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社会适应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2014-07-18劳中兴班兰美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社会适应自尊主观幸福感

劳中兴 班兰美

【摘 要】对高职生社会适应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职生社会适应处于中等水平,自尊、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且社会适应与自尊、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

【关键词】社会适应 主观幸福感 自尊 高职生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C-0104-03

一、研究背景

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系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高职生,由于身心机制、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面临的压力剧增,许多学生表现出茫然和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因此,在社会转型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高职生积极品质、积极情绪体验和积极人格的形成以及最终达到积极的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笔者发现高职生的社会适应与其自尊和主观幸福感两方面因素具有一定的联系,基于此,本文拟对高职生社会适应状况、自尊水平以及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考察,以期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从而不断提高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高职生良好地适应社会。

二、研究对象、工具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某高职院校2010级、2011级两个年级共600名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33份,有效率为88.8%。被试平均年龄为20.43岁,研究对象具体情况见表1。

(二)研究工具

1.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该量表共有60个条目,包含学习适应、人际关系适应、择业适应、校园生活适应、自我适应、情绪适应和大学生活满意度7大维度,其中前6个维度又分别包含现状和调节2个一级维度。量表采用5级计分,从1(不同意)到5(同意)。在统计分析时对反向题进行重新编码,分数越高,说明适应现状越好。

2.自尊量表。该量表由10 个条目组成,分数按4级评分。

3.主观幸福感量表。采用Diener等人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问卷。选取其中的生活满意度及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子量表,该量表已被跨文化研究证实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生活满意度量表包括5个条目,问卷要求被试对每个项目作1到7的评定。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分量表分别包括6个和8个项目,每个项目从1到9计分。

(三)研究方法

施测和数据处理上,采用集体施测,测试时间约40分钟,所有问卷当场回收;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高职生自尊水平

自尊是个体对其总体自我概念或自我价值的积极或消极的判断。本研究发现,高职生自尊的均分为2.72,与平均数2进行单样本t检验发现,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平均水平(t=40.47, P<0.001)。将自尊均分转换为标准分后,Z大于1的人数比例为13.7%。这说明,总体上看高职生自尊水平较高者的比例还不是很大。

(二)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现状

当前主观幸福感备受心理学者的关注,成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认知和情感的评价,一般包括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三个方面。本次调查中,将生活满意度加上积极情绪减去消极情绪作为衡量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指标,将其转换为标准分后,Z大于1的人数比例为18.4%,其中生活满意度Z大于1的人数比例为14.4%,积极情绪Z大于1的人数比例为18.6%,消极情绪Z大于1的人数比例为16.3%。说明高职生总体上主观幸福感较高,但对生活还不够满意。

(三)高职生社会适应状况

社会适应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顺应环境、调控和改变环境,最终达到与社会环境和谐和平衡的状态。社会适应良好对于个体人格品质的健全、社交技巧的获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将来的工作状态及成就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者们普遍认为社会适应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内容涉及情绪、行为、社会关系等方面。本次研究的适应包括学习适应、人际关系适应、情绪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自我适应和大学生活满意度共7个维度。

四、建议

由上述研究结果可知,高职生的社会适应与自尊、主观幸福感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高职生的社会适应与自尊、主观幸福感间的相互影响较大。为此,可从如下方面进行努力,提高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高职生良好地适应社会。

(一)不断提高学生自尊水平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的重视、赞赏、喜欢程度的重要测量指标,反映了人们对自己的价值、优点和重要性的总体性评价。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自尊与抑郁、孤独、害羞的情绪关系密切,自尊也往往被视为重要的中介变量,可以有效预测个体的情绪情感。其中,抑郁自尊理论指出,自尊能够调节应激对抑郁的效应,低自尊增加了引发抑郁的危险性,低自尊者更有可能在应激状态下产生抑郁,而高自尊则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因素,能够有效减缓应激诱发抑郁的可能性。本研究发现,高职生自尊均分高于平均数,但是自尊水平较高的个体并不多。而自尊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社会适应均有较高的相关。因此,有必要通过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自尊水平,增强其自我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积极地悦纳自我,有效地控制自我,合理定位理想自我,确立合乎自身实际的抱负水平,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坚毅的性格,增强自尊和自信,以便培养学生的良好社会适应能力。

(二)实施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领域。近年来,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学家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发现,高职生总体上主观幸福感较高,但对生活还不够满意。这说明,要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就需要提高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对此,学校相关管理人员应采取相应措施切实保障学生学习和生活,为其提供便利,积极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此外,本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与自尊、社会适应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正好符合人格、自尊、自我效能等个体内部变量是主观幸福感稳定而有力的预测指标的观点。这说明可以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尊水平,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以便最终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三)努力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职生的社会适应状况处于中等水平。高职生在社会适应的7个维度中,人际关系适应得分最高,情绪适应次之,自我适应第三,之后分别是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学习适应,而大学生活满意度得分最低。可见,高职生人际适应能力较强,而对于大学的满意度及学习适应偏差。这可能与高职教育的特点相关联。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在三年的时间里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高职教育更为注重实践教育,高职生学习压力相较本科生而言比较轻,而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需要团结与协作,因而高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强。此外,由于高职生对于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有效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足,因此,有必要强化认知训练,提高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加大“三自”教育力度,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注重学习方法的训练,提高其学习能力。

本研究还发现,男生的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以及生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女生,大一得分显著高于大(下转第139页)(上接第105页)二,城市生源更容易适应校园生活,有恋爱经验的学生其人际适应能力更强。因此,有必要关注女生的心理健康,加强教育辅导,引导女生积极主动地适应校园生活,提高其生活满意度核对学校的归属感。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和恋爱中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心理教师要通过团体辅导、专题讲座和户外素质拓展等活动引导学生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其健康人格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2)

[2]景怀斌.中国人成就动机性别差异研究[J].心理科学,1995(2)

[3]张灵,郑雪,严标宾.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

[4]叶晓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自尊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5)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A339)

【作者简介】劳中兴,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社会适应自尊主观幸福感
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研究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刍议社会退缩幼儿社会适应的状况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