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及趋势

2024-02-29祝歆楚心茹丁庆洋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混合式教学

祝歆 楚心茹 丁庆洋

DOI:10.16255/j.cnki.ldxbz.2024.01.003

[收稿日期]  2023-05-09

[基金項目]  北京市教委一般科技项目(KM202211417008),北京社会科学基金(23GLC037),北京联合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大数据时代混合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JK202213),北京联合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JK202114)。

[作者简介]  祝歆(1977—),男,贵州贵阳人,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数字化;楚心茹(2000—),女,河南开封人,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教育。

[通讯作者]  丁庆洋(1991—),男,河北邢台人,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字教育。E-mail: dingqingyang66@163.com

[摘  要]  混合式教学作为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与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突破口,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借助CiteSpace软件对CNKI和Web of Science中的核心文献进行梳理,重点分析了混合式教学的合作网络、研究方向、研究热点及趋势、理论及模型的使用等情况。研究发现,近10年来,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的研究逐渐从宏观视角转向微观视角,关注点也从教育教学转向实施本质,即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和自身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研究领域存在学科发展不均衡、研究人员合作有待加强等问题,未来的研究热点将致力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培养更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全面了解

2013—2022年混合式教学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便利。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TAM;UTAUT

[中图分类号]  G 642;G 4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0310(2024)01-0013-11

Curr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Blended

Teaching:

Based on 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

ZHU  Xin, CHU  Xinru, DING  Qingyang

(Management College,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China)

Abstract:  Blended learning has drawn widespread attention as a crucial component and innovation in promoting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and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With the aid of CiteSpace software, the study searched the core literature in CNKI and Web of Science, with a focus on analyzing the collaborative network, research directions, hotspots and trends in research,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ies and models in blended learning. It is discovered that over the past decade, researches on blended learning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gradually shifted from a macro prospective to a micro one, and the focus has been shifted from the role of education and to its essence, enhancing ones own abilities and comprehensive literacy.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currently there is an imbal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llaboration among researchers. In the future, research hotspots will be dedicated to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nd cultivating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that better meet the demands of modern society. By presenting a thorough picture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made in blended learning from 2013 to 2022, a foundation has been laid and convenience provided for subsequent researches.

Keywords: blended teaching;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

; TAM; UTAUT

0  引言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的教学方法,它结合了在线学习和传统面授的优势,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1]。混合式教学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渐扩展至欧洲和亚洲。在我国,随着“互联网+教育”热潮的兴起,社会各界对混合式教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当今时代一种卓越的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混合式教学作为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与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关键点与突破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混合式教学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目前,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基本分布如何?讨论的话题主要聚焦在哪些方面?当前混合式教学的研究方向又是怎样的?研究过程使用了哪些模型?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混合式教学的现状与核心主题,促进混合式教学研究的持续发展,本文借助科学计量软件CiteSpace对国内外混合式教学

方面近10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研究方向、合作网络、研究热点及趋势、相关理论及模型等方面展开研究,并提出深化该领域研究的相关建议,以期能为后续混合式教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4年1月第38卷第1期祝  歆等: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及趋势

1  数据与方法

相较于国外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混合式教学,

2003年,我国学者何克抗开始关注混合式教学的研究。2012年慕课的兴起引发了全球高等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浪潮,众多国内外知名大学纷纷参与慕课的

开发与实践[2],混合式教学的关注度也随之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尤其是从2013年开始,混合式教学在物理维度和教学维度上均呈現新的发展特点:在物理维度上,移动技术开始应用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形成网络学习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维度上,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个性化体验[3]。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为文献资源库,为保证研究结果的权威性和代表性,将检索范围限定为

北大核心、CSSCI和Web of Science核心集,检索时间为2013—2022年。在CNKI中,搜索主题词“混合式教学”和“混合式学习”;在Web of Science中,搜索主题词“blended teaching”和“blended learning”。经筛选,剔除重复无用的文献,将5 053篇英文文献和1 280篇中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索到的文献数量,绘制展示混合式教学的年度发文情况(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到,近10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的发文数量整体呈上涨趋势,仅2022年的中文文献发文数量略有下降,但依旧维持在200篇以上。这说明该领域整体发文情况良好,未来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英文文献的年均发文数量远高于中文文献,可能是因为混合式教学在国外实施较早,研究更为成熟,关注度相对更高。

2  研究方向分析

2.1  期刊分布分析

经梳理,本文列出国内外发表文章最多的前10名期刊(见表1)。从期刊的发文数量来看,国内发文最多的期刊是《中国电化教育》,发文63篇,占发文总量的4.9%。这些文章重点关注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及教学改革,以定性文章为主。国外发文最多的期刊是BMC Medical Education,发文167篇,占发文总量的3.3%。研究重点是混合式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包括定量和定性研究。从期刊的影响因子来看,中文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的《远程教育杂志》发表了20篇文章,英文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的Computers Education发表了145篇文章。从期刊的分布情况来看,国内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图书档案领域,国外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和医护教育领域。

2.2  学科分布分析

针对所选文献进行学科分布分析发现,国内外学者对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在学科分布上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具体如图2所示。相似之处在于,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混合式教学在教育和计算机领域中的应用。计算机领域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数据挖掘收集学生学习行为的数据,分析学生

的学习情况,预测其学习表现[4];二是探讨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混合式教学中,以便在学生出现影响学习的情绪或行为时,能够及时提醒[5]。

差异之处在于,英文文献中“Education Educationgal Research”和“Engineering”学科的文献数量最多,而中文文献中“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和“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应用”学科的文献数量较多。这种差异可能源于国内外对混合式教学应用领域的认知不同。国外学者认为,在需要技术实践的工程领域和需要洞察沟通的心理学领域,混合式教学的效果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国内学者认为,混合式教学最适合应用于需要交流实践的外国语言文学和需要经验积累的医学教育。总之,国内外学者在艺术及经济管理类学科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今后研究人员应当补充完善

对这些学科的研究,进一步丰富该领域的研究发展。

3  合作网络分析

3.1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本文以1年为时间切片,对2013—2022年期间的发文作者进行共现分析后发现,中文文献作者共现图中共有360个节点、216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3 3;英文文献作者共现图中共有465个节点、528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4 9。国内外发文作者之间均有合作现象,

图2  学科分布

Fig.2  Distribution of disciplines但大部分作者仍旧是独立研究,仅有少数学者之间形成了10人以内的小部分合作群。从词频看,发文数量最多的国内学者是冯晓英,共发文6篇,主要研究远程教育和混合式教学,其中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侧重于方法策略、教学设计和研究发展,定性文章较多。发文数量最多的国外学者是Graham和Han,均发文15篇。Graham主要研究混合式教学和在线教学,研究混合式教学时多侧重于研究发展、理论概况和实施情况。Han在教育方面的研究侧重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定量研究居多,更关注混合式教学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影响因素。

3.2  发文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本文以1年为时间切片,对2013—2022年期间的发文机构进行共现分析后发现,中文文献发文机构共现图中共有299个节点、88条连线,网络密度

为0.002;英文文献发文机构共现图中共有412个节点、1 583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8 7。相较于国外较为紧密的机构联系,国内发文机构之间几乎没有网络节点联系,发文机构之间的研究比较独立,还未形成较为稳定的学术合作网络。从词频来看,国内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国外发文量最多的机构

有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N8 Research Partnership、University of London。这说明高校是混合式教学研究的主力军。

4  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4.1  研究热点分析

本文通过分析关键词的频次和中介中心性,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混合式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如表2所示,2013—2022年间混合式教学领域

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与其中介中心性反映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高频关键词是研究熱点的集中体现,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越大,充当中介的次数越多,一般来说,中介中心性在0.1以上的关键词为关键节点[6]。根据表2,英文文献的中介中心性普遍较低,均在0.1以下,无法构成关键节点。相反,中文文献的中介中心性相对较大,有关键节点。因此,中文文献的研究更为聚焦。

关键词聚类分析以聚类统计学的方法

将共现网络关系简化成数目相对较少的聚类[7]。在保持上述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将网络裁剪设置为pathfinder+ pruning sliced networks+ 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得到关键词聚类。

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导出中文前10个、英文前13个关键词聚类表(见表3),每个聚类都包含多个密切相关的关键词,聚类标签越小,表示该聚类包含的关键词越多。综合表2、表3,我们可以将研究热点凝练为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方法、实施目的、实施对象、实施本质4大类。

1)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方法。关键词翻转课堂、慕课、雨课堂、协作学习、学习分析可归纳为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方法。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或其他教学材料来完成知识学习,课堂时间主要用于交互协作和

传授知识[8],这一模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汤勃等提出,混合式教学应该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平台进行课上交流研讨,以实现知识内化[9]。Xu等认为,翻转课堂与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相结合是实现混合式教学的一种方式[4]。慕课和雨课堂作为国内常见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自2013年起逐步被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10]。雨课堂是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推出的智慧教学工具[11]。杨芳等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雨课堂和MOOC在实际教学中均得到了学生的认可[12]。国外学者认为,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对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的在线活动进行分析,有助于早期预测成绩不佳的学生[13]。协作学习在提升学习成绩和学生满意度方面表现出积极影响[14]。

2)混合式教学的实施目的。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学改革、教学设计、改善课程教学、学习成绩可归为实施目的。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混合式教学效果的深度学习,

已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15]。Poelmans等研究发现,混合式教学的使用有助于增强学生持续学习的意愿,帮助学生深度学习[16]。国内学者从教学理念、方法、实践、评价、效果、策略以及教师的准备度等方面

对混合式教学进行了探讨[17]。国外学者通过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18],来分析学生如何在混合学习环境中

提升学习绩效[19]。

3)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对象。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医学生、高等教育、新工科、师范教育、工程教育、大学英语展现了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对象。混合式教学是高等教育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研究热点[20]。结合在线学习和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需要更为深入的实践与总结提高[21]。其中,高等教育中的医护教育和工科教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Ballouk等探究了医学生在混合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19];杨璐铭等发现混合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工科所需的创新型人才[22]。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是现代外语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23]。信息技术在激发学习兴趣、刺激口语表达、培养主动学习与深度学习

的能力方面有很大帮助[24]。同时,有学者发现,对教育学专业学生来讲,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实验组学生在学业成绩、技能水平和激励学习方面均高于对照组[25]。

4)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本质。关键词立德树人、能力建设可归为实施本质。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26]。杨巧玉等对如何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专业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以及健全考核制度等

进行了探讨[27]。混合式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8],该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29]。例如,Hossain等认为WhatsApp这种混合式教学方式对提高卫生工作者特殊能力建设是有作用的[30];Wang等认为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改进课件、情景交流和在线测试都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31]。

通过梳理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热点,可以发现中外文献在混合式教学实施对象方面的研究差异不大,主要关注医护和理工科高校学生。在实施方法、目的和本质方面,中外文献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中文文献在研究混合式教学时,以教师为切入点,以国内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为实施本质,以教学辅助工具如慕课和雨课堂为实施方法,探讨混合式教学引发的教学改革及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提高。相较之下,外文文獻更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探讨协作学习、远距离学习等实施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和课程教学的作用。

4.2  研究趋势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混合式教学在2013—2022年间的研究趋势,本文绘制了关键词时区图(见图3)。关键词时区图既能反映关键节点之间的共现关系,又能展示关键节点出现的时间,从而直观地反映研究热点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32]。根据图3的信息以及发文情况,本文发现,尽管国内外的研究内容存在一定差异,但2013—2022年混合式教学研究均从宏观逐渐转向微观。2018年可视为中文文献研究视角转换的时间节点,这一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以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自此,国内学者逐

步认识到我国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本质是立德树人,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20年可视为英文文献研究视角转换的时间节点,线上教学成为当年的主要教学模式。虽然线上教学在丰富教学成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师生互动不足、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等。此后,国外学者根据以往经验和教训,开始重点探讨如何充分利用线上

教学资源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1  中文文献的发展阶段

本文发现,中文文献第一阶段(2013—2018年)为宏观视角阶段。从发文量来看,虽然总量相对较少,但年发文量

呈现连续增涨的趋势,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从研究内容看,这一阶段主要关注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混合式教学注入了更多的技术元素与学习资源[33];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情感计算等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有助于解决教学资源单一、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等问题[34]。此外,在信息化时代

的推动下,混合式教学将慕课与雨课堂相结合,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径,提升教学效果[35]。

第二阶段(2018—2022年)为微观视角阶段。从发文数量看,除2022年发文数量略有下降外,其余年份的发文数量均呈上升趋势,年发文量均高于上一阶段。从研究内容看,随着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发布,国内学者对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开始深入剖析我国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本质。我国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未来的研究将围绕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思政素养、培养教师的混合式教学能力展开[36],但传统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这种需求[37]。基于信息化的混合式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在强化立德树人、增加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38]。

4.2.2  英文文献的发展阶段

英文文献第一阶段(2013—2020年)为宏观视角阶段。从发文数量看,发文总量稳步增长,相关研究持续推进。从研究内容看,英文文献多探讨混合式教学在信息化背景下对教育教学的作用。如:技术进步为改善传统教育提供了多种选择和机会[39];计算和编程思维在课程设计中的融入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所帮助;人工智能

对学习行为分析与教学效果评价都有重要意义[40]。电子学习和传统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已成为一种卓越的学习方式[41]。例如,Cantabella等发现数字教育背景下诞生的学习管理系统在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改善学生的学习过程[42]。

第二阶段(2020—2022年)为微观视角阶段。从发文数量看,发文总量急剧增长,3年时间增长了一倍多。从研究内容看,2020年混合式教学的研究被推向一个高潮,开始注重调动学习资源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对学生自身能力培养。融合了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方便、独立的鲜明特点,可整合不同学习资源,显著

提高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引导自己学习[43]。Minhas等研究发现课程设计、课程材料、有效的沟通是保证混合学习实施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的有效融合关系着学生的学习体验,对学生学习成功的影响很大[44]。

5  相关理论及模型

本文通过梳理与混合式教学相关的文献发现,现有研究对TAM(技术接受模型)和UTAUT(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理论模型)两种模型的使用频率最高,其他模型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该部分旨在汇总出该领域常用的模型,并进行总结概述。

5.1  TAM

TAM是在国外文献中广泛应用的模型,它指出人们使用新技术时会受到

两个重要因素影响。感知有用性是指用户认为该系统能够提升其业绩的程度;感知易用性是指用户认为该系统容易被使用的程度。Keri

等应用TAM研究混合式教学影响高校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研究人员将学生对电子课程的信任程度定义为感知有用性,同时将学生的经验、对电脑的信心和自我效能定义为外部变量[45];Joo等结合TAM和自我决定理论,研究了学习者对MOOC的最初接受程度[46]。

5.2  UTAUT

相较于TAM,UTAUT在国内文献中的使用频率较高。该模型由4个核心维度构成:绩效期望、付出期望、社群影响(如主观规范)、配合情况(指技术和设备的支持情况),同时还包括4个控制变量:性别、年龄、经验以及自愿。李龙等参考UTAUT,以绩效期望、努力预期、社会影响、便利条件为主要变量,并加入学生学习自主性、教学互动两个因素,设计模型并分析影响高职学生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中学习的主要因素[47]。江凤娟等在UTAUT的基础上,增加了成就目标、学习风格、移动自我效能感等因素进行研究[48]。

5.3  其他模型

本文通过绘制表4,以清晰直观的方式解读了SDT(自我决定理论)

、TTF(任务技术适配模型)、ECT

(期望确认模型)、TPB(计划行为理论)

以及社会认知理论等常用模型和理论在混合式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学习性投入三维度理论、PPM(推—拉—锚定迁移理论)、创新扩散模型等

在该领域并未得到推广和应用,它们的应用范围有限,大多仅在个别学术文章中被采用。在文献梳理过程中,本文发现尽管该领域的研究采用了众多模型或理论,但大部分研究只局限于使用单一模型进行分析,很少将两个或多个理论或模型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察。实

表4  其他模型的使用情况

Table 4  Usage of other models

理论代表性文章主要观点

SDTFirat等[49] SDT将人类行为分为自我决定行为和非自我决定行为,认为驱力、内在需要和情绪是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来源

TTFMo等[47]TTF用于解释信息技术对工作任务的支持能力,从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行为两方面分析了信息技术对个体工作绩效的影响

ECTJoo等[46]ECT认为期望、绩效与确认等因素通过影响满意度进而影响消费者继续购买意愿。其中,“期望”为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评估提供一个参照标准,“绩效”通常被消费者用于与“期望”进行对比,而“确认”是由“期望”与“绩效”共同决定

TPBJiang等[43]TPB认为影响行为的一切因素都是通过行为意图间接作用于行为,而行为意图是由态度(个体自身)、主观规范(外部)和感知行为支配3大要素构成

社会认知理论王锰等[50]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人的知识获取与在社交活动观察到的他人行为有直接的关系,包括三元交互理论,三元交互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个体因素、行为因素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的

际上,依赖单一模型容易忽视某些因素,如,在UTAUT中,研究者未充分考虑组织结构和文化等的特点,经常在脱离组织环境的情况下对个

体进行分析研究[51],這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促进用户接受技术的有效方法[52];在TAM的理论研究中,往往未考虑情景因素的影响,以及个体消费者的使用状况[53]。

6  结论

混合式教学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创新方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升学习效果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对2013-2022年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混合式教学的核心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都十分活跃,并且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未来,研究人员应进一步加强跨学科的交叉研究,这将有助于提升对混合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认识。

第一,从研究方向来看,混合式教学的细分领域已取得进展,但在学科交叉方面仍有不足。通过分析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相关成果分布的期刊发现,有关混合式教学的研究成果在高质量期刊并不鲜见,涉及的细分领域较为全面,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分析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相关研究涉及的学科分布情况后发现,学者普遍关注混合式教学在教育和计算机领域的应用。在国外文献中,关于Engineering和Psychology的文献数量最多,而中文文献中,关于外国语言文学和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的文献数量较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文献,在跨学科交叉方面均存在提升空间。

第二,从合作网络来看,国内外作者的合作趋势日益显现,但相比于国外,国内机构之间的合作相对较少。从作者合作网络角度分析,在混合式教学的研究领域,国内外发文作者之间的合作趋势日益显现,但密切合作群组的数量依然不高。国内外均出现了一些作品丰富且有代表性的研究人员,如,国内的冯晓英、国外的Charles和Han。因此,需要加强国内外作者之间的合作,促进密切合作群组的发展。从发文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国外发文机构的联系密度显著高于国内。跨地域、跨院校的合作不仅有利于推动科研院所的多样化发展,而且与当前混合式教学旨在缩小教育水平差异的发展理念相契合。因此,未来需要打破国内跨机构合作较少的局面,研究人员可通过讲座、学术交流会等方式增加不同学术单位之间的交流,进而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学术发展,努力形成有密切关联的科研团体。

第三,从研究热点来看,国内外研究人员多从实施方法、目的、对象和本质等方面展开混合式教学研究,在实施对象方面的研究差异不大,都主要关注医护和理工科高校学生,但在实施方法、目的和本质方面均存在差异。国内研究多以教师为切入点,探讨在混合式教学中运用雨课堂等教学辅助工具带来的教学改革及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提高。国外文献更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并探讨协作学习、远距离学习等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和课程教学的作用。

第四,从研究趋势来看,国内外研究经历宏观视角向微观视角的转变,即从教育教学作用转向实施本质,未来的研究热点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现代化复合型人才。鉴于此,国内学者未来需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在教师提高教学素养、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学校提供充足的软硬件设备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此提高学生自身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五,从相关理论及模型来看,目前,在混合式教学研究中,UTAUT、TAM两种模型的使用频率最高。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两种模型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UTAUT模型过于脱离组织环境,未能真正促进用户行为;TAM模型在研究时未充分考虑情境因素,较少考虑个人的实际情况,忽视了不同文化风俗可能造成的不同后果。未来,一方面,研究人员应引入新模型,促进模型的多样化运用,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另一方面,研究人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分析中国学生学习行为特征,开发更适合中国国情的研究模型。

[参考文献]

[1]  吕晓敏.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21(1):61-65.

[2]  王胜清,冯雪松.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以2015—2016年北京大学开设的混合式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11):71-77.

[3]  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书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J].前言探索,2018,36(3):13-24.

[4]  XU Z,YUAN H,LIU Q.Student performance prediction based on blended learning[J].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2021,64(1):66-73.

[5]  周楠,周建设.基于深度学习的学生行为分析与教学效果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2021,31(8):102-111.

[6]  刘徽,滕梅芳,张朋.什么是混合式教学设计的难点?——基于Rasch模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方案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0(10):82-87.

[7]  缪华灵,郭成,魏铭辰,等.儿童青少年心理素质研究的特点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9(4):206-217.

[8]  STRAYER J.How learning in an inverted classroom influencecooperation,innovation and task orientation[J].Learning Environment Research,2012,15(2):171-193.

[9]  汤勃,孔建益,曾良才,等.“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34(3):90-99.

[10]  李晓明.是“小慕課”,还是“大慕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17-19.

[11]  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5):26-32.

[12]  杨芳,张欢瑞,张文霞.基于MOOC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初探——以“生活英语听说”MOOC与雨课堂的教学实践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5);33-39.

[13]  SAQR M, FORS U, TEDRE M.How learning analytics can early predict under-achieving students in a blended medical education course[J].Med Teach,2017,39(7):757-767.

[14]  MARTIN-GARCIA R,LOPEZ-MARTINC,ARGUEDAS-SANZ R.Collaborative learning communities for sustainable employment through visual tools[J].Sustainability,2020,12(6):2569-2569.

[15]  王怀波,李冀红,杨现民.高校混合式教学中深浅层学习者行为差异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12):44-50.

[16]  POELMANS S,WESSA P.A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in a blended e-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statistics[J].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2015,23(3):385-401.

[17]  冯晓英,孙雨薇,曹洁婷.“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学习理论与教法学基础[J].中国远程教育,2019(2):7-16.

[18]  LU O,HUANG A Y Q,HUANG J C H,et al.Applying learning analytics for the early prediction of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blended learning[J].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2018,21(2):220-232.

[19]  BALLOUK R,MANSOUR V,DALZIEL B,et al.Medical

students self-regulation of learning in a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 a systematic scoping review[J].Med Educ Online,2022,27(1):1-8.

[20]  FANG A D,CHEN G L,CAI Z R,et al.Research on blending learning flipped class mode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computational thinkin

g—“database principles” for example[J].EURASIA Journal of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2017,13(8).

[21]  张策,谷松林,徐晓飞,等.MOOC教学试点学院探究——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计算机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8(11):38-42.

[22]  杨璐铭,冉诗雅,曾琦,等.基于网络与课堂协同模式的工科教学研究[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8,28(2):72-77.

[23]  梁丁强,于建华.“1+2+X”校本特色的ESP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以扬州大学“新闻英语”SPOC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8):66-71.

[24]  廖根福,邹晓萍.优化教学结构设计诱发学生自主学习与深度学习——大学英语口语混合式教学的行动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9(10):105-111.

[25]  DEBBAG M,YILDIZ S.Effect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J].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2021,26(3):1-20.

[26]  梅翠平,段国祥.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地域文化教育创新途径——以英语专业跨课程的岭南文化教育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21(10):120-125.

[27]  杨巧玉,朱良武,张信,等.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3):85-90.

[28]  李艳丽.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13):46-47.

[29]  张静淼.“金课”视域 下 高校 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9.

[30]  HOSSAIN I,MUGOYA I,MUCHAI L,et al.Blended learning using peer mentoring and whatsapp for building capacity of health workers for strengthening immunization services in kenya.[J].Glob Health Sci Pract,2021,9(1):201-215.

[31]  WANG X,ZHANG W.Improvement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behavior by optimizing foreign language blended learning mode[J].SAGE Open.2022,12(1).

[32]  王冠群,陈智溢.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热点·脉络·趋势——基于CNKI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5):44-47.

[33]  陈雅.基于混合式学习的任务驱动式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17,411(2):84-87.

[34]  戴永辉,徐波,陈海建.人工智能对混合式教学的促进及生态链构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2):24-31.

[35]  韩淼.基于慕课和雨课堂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7):65-70.

[36]  黎宇珍,贾积有,蒋学清.国内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研究述评与展望(2001—2021)[J].外语电化教学,2022(3):58-63.

[37]  王燕燕,于放,孙玉梅,等.省一流专业背景下《发酵工艺原理》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2,48(8):336-340.

[38]  邢西深,李軍.“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发展的新思路[J].中国电化教育,2021(5):57-62.

[39]  KARA A,CAGILTAY N E,DALVERENY.An enhanced course in digital communications[J].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4,30(4):1048-1059.

[40]  Mutlu D.TPACK leveraged:a Redesigned onlin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urse for STEM preservice teachers.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J].2022,38(3):104-121.

[41]  MCDONALD E W,BOULTON J L,DAVIS J L.E-learning and nursing assessment skills and knowledge-an integrative review[J].Nurse Educ Today,2018,66:166-174.

[42]  CANTABELLA M,MARTINEZ-ESPANA R,AYUSO B,et al.Analysis of student behavior in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 through a big data framework[J].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2018,90:262-272.

[43]  JIANG Y J,WANG P,Li I Q,et al.Students intention towar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under blended learning setting: PLS-SEM approach[J].Sustainability,2022,14(16):10140.

[44]  MINHAS W,WHITE T,DALEURE G,et al.Establishing an effective blended learning model: teacher perceptions from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J].Sage Open,2021,11(4):139-160.

[45]  KERZIC D, TOMAZEVIC N, ARISTOVNIK A,et al.Exploring critical factors of the perceived usefulness of blended learn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J].PLoS ONE,2019,14(11):1-18.

[46]  JOO Y J, SO H J, KIM N H.Examination of relationships among students self-determination,technology acceptance,satisfaction,and continuance intention to use K-MOOCs[J].Computers & Education,2018,122;260-272.

[47]  李龙,蒋苑苑.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学生学习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35(4):90-97.

[48]  江凤娟.混合式教学环境中大学生学习的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6):105-112.

[49]  FIRAT M,KILINC H,YUZER TV.Level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of distance education students in e-learning environments[J].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2018,34(1),63-70.

[50]  王锰,陈雅,杨志刚.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以《信息检索》课程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5):119-128.

[51]  李思豫,袁勤俭.UTAUT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J].现代情报.2020,40(10):168-177.

[52]  高芙蓉,高雪蓮.国外信息技术接受模型研究述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23(2):95-105.

[53]  朱哲慧,袁勤俭.技术接受模型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J].情报科学,2018,36(12):168-176.

(责任编辑  齐蓉晖;责任校对  柴  智)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混合式教学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