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式”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14-07-18王秀娟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施

【摘 要】以贵港职业学院五年制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从内容、形式、制度等三个维度构建立体的、全方位的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素质教育体系,探讨该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旅游管理专业 “立体式”素质教育体系 构建 实施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C-0080-03

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补充。本文所称的五年制高职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教学的高等职业教育。目前,五年制高职教育主要采用三段式教学:1~2 年级为中职教学阶段;3~4 年级为高职教学阶段;5 年级为专业实习和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作为一种“五年一贯制”的教育教育模式,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将中职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有效地融为一体。因此,构建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素质教育的体系,是稳步推进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本文以贵港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旅游管专业为例进行探讨。

一、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式”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思路

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式”素质教育体系是指从内容、形式、制度等三个维度构建立体的、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体系,具体见图1。

图1 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式”素质教育体系结构图

(一)素质教育体系的内容模块化,形式多样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多属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学科,其知识面覆盖之广、知识更新之快、实践性之强、很少有哪个专业能与之相比。这就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的方向应为具有综合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因此,在开展素质教育时,要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把素质教育的内容明确划分为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及创新素质等五大模块。并将各模块贯穿于三课堂的各环节与全过程中。同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设计与各素质模块相关的多样化的素质教育活动形式,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表1 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第二课堂活动设置表

(二)素质教育实施过程的全程化、层级化。由于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采用“三段式”教育(中职教育—高职教育—专业实习),因此贵港职业学院在设计素质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规律,使素质教育体系全程化、层级化实施推进。一方面,将素质教育贯穿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各环节与全过程,就是“通过专项素质课堂教学、素质拓展讲座培训、专业课程渗透教育、社会活动体验教育、工学结合实践教育,构成‘五环相扣的教育途径,使学生获得全程化的素质培养”;另一方面,五年制高职教育中职阶段与高职阶段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素质教育活动的设置和开展需要由易而难,层级递进,使素质教育呈现层级化。

(三)素质教育体系制度管理的系统化、课程化。应制定素质教育管理制度,设立素质教育管理机构,将第二课堂的素质教育活动纳入到教学计划管理中,实行课程化管理。

1.制定素质教育管理制度,设立素质教育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素质教育的相关管理制度是开展五年制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近年来,贵港职业学院先后出台了《五年制高职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办法》《贵港职业学院素质教育管理委员会工作管理办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保证了学院素质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贵港职业学院由相关领导牵头组织成立了专门的素质教育管理机构——贵港职业学院素质教育管理委员会,负责文体活动策划管理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社团协会管理中心、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心、就业与创新培训中心等五个素质教育分支机构的管理。素质教育管理委员会每学期都要对各分支机构的工作进行计划、检查、总结,以扎实推进全院素质教育工作的系统化开展。

2.将第二课堂的素质教育活动纳入到教学计划管理中,实行课程化管理。学院将第二课堂各素质教育性质的活动和活动项目纳入到专业教学计划中,并由学院、系部、专业教研室三方共同有计划、有组织地加以实施。如入学教育、党团社团活动、公益劳动、运动会、毕业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或其他未写入教学计划的活动,都将按学院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都将给予活动分并进行实时登记,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成绩,每个学生需达到150个活动分方为合格。通过实施第二课堂活动的课程化管理,可以增强第二课堂的计划性、目的性、科学性,提高活动的效果。

二、“立体式”素质教育体系实施中的三个重点

(一)加强素质教育的中高职有效衔接。当前,如何处理好中职阶段与高职阶段的有效衔接是五年制高职亟须处理的问题。为此,贵港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旅游管专业探索出了“三段式”素质教育的衔接模式。即将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素质教育划分为“行业基本素质奠基阶段—职业素质提升阶段—职业综合素质拓展阶段”,进而根据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活动课程,使各阶段的素质教育相互衔接、层层递进、有序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1.将第一、二年的中职阶段确定为“行业基本素质奠基阶段”,学生接受的是“基本国民素质教育+专业技能教育”的教学模式。本阶段主要让学生在掌握应该具备的自然、人文等知识基础上,培养学生融入旅游行业的专业技能,从而实现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2.将第三、四年的高职阶段确定为“职业素质养成阶段”,本阶段注重培养学生从业技能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使学生具备更好的知识变通与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为学生企业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3.将第五年实习阶段确定为“职业综合素质拓展阶段”。该阶段学生主要在校外旅游企业进行综合实践、社会服务和撰写毕业论文,学生在企业学会做事的同时,又学会做人和创新。该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和拓展学生从业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基础。通过“职业素质养成阶段”和“职业综合素质拓展阶段”的教育,最终实现学生从社会人向职业人的转变。具体见图1。endprint

图2 五年制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三段式”素质教育衔接结构图

(二)以人为本,“三主”育人。职业教育也应该和其他教育一样,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把教育的目的回归到“育人”,而非就业或其他。“三主”育人是指教师、学生、企业管理者等三大素质教育参与主体合作育人的作用,即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企业的职业强化作用。

1.发挥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各类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首先,教师应该将素质教育广泛纳入日常教学之中。教师可根据其不同课程,灵活选取五大模块相应的内容,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完善学生的心理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等,达到潜移默化、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特征,决定了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师资的主流应是“双师型”教师。最后,组建一支得力的学生管理队伍。如班主任、辅导员、实习指导老师等,使之成为学生思想道德的引导者、专业学习的指导者、课余生活的辅导者、综合素质的培育者。

2.发挥学生在素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主体,也是各项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和受益者。素质教育应将重心转向人的教育,将“培养人”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其一,培养学生干部队伍,为学生搭建班级、系部、学院、社团等多元锻炼平台,并通过讲座、案例分析、研讨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干部的管理水平。其二,深入开展目标导学活动,系和班级要帮助每个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习目标,并按年级、分层次进行。如1、2年级学生主要是生活适应、确定学习目标,3、4年级学生主要是自我认知、职业心理准备,5年级学生主要是职业适应、顺利求职。通过目标导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有效性,形成优良的学风、校风。其三,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意识、主体地位和自我管理意识。

3.发挥企业的职业素质强化作用。“校企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资源平台,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以企业管理者和专家能手为主的校外兼职教师和行业实习指导教师,他们一方面作为校内兼职教师把旅游行业的技能、最新的技术,最新的管理理念带到学校,便于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的精神和文化,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作为校外实习指导老师,通过言传身教及时将(下转第111页)(上接第81页)忠诚度、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合作精神等精神传达给学生,全方位地对学生的职业归属感、职业知识和技能、职业行为习惯进行强化。

(二)充分发挥“三课堂”的素质教育平台作用。所谓“三课堂”即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第三课堂主要指企业实践。第一课堂是培养学生的主阵地;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是第一课堂教育的延伸,是对学生第一课堂知识和能力的补充;第三课堂是对第一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检验和巩固。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第一,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素质教育主渠道作用,让素质教育落实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师在加强专业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应在第一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素质理论教育,使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的养成相结合。第二,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公益活动、爱国主义宣传活动、文化艺术节、各类体育竞赛、专业知识竞赛、专业技能大赛、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充分实现教与学的交流互动,教与学共同参与,从而增强素质教育氛围,增强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第三,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充分利用第三课堂的资源平台。通过学生在旅游企业(包括旅行社、景区、酒店等)的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践及其他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有效解决学校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时在师资、场地、技术、情境等方面的局限性,推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

总之,构建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素质教育的体系,是稳步推进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从内容、形式、制度等三个维度构建立体的、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体系,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建,吴呤颗,胡蔚丽.五年制高职旅游专业渗透人文[J].职业技术,2011(4)

[2]陈娟.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素质教育[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

[3]阳旭,梁毅,胡慕贤.构建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高职素质教育体系[J]高教论坛,2012(2)

[4]王秀娟.“职业导向”视角下高职餐厅服务与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广西教育(C版),2013(9)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2012C164);贵港职业学院2012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20104)

【作者简介】王秀娟(1980- ),女,广西桂林人,硕士,贵港职业学院讲师,旅游管理专业带头人,研究方向:民俗旅游、高职旅游管理教学。

(责编 黎 原)endprint

猜你喜欢

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施
五年制高职护生谦虚心理品质培养实践研究
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学生工作的探讨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视野下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活动单导学”模式在五年制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