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场备课制度”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实践与探索

2023-03-15张雨

教育界·A 2023年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摘要】“在场备课制度”是南京市华电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组基于校情学情,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备课模式。“在场备课”是在集体备课制度下实施备课进课堂,由教师进入课堂里面,通过听课的方式进行现场备课,将备课与上课、听课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备课模式。将“在场备课制度”应用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有利于实现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使学生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在场备课;道德与法治;预备;细备;完备

作者简介:张雨(1991—),女,江苏省南京市华电中学。

备课属于教学中的初始环节,有效的备课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为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化主题学习中学习背景结构原有的研究,帮助每一名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中有所成长,笔者所在学校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组通过实践探索,摸索出“在场备课”这种备课方式。

一、何为“在场备课制度”

“在场备课制度”实施的主要形式是由一位教师主授课,其余教师参与课堂观察和教学辅助,形成多师在课堂的教学形式[1]。这里的“在场备课”是指为了提高备课的有效性,备课组教师进入课堂里面,通过听课的方式进行现场备课,将备课与上课、听课结合起来的一种备课形式。“在场”意味着备课时教师和学生同在课堂。而“备课”不仅仅体现了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研读与关注,更直接精准地直击课堂问题,关注学生学情、教师授课、课堂生成。

“在场备课”旨在发现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并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为了使备课效果最大化,教师需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备课主题应从发现问题中来。一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时间有限,主题的确立要具有典型性。备课主题的确立应该是备课组教师集中研讨,从近期教学发现的问题中所得。二是备课教师应该是本组的所有任课教师。“在场备课”建立在集体备课的形式上,需要多位教师共同参与课堂观察,使得问题的发现更加全面。三是备课的过程具有持续性。“在场备课”通过课堂的观察发现问题,而问题的解决需要留到下一节课或者课外时间,这种备课形式会渗透到教学的其他环节,并且以一周备一次的周期进行推进,从而促使整个教学呈螺旋式上升发展。

二、“在场备课制度”的操作过程

“在场备课制度”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课前预备立主题;课中细备真观察;课外完备析数据。

(一)课前预备立主题:精确设定教学目标

在课前做好预备要解决三个问题:选择备课主题,设定教学目标,确立教师分工。备课主题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从近期的教学中发现问题,再从问题中确立主题。选择好本次备课的主题之后,再设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立以学生现有的水平为参照,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等方面出发进行考量。最后,本次备课的教师进行有机分组,进行课堂观察。

以笔者亲身教学实践为例,高三期中考试以后,道德与法治备课组一起做试卷质量分析,发现此次考试本校学生的主观题得分偏低,特别是笔者所带的4班失分率最高。于是备课组商量将本周的“备课进课堂”活动放在4班进行,备课的内容是“怎样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意在通过对4班学生的观察研究,找出本校学生在主观题答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能。

由此我们确立了本次授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根据材料写知识的技巧;知道主观题处理的步骤;掌握主观题审题的步驟与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用联系的观点来审视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写习题过程中,培养细心与耐心的品质;用方法去解题,感受解题的趣味性,增强学科认同感。

接着,我们进行了“在场备课”课堂观察分组,由笔者来主授课,王老师负责观察4班的第一组和第二组,刘教师负责观察第三组和第四组,江教师负责观察第五组和第六组。

(二)课中细备真观察:精准直击课堂问题

课前的预备做好后,课中的细备观察也正式开始。在课中做好细备主要是通过观察课堂,对学生的课堂反应、教师的上课技能等进行细致的观察记录。“备学生”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运用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进行观察,观察的具体量表备课组需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备教师”指的是观察教师的授课行为,包括教学环节的设置、课堂积极性的调动、知识点的解释是否到位合理等。“备课堂生成”指的是立足教学目标,却不局限于目标的设定。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实况,具有灵活性,教师应该尊重学生,重视课堂生成。

在“怎样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这节课中,备课组教师按照相关的分组对学生进行课堂观察和帮助。所有参与本次活动的教师需站着进行观察,或进行必要的走动,以留意每一名学生的状态。在习题环节,教师还需要参与到具体的课堂帮扶中去,对尚未掌握解题方法的学生进行指导。最后,备课组教师填写课堂观察量表,以便课后分析。

(三)课后完备析数据:精研改进教学方案

在上完课之后,备课组进行研讨,将“在场备课”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制订好相关对策,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教师尤其要关注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对其进行及时的针对性辅导,因材施教。

对于这次主观题“在场备课”课堂,整个教研组坐在一起研讨,对于各自的观察量表进行比对分析,可以得出以下情况。

1.备学生

知识与技能方面。4班共有34人,在环节一中,有10名学生不能熟练地列出已经学过的知识点;有30名左右学生能够弄懂科教兴国、基本国情、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几个重要考点的运用情况;有25名学生能够联系生活找到具体的知识点,而还有6名学生写出的知识点漏缺严重,剩余3名学生写不出来。在环节二中,只有9名学生能够通过回顾以前的知识经验,找到图片上的错误,并立即指出错误开始答题,有15名学生等别人说出来了才发现错误,剩下的学生很难找出错误;有25名学生能够反思自己做过的主观题,并动笔在讲学稿上写下自己的反思,有7名学生犹豫了一会儿才开始动笔,剩余2名学生仅仅抄写PPT上的条目。在环节三中,有20名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主观题的审题步骤;有30名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讲学稿上的审题;有28名学生可以完成一则主观题训练,剩余6名学生在审题以及书写过程中存在困难。

过程与方法方面。在环节一中,有30名学生遇到材料时,可以较快地找到相关联的知识,并且具有发散性思维;在环节二中,有32名学生可以通过正例和反例的对比,辨别答题过程中错误的、不恰当的表述,增强辨别能力;在环节三中,有30名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主观题的审题方法并加以运用,在独立拿到一道题目时,可以立即完成审题,剩余4名学生在审题时有困难。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课堂兴趣观察:环节一“看现象说知识点”中有17名学生举手发言,6名学生特别热情;环节二“辩一辩”中有20名学生积极举手。课堂专注力观察:环节三“小试牛刀”中,全班有28名学生一拿到题目就立即根据答题步骤开始动笔写题。课堂满足感观察:环节四“比对订正”中,有27名学生在上完课后脸上是“有色彩”的,他们是喜欢这节课的。

2.备教师

观察点:教师用语、课堂环节的设置等。在环节一中,学生举手很积极,授课教师请人回答的时候大家都踊跃起身;在环节二中,授课教师仔细观察学生是否按照方法解答主观题,并采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呈现,显得更加直观;授课教师在讲解“生命健康权”这个考点的用法时,能够联系“生命健康”这个考点进行讲解;授课教师上课的用语有些口语化,需注意语言。

3.备课堂生成

观察点:意外发现。学生尤其关注班级素材的呈现,每当出现身边的教学资源时,他们会很激动;有两名学生举手发言,授课教师没有注意到,之后他们就没有再举手了;每次学生对于教师的鼓励总是露出笑容,学生需要被认可。

通过本次“在场备课”活动的开展,以及对记录数据的分析与研讨,备课组总结出了学生在主观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材料对应观点的提取,少部分学生存在盲区;全班学生对于主观题方法的掌握仍然存在较大问题;少部分学生的书写速度太慢,需要提速训练;杨同学和李同学的学习能力比较薄弱,课外需要进行相应的单辅训练。

备课组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建议有:对于主观题的讲解依然需要着重从方法抓起,反复强调;对于主观题中相关考点的训练,需要进行考点联系教学;对那些容易走神的学生进行提醒和提问;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情境的设置还是材料的选取,一定要来源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于班上能力比较欠缺的学生,应多对其进行鼓励,使其树立学习自信心。

通过本次“在场备课”活动的开展,我们清楚地找到了4班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主观题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之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并且本次的“在场备课”也指出了授课教师存在的教学问题,不管是对教学环节的设置,还是对教师的专业素养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更加有利于改善教师行为,提高其专业素养。

三、“在场备课制度”实施的成效与意义

备课组在道德与法治学科实施“在场备课制度”一年多的时间里,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科興趣被有效激发,学生的成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下面笔者选取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三个月内,实行“在场备课制度”的2班(见表1)和没有实行“在场备课制度”的1班(见表2)相关课堂观察量表进行对比。

从两个图表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三个月内实行“在场备课制度”的2班从上课举手人数、当堂教学目标达成百分比以及家庭作业完成质量远远优于没有实行“在场备课制度”的1班。可见在“在场备课制度”的实施下,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率,以及对学科的重视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场备课制度”无论是课前的预备、课中的详备还是课后的整备,都坚持了以学定教的原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在场备课制度”还发挥了团队的力量,就课堂观察而言,教师能够发现的问题更加立体、全面。备课组对授课教师的观察、建议,有利于授课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戎士锋.梳理·简化·引领:道德与法治学科备课的三要求[J].文理导航(上旬),2020(04):69.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六步五环”高效教学模式初探
遵循身心特点 助推幼小衔接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理念及其实施探讨
浅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栏目设计的选择和使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