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课堂不良行为及其对策

2014-07-18李继江杨乐燕严凤英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不良行为高职生对策

李继江 杨乐燕 严凤英

【摘 要】分析高职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特征,以及在课堂上存在的迟到早退、教室进食、听课睡觉、玩手机、打断老师讲课等不良行为,从强化学校的管理职责、强化上课老师的引导职责等方面提出纠正这些课堂不良行为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生 课堂 不良行为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C-0094-02

教育部2012年10月29日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提供的数字显示,2011年我国高职招生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数的47.67%。2012年仅广西高职招生计划就达到14万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速度惊人,在校生数量与本科生相差无几。随着高职学生群体的不断壮大,高职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日益增多。

一、高职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特征和危害性

不良行为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社会道德准则的危害国家、社会、集体、他人、自己利益的行为。高职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特征和危害性表现在:

(一)行为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时间上的不确定性。日常观察和调查发现,高职学生身上出现的不良行为,在表现形式上,有多样性的特征。有肢体的,也有语言的,也有二者的综合体。不良行为可以表现为个人的行为,也可以表现为两个甚至多个学生的共同行为。在发生的时间上看,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具有不确定性,无法预知。

(二)行为危害的严重性。高职学生课堂不良行为,表面上看起来都是一些无关大体的行为,与犯罪无关,有些甚至与违反校纪校规无关。但是,这些行为过多集中到学生个体身上,却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且影响深远,严重妨碍高职学生素质的提高,学生身上大量出现这些不良行为,不利于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严重影响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声誉。

二、高职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表现

在课堂教学中,高职学生在有意无意中表现出许多不良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迟到早退。迟到早退是一种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高职学生身上存在这种现象的情况显得尤为严重。笔者在对某高职学校在校的三个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在回答“是否有过上课迟到早退现象”时,一年级学生中上课有过迟到早退情况的学生达到60%以上。而同样的问题,二年级的学生达72%以上,三年级则达到91%以上。

(二)教室进食。高职学生边听课边进食的行为慢慢蔓延起来,有愈演愈烈之势。调查数据显示,高职学生在回答“是否有过在课堂上进食的行为”时,回答有过在教室进食行为的同学达到38%。观察发现,在天气不好,又不用出操的时候,这种现象愈加严重,进食时间多在上课后的半小时内。在教室进食的过程中,有些同学甚至把一些异味比较重的食品带进教室,边吃边听课,不顾及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感受。

(三)听课睡觉。高职学生中,听课不集中注意力,甚至无心听课的同学不在少数。调查发现,在回答“是否有过在听课过程睡觉”时,回答有过睡觉行为的学生达到35%。在有睡觉行为的学生中,男生占到80%以上,女生占20%左右,相对较少。平时观察和调查显示,学生在下午睡觉的比例明显比上午高,特别是天气较热的时候,这种现象最严重。

(四)玩手机。社会的进步使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手机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充实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但很多学生不只是平时玩手机,有不少学生边听课边玩手机,甚至整节课专心玩手机不听课的学生也不少。调查显示,大学生课堂玩手机存在人数多、频率高、影响教学秩序等情况。据问卷调查,在回答“是否有过在听课过程中玩手机”的问题时,回答有过在课堂玩手机的学生占70%以上,而不少学生在课堂玩手机,主要是用手机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五)制造“课桌文化”。大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在课桌上随意乱写乱画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污染大学的育人环境,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调查发现,在回答“是否有过在课桌上乱写乱画的行为”的问题时,有36%的学生有过在课桌上乱写乱画的行为。乱写乱画的内容包括老师讲课的内容如公式及解题方法等,也有抒发情感的语言和诗词,甚至包括一些带有淫秽色彩的语言文字和图画。

(六)随意插话,打断老师讲课。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有老师问学生回答,也有学生提问老师回答,这种教学方法能产生较好的效果。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学生过分活跃的情况,少数学生未经请示老师同意,随意发言,有时还提出一些明显与上课内容无关的问题,甚至随意打断老师讲课,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教学秩序。

三、对策

(一)强化学校的管理职责。学校作为学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纠正责无旁贷,因此必须强化学校对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纠正职责。即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把课堂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以某高职学校为例,在某年迎接办学水平评估的过程中,学校特别强调对学生的纪律管理,通过各种形式和场合,动员学生以良好的形象迎接上级对学校的检查。当时的做法是以系部为负责部门,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遵守纪律齐抓共管。学年结束后,对当年的学生违纪行为进行统计的数据显示,在迎接评估期间,由于学校对学生加强了纪律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迟到早退率基本为零。数据足以说明,只要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就可以减少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同时也说明,学生有可以塑造的空间,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促使学生慢慢改掉陋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强化上课老师的引导职责。高职学生课堂教学不良行为大量存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任课教师缺少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缺乏责任意识,只教书不育人,在学生出现课堂不良行为以后,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不加以及时地制止和纠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良行为慢慢由少到多,逐步蔓延。因此,要强化任课教师对高职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引导和纠正职责。高职学生课堂不良行为发生在课堂,教师是第一个能发现学生不良行为发生的人,也是第一个能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人,任课教师要履行教书育人职责。一方面,老师自己的行为要端正,做遵纪守法的典范,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另一方面,又要加强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引导和纠正,当学生在课堂出现不良行为时,要及时地对学生提出善意的批评,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种行为对其以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以促使学生改掉课堂不良行为,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三)创建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环境会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古有孟母三迁之说,就是重视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创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如果学生每天生活在具有良好氛围的文明和谐的校园之中,必然会受这种良好氛围的影响,积极向上,尊校爱校,慢慢把自己身上与良好文明和谐校园格格不入的不良行为加以克服,身体力行,为学校的文明发展贡献力量。相反,如果学生生活在一个混乱不堪的校园,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其行为就很难做到出污泥而不染。

四、结语

大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既与大学生个人主观因素有关,也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外界诱因有密切关系。高职学生身上存在的轻微不良行为,表面看起来并不严重,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些不良行为的大量存在,直接影响到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如果这些行为不加以纠正,势必严重影响高职大学毕业生的质量。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大量不良行为在高职学生身上存在并表现出来,必然影响高职学生的形象,降低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心理接受程度,甚至会严重影响到高职学生的就业。而且这些课堂上存在的不良行为,并不会因为学生离开学校就会消失,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一经形成且不加以改正,必然会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自然、不经意间表现出来,随着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不良行为会由课堂带到社会。听之任之的后果将会导致高职学生的社会认可度下降,学校的声誉受损,更会导致人才培养的目标无法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一句空话。因此,纠正高职学生课堂不良行为,是高职院校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是每一个高职教育者必须重视的命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5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3;5-6

[3]谷大海,赵海洲,项勋,等.手机对大学生课堂学习影响的研究[M].大学教育,2013(14)

[4]梁超,肖周录.大学生不良行为与高校矫正机制的完善[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5]台秀珍,黄耀宇,李丹. 大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0(12)

【基金项目】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及学生工作科研重点资助项目(桂工业院科研2012052005)

【作者简介】李继江(1964- ),男,广西博白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严凤英(1964- ),女,广西博白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英语教学工作。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不良行为高职生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中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纠正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