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

2023-03-15黄慧琳

教育界·A 2023年2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结合,注重呈现方式的变换,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助力。基于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努力探寻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途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他们形成结构化的认知,提升数学综合能力,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黄慧琳(1994—),女,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随着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双减”政策的出台,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减负增效,成为当前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灌输式讲解为主,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压抑学生的个性,无法充分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难以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关键能力,这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极为不利,教师需要及时革新这样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可以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逼真,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印象,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融入课堂,实现有效学习[1]。也就是說,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融合,有助于教师利用现代技术的优势,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应掌握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技巧,将遥不可及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可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更好地提升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让数学课堂更加高效、更加优质。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在人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兴趣可以引导人们关注色彩斑斓的世界,让人们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心,促使人们积极地去探索、去认知,形成积极的生活情感[2]。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复杂性,教师需要找到适当的方式,创造机会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并积极地探索数学知识,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同时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取得寓教于乐的效果。

在教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表内乘法(二)”时,教师在屏幕上面展示了七星瓢虫的图片,课堂氛围顿时活跃起来。于是,教师立即询问:“大家数一数七星瓢虫的身上有几个黑点吧!”“7个!”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教师随即提问:“那么2只、3只、4只、5只、6只、7只七星瓢虫有多少个黑点呢?大家能算一算吗?”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研究乘法口诀的兴趣,学生以轻松的状态参与学习活动,开始计算有多少个黑点。在学生计算完后,教师引入相关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思考7的乘法口诀可能有几句,并自己编一编,然后进行交流。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数学课堂难免单调、乏味,学生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二、提供丰富资源,改变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不能参与推导知识的全过程,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自然不会深刻[3]。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利于教师改变教学模式,使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同时影响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应该深挖教材,将数学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获取数学知识,愿意亲近数学,愿意投入现实性、探索性强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摆脱以往在课堂上被动听讲的状态。

在教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比例”时,新课伊始,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了全班学生的集体照,学生看到后十分兴奋,但也感到困惑,于是盯着屏幕看,不知道教师下一步要干什么。教师先指出这张集体照的长度和宽度分别是8厘米和5厘米,然后拖动鼠标将这张照片放大,并抛出问题:“同学们,大家认为放大前后的照片,长有什么关系,宽有怎样的关系呢?”在观察之后,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发现,有学生说:“放大前照片的长是放大后照片的,宽也是放大后照片的。”还有学生说:“放大后照片与原来照片长度的比为2∶1,宽的比也是2∶1。”在此基础上,教师追问:“如果将原来的照片按照1∶2的比缩小,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请把缩小后的图形画下来。”随后,教师鼓励有意愿的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绘制的图形,并说出自己对放大或缩小前后的图形的看法。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运用信息技术呈现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掌握知识,实现个体化学习,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让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逻辑性强,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会出现难以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消化新知的情况[4],如何帮助学生化解这样的局面,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在应用信息技术时,教师可以通过形象、逼真的图像和动画呈现相应的知识,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生动、更具有吸引力,改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带给他们耳目一新之感。而且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整合,有利于在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形象的思维之间架起桥梁,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完成有效的迁移,从而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升理解力和创造力。

在教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了方格图,然后在方格图中画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提问:“同学们,你们有办法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学生迅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教师隐去了方格图,又任意画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提问:“同学们,现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此时,学生陷入沉思,因为发现已经无法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随即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教具,让学生观察,并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通过“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动画视频,从而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演示后,教师没有立即呈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而是引导学生照着动画中的方法自己动手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动起来,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认真分析教学中的难点,运用信息技术将观察、操作融为一体,让学生拥有灵活的视角,获得直观的体验,无形之中深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设计趣味练习,培养应用能力

传统的练习形式较为枯燥、单一,不断地解答题目还会让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毫无新鲜感。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结合,将学生的目光从课内引向课外,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

简言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拓展练习的形式,让练习变得更有趣味,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也让学生更乐于完成练习,从而有效促使学生形成完备的知识结构。

在教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位置”时,教师为改变以往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另辟蹊径,改变了练习形式。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了分层练习任务,并将基础性练习和提高性练习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平板电脑上完成练习。教师设计的基础性练习难度不大,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完成,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而提高性练习为走棋子,学生需要根据要求移动棋子,以完成任务。学生每操作一步,都会有对应的音效,如学生正确移动棋子,会听到“恭喜你,走对了”“你真棒,连续走对”等激励的话;如果学生错误移动棋子,会听到“很遗憾,走得不对,再试一次”的提醒。最后,教师还设计了拓展性练习,练习要求为:请思考学校在你家的什么方向?你上学途中要经过哪些地方?请将你上学的路线画下来。拓展性练习的难度较大,但能帮助学生拓宽思路,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的作用不容忽视。但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对练习设计没有足够的重视,设计的练习内容比较单一,练习形式相对枯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练习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了富有趣味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五、应用翻转课堂,增强自学意识

翻转课堂是一种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逐渐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实践表明,翻转课堂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推动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在应用翻转课堂时,教师需要提前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这样的教学视频通常短小精悍,学生可以在电脑、平板、手机等终端上观看,并在上课前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师生则可以共同探究、交流,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获得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为取得这样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前精心挖掘教学内容,录制有针对性的视频,然后将视频上传到班级QQ群、微信群或者钉钉平台,让学生自行观看,甚至是反复观看,从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并带着自学的收获与疑问走进数学课堂。

在教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圆柱与圆锥”时,教师提前录制了教学视频,讲解了制作圆柱体的过程。在视频中,教师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硬纸,询问学生:“同学们,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这样的问题难度不大,学生能够轻松解答。然后,教师将这张长方形纸卷起来,使其成为圆柱的曲面,并询问学生:“这个圆柱的侧面和刚才的长方形纸有怎样的关系?”学生自然会想到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长方形纸的长度相同,高和长方形的宽度一样。紧接着,教师将两个圆粘贴到圆柱的曲面上做成一个圆柱体,并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认为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进行计算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自然地进入了探究学习。

当前,翻转课堂已经逐渐走进小学数学课堂,获得了教育者的普遍认同。在运用翻转课堂时,教师的角色得到了重新定位,这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提升获取知识的能力,也能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真正学会思考。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融合,有助于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有意义、更加高效,教师能借此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构更具实效性的数学课堂。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效融合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直接套用,广大数学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合理的路径,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时地在数学课堂上引入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判断能力和辨析能力,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珍.浅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小学数学精准教学[J].黑河教育,2021(12):69-70.

[2]辛万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51):132.

[3]葛兆婧.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1(34):79-80.

[4]刘文娟.基于深度学习视野下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运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95):54-56.

[5]董桐林.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3):38-40.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