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

2014-07-18何惠欢梁勇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制糖广西实训

何惠欢 梁勇

【摘 要】以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特色专业建设为例,提出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竞争力的基础,是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因此,应从四方面加强高职教育管理,推进特色专业建设。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特色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C-0082-02

随着特色专业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期间,广西教育厅决定在高职院校采用立项形式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建立了具有广西特色的特色专业——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专业,本专业充分利用前期基础及现有条件,结合地方制糖工业的快速发展及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提出了特色专业建设的长远目标,明确工作思路,从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计划、教学特色与实践环节等方面为建设特色专业规划了一套方案,高效发挥了特色专业建设在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中的关键与核心作用。此外亦形成和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可为其他专业的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一、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竞争力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高职院校办学不应盲目追求多学科、大规模的办学模式,而应着力于建立学校特色。而建立学校特色的关键正是特色专业建设。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广西甘蔗资源优势和制糖工业的快速发展,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专业——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专业,是学院提高竞争力的基础,同时也给学院的其他专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制糖工业是广西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支柱产业之一,它涉及面广、关联度高。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开设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专业的高职办学点之一,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专业是与学院一同发展壮大的专业。2006年,以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方向为主线的食品生物技术实训基地逐渐发展壮大,已被确立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同时,学院为该专业的特色专业建设投入300万的资金用于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原有的实验实训条件下建成了国内领先、区内一流的制糖生产技术实训中心。在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专业的支撑下,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7月被聘为中国糖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下设有“广西糖业研究发展中心”科研机构,培养的人才职业能力得到社会承认,引领了制糖人才培养的发展,已经向制糖行业输送了合格的大中专毕业生10000多名。56年来,该专业领域不断夯实办学基础,扩大办学规模,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已成为集团或企业主管,同时也有许多学生成为了企业的技术骨干,依托这一特色专业优势,学院已成为广西糖业高技能实用型、专业型的人才培养及培训基地。

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培育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基于地方特色专业优势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各项工作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是高职院校在当今形势下求得生存、获得持续竞争力、确立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二、特色专业建设是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建立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专业自身特色是建设特色专业的前提。利用资源优势进行深化和完善,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提高了人才素质培养质量、优化学院专业的设置,提高了办学水平,在提高教学质量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专业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明确定位目标,找到了准确的特色专业建设的切入点,实践“零距离,多元化,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办学理念,并为校企多元化合作办学模式积极探索,聘请糖业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建立糖业专业团队双负责人机制,创建“旺入淡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并根据实际制糖企业的榨季时间,采用多学期、分段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形成了基于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人才共育、过程共管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实现了根据企业要求定课程、根据岗位标准练技能、根据社会评价验质量、根据岗位群要求选教材的“以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特点。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积极与签约制糖企业进行多方面的深度合作,以学习制糖生产岗位能力为核心,优化制糖生产技术培养方案,规划核心课程开发计划,建立内容形式丰富多样的专业课程学习平台,打造“糖机设备安装与维修”、“蔗汁清净技术”、“制糖工业分析”、三门专业核心课程,扎实推进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专业建设,逐步形成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操作技能与理论分析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同时,结合制糖业岗位群的特点及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制糖专业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特色专业建设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特色专业建设是广大高职院校在面对人才需求多元化的情况下,提高自身竞争力,求得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要开展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内容。因此,加强高职教育的特色专业建设,深入实施专业建设的“质量工程”,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不同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办学目标与办学层次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决定了特色专业建设的具体内容的差异。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特色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根据制糖企业的生产的时间性强,构建了“三学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即两学期+寒假学期,这主要是针对于制糖企业榨季的时间(一般是在11月中下旬至来年的3月中下旬),寒假的小学期也主要是以实践教学为主,同时,开展了以蔗汁清净生产技术和蔗糖结晶生产技术两门课程为重点的课程体系改革。改变了以往企业正值在生产高峰期时学生还在放寒假,亲临企业生产实践时间太短的局面。在寒假小学期,学生积极参加制糖企业的实际岗位工作实践,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积极锻炼自己的能力,磨炼自己的意志,提高了工作技能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为能成为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endprint

四、加强高职教育管理,推进特色专业建设

(一)结合广西众多的制糖企业和学院资源,全面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技能

针对制糖企业榨季的时间安排,在学生修完主要的专业课程后,安排不少于半年的顶岗实习。由于制糖生产中的设备往往高压、高温或者高速转动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在安全距离之外,对于学生实习来说,很难学到很深入的东西,所以至少安排2次以上的顶岗实习,在实习穿插系统仿真、案例教学,这样,学生既可以了解运转的设备及其工艺流程,也能接触到停运的设备,并对设备进行系统地解剖学习。通过实训,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可得到全面提高。

(二)加强培训,拓宽学生的职业技能

学院提供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参加多个专业相关的实训,培训后考取相应专业岗位的技能证书,学生毕业时就可以拥有多个岗位的技能证书,那么就业时适应面宽,做到零适应期的教学目的。

(三)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学院制糖专业的专职教师是按职业能力标准选拔的具有专业造诣深,现场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特点。同时专业在提高老师理论水平的同时经常组织老师到企业考察学习,加强先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聘请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设备厂家的专家和高工作为兼职教师,建立既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也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的一流的师资队伍,全面推进特色专业的建设。

(四)加强校、企、科研机构的合作,为学生创建高水平的实训平台

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制糖专业在多方面加强校、企、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职业技能,夯实基础。从学生的角度,酝酿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推进特色专业建设。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过:“高质量、有特色的教育永远是稀缺资源”。在高等教育广泛普及的今天,高职院校为保障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需在高职领域发展自己的特色产品,提升竞争优势。能够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建设特色专业。同时,特色专业建设在高职教育中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能带动其他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特色专业建设是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总之,特色专业建设作为高职教育中一项关键的系统工程,是高职院校得以不断发展的核心要素。特色专业建设涵盖了理念、特色专业文化、特色教学实践、师资力量及特色课程体系等多方面内容。只有这个体系协调发展,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发展;只有形成独立的专业特色,高职院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杨宏光.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8(2)

[2]田和平.解读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2)

[3]崔岩,张碧.高职特色专业建设途径探索[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2)

[4]李波.职院校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2)

【作者简介】李 曜(1975-),男,广西桂平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食品生物技术教学团队专业教师,讲师,工程师,研究生班学历,研究方向:制糖生产管理及制糖综合利用。

(责编 何田田)endprint

猜你喜欢

制糖广西实训
多项制糖行业标准的修订和废止
甘蔗制糖澄清工艺优化及应用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自动控制技术在糖厂蒸发系统中的应用
闽东古法制糖“老树发新芽”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