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盟口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4-03-27廖晗覃益华

知识窗·教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翻译人才新文科

廖晗 覃益华

摘要: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对熟练掌握东盟语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东盟口译课程作为培养翻译人才的重要课程,应顺应新文科改革的发展趋势与社会的需求进行适时革新。文章阐述东盟口译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力求打破口译课程现有的固定模式,为同类型外语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文科;东盟口译课程;翻译人才

一、东盟口译人才需求分析

首先,政府机关单位在处理涉外相关事务时,会需要大量东盟口译人才。其次,与东盟国家有经贸往来的企业与公司会对东盟口译人才有需求。例如,在每年九月定期举行的东盟博览会上,为了更好地接待东盟国家的代表团,往往需要大量东盟口译人才进行接待工作。同时,随着中越铁路与中老铁路的建成通车,大量与铁路技术相关的工程师会常驻海外进行交通线路的检修与运营,在外派出国前,工程师通常也会接受精通东盟外语的口译人才的语言培训。此外,随着中国企业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海外市场,市场也需要在东南亚找寻口译人才对当地劳工进行培训与日常沟通。综合来看,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加深,市场对东盟口译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二、东盟口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依据

新文科是指在现有传统文科的基础上进行学科中各专业课程重组,形成文理交叉,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达到知识拓展和创新思维培养的目的。传统的东盟口译课程大多基于各类翻译理论的实践与运用,鲜有涉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嫁接。本文以新文科理念中的文理交叉模式作为改革方向与侧重点,积极探索东盟口译课程与其他专业之间的跨学科合作,旨在有效改善传统东盟口译课程的单一性,建设出符合新文科理念的新时代东盟口译课程。

三、东盟口译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偏重理论,忽略实践

现有的东盟口译课程教学以课本或影像资料为基础,通过学习课本中的翻译理论并辅以影像资料进行翻译实践。出现这一问题有两个原因。第一,翻译理论复杂且繁多,教师需要大量课时讲解与梳理理论知识。然而,翻译课程并不属于核心课程,课时安排有限,所以教师只能优先安排理论教学。第二,东盟口译课程实践具有特殊性,教师需要逐一点评与纠正学生的翻译,但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无法设置大量的实践环节,以至于出现实践少理论多的偏重现象。

(二)课程设置较为单一

纵观各大外语院校,东盟口译课程基本分为口译理论、口译实践两种类型。除了课程设置单一之外,学生还需要花大量时间辅修其他课程,因此受到整体课时的限制,东盟口译课程的课时安排也相对较少。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越南语口译课程共160个学时,泰语口译课程共128个学时,印尼语口译课程共64个学时,柬埔寨语口译课程共64个学时,缅甸语口译课程共64个学时,老挝语口译课程共32个学时。仅仅通过如此有限的课时与单一的课程设置,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并掌握好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稍显落后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因此教师需要针对专业特征或课程性质,选择适合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目前,在讲授东盟口译课程时,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式是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教学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东盟口译课程单纯依靠教师讲授理论、学生翻译实践的方式过于陈旧落后,需要开发更丰富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东盟口译课程的教学效率。

(四)教学资源比较缺乏

教学资源是为了有效开展教学工作而提供的各种可被利用的资源。当前,东盟口译课程主要借助课本资源讲解教学内容,并利用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进行辅助与巩固。然而,东盟口译课程对语言能力的要求较高,互联网上可供利用的线上资源十分有限。同时,由于进行口译实践所需的同传室和各种翻译设备价格昂贵,很多高校无法配备相应的设备资源供学生进行翻译实践训练。因此,大部分的东盟口译课程是在普通教室中由教师对着课本或配套的音像视频进行简单训练,无法达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训练效果。

(五)教师能力略微不足

教师的能力对最终的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扎实的外语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之外,教师需要精通翻译理论。然而,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绝大部分讲授东盟口译课程的教师是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其次是外国语言教育专业,最后才是翻译及其他专业。教师若对翻译理论理解不够深入,很难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由于口译课程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化,容易在进行相关跨行业领域教学时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

四、结合新文科理念的东盟口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一)扩大实践模块

针对当前高校东盟口译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教师可以着重加大实践板块的设置。首先,在不影响总体教学计划的前提下,高校合理增加东盟口译课程的学时,让学生充分理解基础理论后,能有更多时间进行课堂实践。其次,在设置课程大纲时,高校加大实践模块的占比,尽量每讲授一个理论知识就安排相应的实践环节进行练习。再次,高校积极与社会团体和企业公司合作,丰富并擴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方式。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学校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商务翻译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同时,学校还与政府机关单位达成合作,派遣学生作为志愿者参加东盟博览会等翻译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外事接待并学习相关礼仪要求,进一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二)丰富课程设置

传统东盟口译课程大多着眼于口译理论及其实践进行授课,在课程设置上过于单一化与简单化。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建设新文科课程改革的要求,并结合社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教师可以对东盟口译课程实行学科交叉的课程改革新模式,如“口译+法律”“口译+经贸”“口译+管理”“口译+传媒”等,如图1所示。这样不仅能扩大学生口译实践的内容,还能丰富学生的跨领域知识,向多方面人才靠拢。不仅如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选择课程设置,只要达到一定人数即可开班。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自2021年起,泰语、越南语、柬埔寨语专业与校外法学院校开展合作授课,开设“东盟语种+政法”课程,让学生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学习与法律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增加就业竞争力。

(三)优化教学方法

针对东盟口译课程需要大量实践环节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首先,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借助智慧树、翻转校园、慕课等线上教学平台,提前发布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供学生课前参考学习。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教师每周会提前在班级聊天群发布口译预习任务,强调本周课程的理论知识与授课重点。这样,不仅能节省课堂上赘述理论知识的时间,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其次,在课中授课环节,教师针对学生课前线上学习后的疑惑之处进行答疑,对重点知识进行巩固讲解后,进入实践与练习环节。教师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口译实践与练习,并当场对学生的翻譯给予点评与纠正,让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最后,在课后复习环节,教师继续使用线上教学平台给学生发布课后练习或补充课外知识点,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后零散时间进行训练。教师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极大地丰富并优化了教学方法,而且合理地利用了课前、课中和课后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教师授课的效率。

(四)扩充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既可以是在线下教室里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资源,又可以是通过线上网络使用虚拟软件资源。因此,高校可以加大对硬件教学资源的投入,如建立外语口译实验室,购入同传、交传翻译设备,供学生进行课堂训练与课后实践;教师应及时更新口译资料库,多搜集各国领导人发言等最新资讯,丰富学生的练习内容并扩大知识面。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学校针对每个东盟语种单独设置了语音实验室,主要进行听力课程与翻译课程的授课。同时,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语种的特征,选取各类东盟新闻、时政、论坛、博览会上领导的发言致辞,让学生进行口译训练,帮助学生在专业设备营造的氛围下,熟悉口译的必备操作。

(五)提高教师能力

为了更好地进行东盟口译课程的教学,教师不仅需要提高翻译理论知识,还应主动拓展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积极打造跨学科的“双师型”教师。

在学校层面。首先,高校可以定期组织东盟语种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进行校内交流,让东盟语种教师能多接触政治、经济、法律、传媒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学习并积累跨领域的专业术语。其次,高校可以增加对东盟语种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让他们多参加国内外的各类研讨会,及时了解国内外最前沿的研究方向,才能有助于他们及时调整授课方向。

在教师层面。教师要始终保持积极探索的心态与终身学习的觉悟,紧跟时代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并扩充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口译实战时给学生更专业、更全面的指导。

五、结语

随着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商贸往来日益频繁,社会对东盟口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培养口译人才的课程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结合新文科理念倡导的学科交叉、文理融合发展思路,针对东盟口译课程,提出“口译+法律”“口译+经贸”“口译+管理”“口译+传媒”等外语与多学科融合的改革探索。因此,教师应学习跨学科知识,努力向“双师型”教师发展,多管齐下,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口译人才。

参考文献:

[1]尹全芳.“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本科高校越南语口译人才培养探讨[J].广西教育,2020(12).

[2]肖坤雪.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探索与思考[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3(1).

[3]杨湘文,曾扬阳.数字时代下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培养路径探究: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21(9).

[4]常烁.新文科背景下“翻译+技术”人才培养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8).

[5]朱春萍.东盟语种口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21(6).

[6]王丹邱.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口译课程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21(5).

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重点课题“面向东盟国际传播人才的口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JGZ180。

猜你喜欢

翻译人才新文科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新文科”内涵探析及建设思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翻译人才培养研究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
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策略
吉林省经济发展对翻译人才培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