英语教学工作十几年,所在的学校——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每次都有数以千计的学生参加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然而历年的B级通过率并不令人满意。表2是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近四年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情况。

表2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近四年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情况

时间 报考人数(人) 通过人数(人) 单次通过率(%)

2009年12月 2061 871 40.13

2010年6月 1054 222 22.68

2010年12月 2545 604 24.53

2011年12月 2714 1030 39.71

2012年6月 1182 177 16.33

2012年12月 2400 1134 50.63

2013年6月 1699 256 15.07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12月份单次通过率多数较前一年有所上升,但6月份的通过率则往往下降,究其原因,主要如下:第一,新学期开学,学生对校园的一切充满新鲜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向往,学习上也有足够的劲头,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强,能够一鼓作气通过考试;第二,第一学期,教师会花上一半的英语课时针对B级考试进行辅导,以历年的B级真题为蓝本,辅以实用英语课本教学,着重复习各语言知识点并讲解各种题型的答题策略,进行实战模拟演练,增强了学生通过考试的信心,一部分学生能够很顺利地通过考试;第三,第一次没有通过考试的学生基本上都是英语基础相当薄弱,听、读、写、译能力较弱,再加上厌学、懒惰的不良学习习惯,因而导致第二次即6月份的考试通过率不高。

三、基于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开展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常常有老师抱怨,第二个学期的英语课难上,学生不想学习,教师的许多教学活动都很难进行下去,笔者也深有感触。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笔者发现有必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高职英语教学不同对象的需求。大一新生在第一学期有个共同的目标,就是通过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一般来说,能一次性通过考试的学生,英语成绩相对来说较好,没有通过的学生基本上是成绩较差的。到了第二个学期,如果还让通过了考试的这一部分学生和未通过考试的学生一起上课,使用同一套教材,同一种上课方式,就会出现两个极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感觉学不到东西,没有进步,就会导致越学越没兴趣;而成绩差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极不感兴趣或感到很吃力,也会出现厌学情绪。如果进行分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会减少此类情况的出现。

其次,根据学生水平差异开展针对性教学的需要。目前的高职生因为英语水平差异悬殊,所以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实行分层教学可以使学习能力水平相当的学生都能学到与其学识能力相符的英语知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合适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效果的好坏。同样,高职生的自身特点也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最后,备战等级考试和各种英语竞赛的需要。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过后,顺利通过考试的学生就忙于准备四级考试和各种英语赛事。四级考试不同于B级考试,它是先写作文和快速阅读,收完试卷后再进行听力测试。然而笔者在多年的四级考试监考中发现,有好多考生还不知道答题顺序,把四级考试当成和B级考试一样先测试听力而在等待播放听力录音,结果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如果进行分层教学,把这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考前辅导,再进行适当的模拟考试,就能让他们知道整个考试的流程。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备考的信心,从而提高考试通过率,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不同需求。

四、基于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开展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措施

(一)基于“三级目标”分层指导

第一学期的B级考试后,教师可以采取基于“三级目标”的“分层指导、赛教结合”教学模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支持:第一层面对全体学生,要求修完规定的课程学时,获得规定的课程学分;第二层对有一定英语基础,又通过了B级考试,还想继续考四级的学生,可以安排考级辅导强化训练;第三层对于在某一方面有兴趣爱好的学生,鼓励他们通过参加大学生英语竞赛、实用英语口语大赛、演讲比赛、翻译大赛等活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教师由此进行分类分层次教学和辅导。“分层指导、赛教结合”教学模式既注重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又为学生提供了应用技能展示平台,一举两得。

(二)优化高职英语教学手段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多媒体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自主学习环境,发挥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在培养跨文化意识、学科渗透和学科信息交叉方面的巨大潜能。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产出,分析每个个体的薄弱环节,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纠正。在课堂外,构建题材广泛的文本及音像综合语料库,学生通过课外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完成泛读泛听训练量的积累。同时,通过设计整合的分类型专项题库,学生自主选择训练项目,规划训练目标,积累精读精听训练量。教师通过课堂集中讲评及网络互动答疑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以解决某些学生“吃得饱”,而有些学生“吃不饱”的问题,进一步实现分层教学。

总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积极导向作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肩负起职业教育改革使命,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九明.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分级教学实践与理论探讨[J].开封大学学报,2004(3)

[2]刘黛琳,张剑宇.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09(6)

[3]蔡基刚.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研究[J].外语界,2011(1)

[4]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制定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和样题[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责编王一)

【摘要】阐述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题型结构和通过率,分析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探讨基于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开展分层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高职英语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124-0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学习的价值已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无论是升学、出国还是与外国朋友交往,掌握英语都已成为衡量一个现代公民素质的基本条件,是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社会对英语人才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高职英语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还强调在教学中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本着这样的教学方针,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以下简称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便应运而生。

一、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及其作用概述

本文所述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前身是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考试。1995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为了给各级教学主管部门提供一个科学的检测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统一尺度,批准成立了高等专科学校英语课程教学质量检测工作研究组,并开始英语应用能力考试,1998年和1999年在部分省市数十所院校进行了测试,反响很好。2000年该考试正式实施。2001年,教育部又成立了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使测试进一步规范化和规模化。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是立足于高职教育的实际而设计的,对高职英语教学有着积极的反拨作用。目前,在对高职英语教学的评价上,许多院校以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为标准,因此,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对高职英语教学的认可程度和重视程度,推进了高职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另外,许多学生经过应试教育的洗礼,习惯了被动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入高职院校后,由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和方向,他们更是把惰性发挥到了极致。而有了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他们才会更注意平时的教学与思考,从而有利于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成效。

二、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题型结构与通过率分析

以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为例,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主要包括听力理解、词汇结构、阅读理解、翻译(英译汉)和写作五部分,主要测试考生的语言知识和听、读、译、写四种基本技能。测试的项目、内容、题型、分值和做题时间分配如表1所示。

表1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题型结构

序号 测试项目 题号 测试内容 题型 题量 分值 时间

Part I 听力理解 1~5 Section A 问题 单项选择 5 5% 15'

6~10 Section B 对话 单项选择 5 5%

11~15 Section C 短文 填空 5 5%

Part II 词汇结构 16~25 词汇与句法 单项选择 10 5% 15'

26~35 词形变换 填空 10 10%

Part III 阅读理解 36~40 一般性文体语篇 单项选择 10 10% 40'

41~45 一般性文体语篇 单项选择 10 10%

46~50 应用型文体语篇 填空 5 5%

51~55 系列术语 匹配 5 5%

56~60 应用型文体语篇 简答 5 5%

Part IV

翻译

(英译汉)

61~64 句子翻译 选择 4 8% 25'

65 段落翻译 英译汉 1 12%

Part V 写作 应用文写作(通知、电子邮件、简历、邀请函等) 套写、填写 1 15% 25'

合计 65+1 100% 120'

从表1可以看出,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以主观题为主(约占总分的60%),客观题为辅(约占总分的40%),充分体现了高职英语课程的专业性、实用性,符合《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也符合国家培养人才知识能力及素质教育结构要求。

笔者从事高职英语教学工作十几年,所在的学校——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每次都有数以千计的学生参加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然而历年的B级通过率并不令人满意。表2是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近四年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情况。

表2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近四年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情况

时间 报考人数(人) 通过人数(人) 单次通过率(%)

2009年12月 2061 871 40.13

2010年6月 1054 222 22.68

2010年12月 2545 604 24.53

2011年12月 2714 1030 39.71

2012年6月 1182 177 16.33

2012年12月 2400 1134 50.63

2013年6月 1699 256 15.07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12月份单次通过率多数较前一年有所上升,但6月份的通过率则往往下降,究其原因,主要如下:第一,新学期开学,学生对校园的一切充满新鲜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向往,学习上也有足够的劲头,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强,能够一鼓作气通过考试;第二,第一学期,教师会花上一半的英语课时针对B级考试进行辅导,以历年的B级真题为蓝本,辅以实用英语课本教学,着重复习各语言知识点并讲解各种题型的答题策略,进行实战模拟演练,增强了学生通过考试的信心,一部分学生能够很顺利地通过考试;第三,第一次没有通过考试的学生基本上都是英语基础相当薄弱,听、读、写、译能力较弱,再加上厌学、懒惰的不良学习习惯,因而导致第二次即6月份的考试通过率不高。

三、基于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开展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常常有老师抱怨,第二个学期的英语课难上,学生不想学习,教师的许多教学活动都很难进行下去,笔者也深有感触。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笔者发现有必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高职英语教学不同对象的需求。大一新生在第一学期有个共同的目标,就是通过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一般来说,能一次性通过考试的学生,英语成绩相对来说较好,没有通过的学生基本上是成绩较差的。到了第二个学期,如果还让通过了考试的这一部分学生和未通过考试的学生一起上课,使用同一套教材,同一种上课方式,就会出现两个极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感觉学不到东西,没有进步,就会导致越学越没兴趣;而成绩差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极不感兴趣或感到很吃力,也会出现厌学情绪。如果进行分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会减少此类情况的出现。

其次,根据学生水平差异开展针对性教学的需要。目前的高职生因为英语水平差异悬殊,所以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实行分层教学可以使学习能力水平相当的学生都能学到与其学识能力相符的英语知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合适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效果的好坏。同样,高职生的自身特点也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最后,备战等级考试和各种英语竞赛的需要。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过后,顺利通过考试的学生就忙于准备四级考试和各种英语赛事。四级考试不同于B级考试,它是先写作文和快速阅读,收完试卷后再进行听力测试。然而笔者在多年的四级考试监考中发现,有好多考生还不知道答题顺序,把四级考试当成和B级考试一样先测试听力而在等待播放听力录音,结果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如果进行分层教学,把这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考前辅导,再进行适当的模拟考试,就能让他们知道整个考试的流程。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备考的信心,从而提高考试通过率,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不同需求。

四、基于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开展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措施

(一)基于“三级目标”分层指导

第一学期的B级考试后,教师可以采取基于“三级目标”的“分层指导、赛教结合”教学模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支持:第一层面对全体学生,要求修完规定的课程学时,获得规定的课程学分;第二层对有一定英语基础,又通过了B级考试,还想继续考四级的学生,可以安排考级辅导强化训练;第三层对于在某一方面有兴趣爱好的学生,鼓励他们通过参加大学生英语竞赛、实用英语口语大赛、演讲比赛、翻译大赛等活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教师由此进行分类分层次教学和辅导。“分层指导、赛教结合”教学模式既注重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又为学生提供了应用技能展示平台,一举两得。

(二)优化高职英语教学手段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多媒体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自主学习环境,发挥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在培养跨文化意识、学科渗透和学科信息交叉方面的巨大潜能。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产出,分析每个个体的薄弱环节,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纠正。在课堂外,构建题材广泛的文本及音像综合语料库,学生通过课外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完成泛读泛听训练量的积累。同时,通过设计整合的分类型专项题库,学生自主选择训练项目,规划训练目标,积累精读精听训练量。教师通过课堂集中讲评及网络互动答疑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以解决某些学生“吃得饱”,而有些学生“吃不饱”的问题,进一步实现分层教学。

总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积极导向作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肩负起职业教育改革使命,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九明.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分级教学实践与理论探讨[J].开封大学学报,2004(3)

[2]刘黛琳,张剑宇.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09(6)

[3]蔡基刚.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研究[J].外语界,2011(1)

[4]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制定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和样题[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责编王一)

猜你喜欢

高职英语分层教学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高职英语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张店区健身俱乐部健美操分层教学法的开展现状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