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白:一种在阅读中写作的方式

2009-05-13熊文斌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11期
关键词:补白阅读

摘 要:补白,即相对留白而言。经典的作品,无不具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的特点,因为作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在阅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自觉地补白并形之于文,不失为一种巧妙经济的写作方式。一些作家对这种方式的成功运用,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关键词:补白 阅读 写作方式

补白,即相对留白而言。经典的作品,无不具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的特点,因为作者留下了大量的空白,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在阅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自觉地补白并形之于文,不失为一种巧妙经济的写作方式。一些作家对这种方式的成功运用,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一、故事情节的补白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补白方式。现以选入中学课本的唐朝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为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短短四句二十八字,却留下了太多悬想。“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到底出了什么事?去了哪里呢?“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丽场景,真的只能成为甜美的回忆、慰藉伤感的现实吗?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作家、著名词作家陈蝶衣先生补充了《题都城南庄》这一空白,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人面桃花》:“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是对人常带三分笑,桃花也含笑盈盈舞春风。烽火忽然连天起,无端惊破鸳鸯梦。一霎时流亡载道庐舍空,不见了卖酒人家旧芳容。一处一处问行踪,指望着劫后重相逢。谁知道人面飘泊何处去,只有那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是侧重于情节方面的补白,它将原诗中留下的谜团作了合乎情理的解释,深化了原诗中的惆怅之情,增加了哀惋的气氛,读之令人经久难忘。《人面桃花》经“永远的歌后”邓丽君演唱后,更是红遍大江南北,至今传唱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情节方面的补白还有另一种形式。如果说上述陈蝶衣先生的补白更多是在对作品过程的补白的话,那么相应的还存在对作品结局的补白,满足读者意犹未尽的期待视野。如香港著名作家李碧华的小说《潘金莲之前世今生》,即是为《水浒传》和《金瓶梅》中的潘金莲延续故事,探析了她灵魂深处复杂的情与爱。

二、人物形象的补白

这是与情节补白相应相生的一种补白方式,因为情节往往是人物之间的情节。《潘金莲之前世今生》即在情节补白的同时,将潘金莲、武松丰满、复杂的个性充分刻画出来。由于小说篇幅太长引用不便,现仍以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为例说明之。那与桃花相映红的女孩是怎样一位女孩啊?观“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男子又是怎样的一位男子?他们可曾交谈过什么?以后的岁月里他们又怎样看待这一邂逅?天才作家张爱玲于是写下了《爱》: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人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妻,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爱》中也是补白了情节的,如“后来这女人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妻,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这本是可以浓墨重彩之处,却被张爱玲轻轻几笔带过。她将一个女人离奇坎坷的一生浓缩在一句话中,可见她的重心不在情节,而在“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只因那是她离奇坎坷的一生中唯一的亮点,那一回事中有崔护诗中未道出的女孩的家境、女孩的相貌、女孩的衣着、女孩的心思、男孩的言行,形成了比较具体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美好与飘零,使《爱》凄美又荒凉,是典型的张爱玲特色,但《爱》的经典,无论如何也抹不去《题都城南庄》的功劳。

三、心理活动的补白

每一部作品都蕴涵着丰厚的思想感情和细腻的心理活动,只是有的作者善于以言行、景物等暗示人物心理罢了,这就为人物心理活动的补白留出了广阔的余地。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不朽的失眠》,是对唐朝诗人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补白之作。

她敏锐地抓住“愁眠“二字,将张继在失眠痛苦之夜的所思所为充分展开: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并且眼睁睁地看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上,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醒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了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而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己验伤,有何不可?

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的,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福气去睡眠的一个。

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惊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声自已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

张晓风的成功不仅在于她深入挖掘原诗的内涵,深切体味作者张继的心理,还将自己强烈的感情和思绪打并进去: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去的那纸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谁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原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和现在作者的心理水乳交融,使心理补白在这里显得更厚重、更具有穿越历史的深邃感。《不朽的失眠》也和《枫桥夜泊》一样被选入中小学课本,不完全是沾了《枫桥夜泊》的光泽,还因其本就是无可挑剔的美文。

除上述三种补白方式外,还有景物补白、数量补白、情境补白等方式,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每一种补白方式其实都与其它补白方式紧密融合在一起,只是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罢了。

作家在阅读经典作品过程中写作的方式(其中很多作品就是已被选入中学课本中的作品),无疑给我们学生朋友极大的鼓舞和启示。

学生朋友们在写作中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写出的也往往乏善可陈。面对这一现状,很多学生甚至很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生活经历单纯、社会经验希薄是一大原因,但笔者以为这不是真正的原因,否则,张爱玲17岁写出《霸王别姬》,曹禺23岁写出《雷雨》及古往今来数不胜数的神话、科幻作品该怎么解释?

实际生活只是写作来源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间接的书本知识,而在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之外,我们还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创作、去虚构。学生正处在想象力空前旺盛,情感也最敏感脆嫩的时期。而写作从本质上来说是虚构的,想象是虚构的翅膀,情感是虚构的灵魂。学生在写作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像上述作家那样细读课本上的经典作品,发挥他们自己的独特优势,培养起他们读者即作者的意识,不仅能突破学生写作的瓶颈,而且能保存、发展而不是扼杀学生童真的生命体验,令他们受益终生。

(熊文斌 湖北襄樊学院 441053)

猜你喜欢

补白阅读
多元“补白”,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立足文本,让思绪在空白处飞扬
“布白”技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运用
关于增强小学阅读课堂教学效益的若干思考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