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旅游英语课堂生态模式构建探索

2014-07-18廖林萍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旅游英语构建高职

【摘 要】从生态视角解读当前高职旅游英语课堂存在的不足,在合理应用生态课堂的思维方式基础上,尝试重构 “以生为本”的特色英语课堂教学途径,以拓宽高职旅游英语课堂教育的动态研究思路,更好地服务于旅游类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与实践。

【关键词】高职 旅游英语 生态模式课堂 构建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C-0142-03

高职旅游英语教育不同于本科院校英语教学,其最大特点是力求让专科层次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实践性强的涉外旅游岗位服务知识和语言实际应用沟通能力,从而取得就业优势。审视当前高职旅游英语课堂现状,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解和与时俱进的提升意识,课堂作为师生成长和发展的主阵地、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场所,我们对课堂教学的关注是不够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痕迹严重,旅游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不能有机结合,缺乏必有的生机和活力,致使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足和缺乏进一步学习英语的空间。造成这一现实问题的原因是诸多方面的,但是我们不能回避的是机械单一沉闷教条的英语课堂教学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基于教学价值观念的现实嬗变的发展态势,从更科学的视角出发,探求高职旅游英语发展之路,客观分析实际的教学困境与学生就业现实需求,重构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职旅游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模式,是高职课堂改革、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一、旅游英语课堂生态模式的内涵解析与研究取向

课堂生态属于教育生态学微观层面范畴,是教育生态中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和中心环节。营造生态模式课堂,就是要把课堂看做一个独特的具有整体关联性、协变性和共生依存性的有机教学生态系统,通过教师、学生与课堂环境等要素因子情感互动、知识互动功能和动力机制,使课堂生态系统内部发生积极向上的变化,最终达到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同步整体提升。

就这个意义而言, 生态型旅游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符合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特殊性要求,其基本内涵就是在旅游英语语言“教”与“学”的微观生态统中,要求人们应重视旅游英语教与学之间的系统联系、重视课堂教学及生态环境之间的有机平衡,使旅游英语课堂教学最终回归自然、健康和和谐的状态,利用仿自然界的“协作共生效应”,最终对学生学习旅游英语知识、习得涉外旅游职业技能、个人生命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力。

二、从生态视角解读当前高职旅游英语课堂存在的不足

在课堂生态系统的视野中, 生态位是生态群内部和外部关系的重要基础。教师、学生与课堂环境这三大主要生态要素因子都有着最适合自己生长发展的生态位,并在相应的位置上发挥着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一旦生态因子出现缺失、混乱、错位问题,就会打破教学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导致教学方向的偏离,无法实现对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根本目的。

(一)师生之间。首先表现在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角色失调,师生生态位混乱失衡。长久以来,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过分凸显教师为教学的中心和主讲功能,误读教师主导生态位的内涵,成为阻碍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发展的限制因子。生态主体教师课堂话语量过多,授课的重点就是事无巨细地将语言知识向学生讲解和灌输,殊不知其已经超过了“最适度”的知识承载量,“有劳而无功”的超负荷知识量适得其反,造成教师“施教”过度,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言实践的权利和机会。同处于重要生态位的学生往往被“孤立”在外,机械地被动跟着教师的课堂安排走。这种单一方向的信息传递,造成学生上课与教师互动气氛不浓,问题响应不积极,双向交流的活动难以开展,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且教师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道德、素养、个性、情感等的熏陶和培养,生态主体均无法达到最佳发展的和谐平衡状态。

(二)生生之间。高职高专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偏,整体水平不高,底子薄弱,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一味地依赖教师和课堂,学习积极性较低,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难以发挥出来。学生是生态课堂中最重要的生态主体,却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消极限制因子的角色。大多数学生不愿进行独立思考,胆怯,不愿意开口讲英语,参与场景模拟语言实践练习的活动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自然就没有使用语言交际的自信心。学生与学生之间也缺乏合作心理和服务精神,团队合作意识淡薄。合作学习时,学生参与程度不均衡,忽视了形成积极的同伴关系的合作型目标结构和提升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学生自我发展的认知不到位,生态主体意识缺失严重影响了课堂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师生与课堂环境之间。与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的转化一样, 在课堂教学中,知识、语言素养、情感、态度、思想、技能等的交流、传递和发展,也必须在相对适宜的教学环境中才能实现。目前高职旅游英语课堂生态失衡现象的突出特点就是机械化地理解、生搬硬套地模仿与语言功能割裂之间的矛盾,课堂教学普遍重视“学”英语,忽视“用”英语。虽然教师开始借助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形象生动的视频、音频导入知识的认知情景设计,但大多数还只是把多媒体作为播放教学课件的工具,课堂教学模式呆板单一,脱离涉外旅游交际情境的简单机械的语言操练,缺乏实践能力的有效引领,语言应用的情境化受到限制,创设的体验型语言环境与现实语言交际有很大差距,无法完成从“学”到“用”的转变,狭小封闭环境下教学模式与有效学习的失衡状态明显。

三、高职旅游英语课堂生态模式构建的实践和思考

以生态课堂基本理念和基本特点出发,以转变教学理念为着眼点,结合高职旅游英语教育的专业特色,立足实用语言技能的培养,建构生态模式课堂以提升教学有效性和实用性,是优化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不断追求和研究方向,也有助于弥补当前高职旅游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

(一)理念先行,认知和应用课堂生态教学观。就高职旅游英语课堂教学而言,在应用课堂教学生态模式时,首先,应注重整体性把握。教师、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应视为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生态共同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知识技能的训练和情感兴趣的培养,课堂内外、教材与现实的整体联系,等等。没有任何一方是孤立存在的,整体关联性是生态课堂最基本的特征,它要求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生态因子,强化种间关联,关注课堂的生存空间的动态变化和适时调整,关注生态因子生命成长以促进种群之间的良性发展。特别是要注重在基于涉外旅游职业情境的语言活动中整体协同组织教学,既平衡旅游英语知识输入与输出,又同步促进语言实操技能的和谐发展。其次,强调生态主体的开放性特征。进行语言教学的旅游英语课堂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型的大系统,生态主体的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不同知识背景、个性特征、价值观、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生命个体,是个性化的、生命化的有机体,师生主体间具有开放外向型特点。教师首先应当勇于拥有不拘于泥的教学观念和接受先进事物的开放思维,结合明确的教学目标,主动地、自发地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积极创建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生态环境,成为迈向课堂生态化发展之路的开发者、创造者、引路者。而学生应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教学的合作者、分享者,自由主动地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乐于与他人共同学习、合作和与社会交流、交往,提高旅游英语的运用能力,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和附加值。

(二)明确生态位角色定位并正确发挥生态位的各自功能是根本所在。在生态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学生是主体因子,教师为主导因子。师生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生态位,适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和作用,才能保证各生态因子处于最佳生态位,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1. 首要前提:关键因子教师生态位的建设。旅游英语生态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本位”并不意味着教师生态位需弱化或淡化,相反,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担负的作用是其他各因子无法取代的。充分重视和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主体”关键生态位功能,实现教师的生态化发展,是保证旅游英语课堂教学优化正确方向的首要条件。在生态课堂建设理念中,教师主导生态位的积极建设,就是要转变传统意义上只承担着知识传递的简单讲授者功能,精讲多练,重心应拓展成为课堂设计者和帮助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能力水平为出发点,把课堂还给学生,提供其充分地独立思考、自主参与、表达、练习英语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以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的个人良好素养也会在课堂上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应充分地发挥精神或情感的作用,创设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的师生平等融洽和谐关系和学习氛围,引领学生想学、会学、乐学,以此推动两者的协同进化。

2.生态位中心:以生为本,主体因子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识和实践是教师无法顶替的,生态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强调学生要从根本上转变学习被动者的角色,成为主动学习的行为主体、语言交际活动的主人。因此,发挥教师的主导因子作用是关键,体现学生的主体因子地位是目的。以生为本,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就是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一切状态,其他各因子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毋庸置疑,学生的最佳生态位应处于生态课堂模式的中心。而学生是一个个生命有机体,主体性发展水平是不相同的,通过组建学习共同体等多种生生合作方式,多创造给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以及展示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不断展现自我,提高自我效能感,使学生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合理的生态位。在语言学习和技能提高之外,还应赋予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命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实践能力、身心素质的全面综合发展,这也正体现了高职旅游英语课堂教学的尊重生命、尊重差异的生态化特点,有助于学生将来在长期生存竞争的社会大环境中快速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生存的时空位,以谋求最佳的生存状态。

3.激活旅游语言和职业能力的习得空间:支撑性因子课堂环境内涵和外延的生态化拓展。根据教育生态学理论,各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通过彼此和内外环境间进行不间断的知识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而获取生命成长的养分,环境因素如条件资(下转第192页)(上接第143页)源、学习氛围、课堂文化等,是主体因子学生语言习得的重要条件和保障。高职旅游英语本身是一门针对涉外旅游从业者的工具性专用英语课程,教学的进展会受到专业知识面和语言基本功、词汇量和交流能力的制约。生态教学理念扩大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环境的内涵和外延,不再局限于课本、教室,而是将学生的旅游英语学习置于开放的动态的生态系统中。课堂教学设计与内容的选取以学生迫切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为突破口,如围绕外国游客导游接待、餐饮和酒店预订服务、旅游景点讲解、中国民俗风情介绍等,突出对从业人员行业英语口语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现代信息媒介,在课堂中提供尽可能真实自然丰富的语言环境,开展问题情境、任务情境、虚拟情境、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旅游案例分析、实地场景模拟等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训练活动。并倡导把狭小的课堂向社会大课堂有效延伸,强化课内旅游方面的知识学习与课外英语能力运用的联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承接各类涉外旅游活动接待服务、英语自愿者活动,在国际旅行社或星级宾馆饭店兼职工作或顶岗实习,担任大型景区场景英文讲解员等,为语言交流提供真实的锻炼和提升机会。

综上所述,高职旅游英语课堂生态模式的构建,是从更完整的角度,通过改变生态因子之间的失衡状态,追求课堂生态的良性发展,强调形成一种最适度的教师、学生、课堂环境优化教学情境。同时,承认和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存在价值,并为这种价值的实现创造各种条件和可能,最终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的学生都能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以及提升可持续学习行为动力和生命素质,成为优质的“准职业人”。

【参考文献】

[1]李辉.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高职英语课堂设计[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

[2]王晓红. 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

【作者简介】廖林萍(1970- ),女,广西桂林人,硕士,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导游系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英语教学与实践、旅游管理、旅游文化及保护。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旅游英语构建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校旅游英语微课信息平台构建
基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分级分方向教学的研究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从“旅游英语网络一体化教材开发”探究数字化教材盈利模式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