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朗读入手让学生“悦”读语文

2022-07-13赵慰菠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朗读小学语文

【摘要】本文基于语文课标及课文朗读的要求,建议教师从了解各阶段朗读标准、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朗读训练等方面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让学生喜欢上朗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 朗读标准 朗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6-0085-03

朗读,字典上的解释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显然不是这种简单意义上的“念”,而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活动。在朗读过程中,需要伴之以节奏、韵律、形象、情感,使人进入一种美的体验,从视觉扩大到听觉,赋予作品以新的艺术生命。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等,小学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体验朗读的魅力,从朗读到会读、“悦”读,进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教学中,笔者通过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及训练,让学生通过朗读,记住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或平常的语言表达中。

一、了解各学段的朗读标准

在开展朗读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语文课标》和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对不同学段的朗读要求,如《语文课标》和统编教材中反复出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该要求,教师应该从两方面去解读:一是关于朗读的总体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二是用普通话朗读,且读的内容是课文,即教材中选用的范文,不是其他选文。具体而言,各年级的训练要求又是不一样的,低年级侧重于培养基本的朗读能力与习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中年级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基础上,能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高年级则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默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二、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朗读训练

研读《语文课标》和语文教材可以得知,在引导学生朗读时,教师不能只是重视问、讲,让朗读走过场,而要注意适当放慢节奏,抓好字、词、标点这些细节,并教给学生朗读方法,尤其要注意从小学低年级抓起。

(一)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朗读符号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符号的应用,引导学生读好不同的课文。在具体教学中,笔者常用以下两种朗读符号。一是停顿号。不论有无标点符号均可用停顿号,停顿的时间稍稍加长。如果用于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表示停顿时间应再长一些。停顿号的位置不同,会引起句子意思的不同,甚至会让听者对文本内容产生误解。例如,《杨氏之子》一课中“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这句话,我们常会看到以下两种停顿: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前句的停顿使文中人物的姓名被切分,后句的停顿才符合原文的意思。

二是重音号。重音是指词、词组、句子里需要重读的音。重音是朗读重要的基本技巧之一。要想让学生准确地表达文本内容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情感,使朗读具有音乐美,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中强调重音号的使用问题,让学生在朗读句子之前,先标上重音符号(在字的下方标上实心圆点),以便朗读时能够有的放矢。

(二)让学生掌握朗读的主要技巧

朗读的技巧有很多,教师需要教给学生比较常用的,如停顿、语速、重音等。

停顿是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例如,朱自清的《匆匆》中“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一句,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但”“为什么”“白白”后面稍微停顿一下,以突出作者面对时间的逝去,很不甘心,更不愿意自己的生命时光悄然而逝而自己却无所作为。

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例如,《少年闰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句话描写了闰土月夜瓜地刺猹的情景,朗读这句话时,应该用较快的语速表现出当时月夜下猹的快速逃跑,从而反衬出闰土这一乡村少年的勇敢。

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重音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有时强调那些起重要作用的词或短语,被强调的这个词或短语通常叫重音,或重读。例如:A.我请你跳舞(请你跳舞的不是别人)。B.我请你跳舞(怎么样,给面子吧?)。C.我请你跳舞(不请别人)。D.我请你跳舞(不是请你唱歌)。通过以上同一个句子的对比,学生能非常清楚句意强调的重点不同,重音的落脚点也不一样。

(三)充分利用教材文本呈现朗读美

在朗读课文时,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朗读技巧、把字音读对,还需要在朗读前理解文本内涵,从而在朗读时态度自然、大方。自然,是指真诚的心声表达。于永正老师说:“最动人的是情,而不是声音。”这就要求朗读达到“言自口出”“情自心达”。大方,是指遵从文本,理解文本,在此基础上自然地表达,传递情感,不必唯技巧,不必故意夸张。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需鼓励和要求学生不仅是只读课本、教辅,还应该多阅读各类书籍,增强语感。正所谓“功夫在诗外”,只有阅读的量达到了,才能逐步实现质的跨越,朗读时才能准确、自然、大方,通过朗读溢于言表,使人心领神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看《新闻联播》、听广播、听名家朗诵等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将学习到的朗读技巧、方法落实到课文的朗读中,把朗读变成一件美好的事情。

例如,统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一文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全文共9个自然段,主要从“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讲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活动特点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文中动物较多,对话生动,且配有相应的插图。学生通过图文对照读故事,知道通过观察大自然一些奇妙的现象来了解天气变化,从中发展朗读能力、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利用该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需要注意抓住两个训练点。(1)在三组对话中,能通过运用不同的语气、音调、神态对不同的动物进行区别,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本文主要动物小白兔分别和小燕子、小鱼、蚂蚁进行了对话,懂得了下雨前的一些特殊现象。课文短小而有趣。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及本篇课文角色不同、对话较多的特点,教师可以先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对不同角色的语气、语调等进行处理,让童话故事更具有画面感,使学生的想象力和朗读表现力得到培养,进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小白兔在文中有三次询问,有着天真、好问好学的特点,朗读的时候,语调可以稍稍上扬,语气轻快;再根据文中其他三个动物出现的场景、动作,进行合理大胆的想象,与自己的生活关联起来,设置角色定位,通过语气、语调来进行角色表现,如:小燕子忙着捉虫,可以想象她是个勤劳的小姐姐,朗读时应语气动听优美,语调略上扬;小鱼游到水面透气,可以想象他是个调皮的小弟弟,朗读时应语气略紧张,语速稍快;大群蚂蚁在搬家,大蚂蚁很肯定地说要下雨了,可以想象大蚂蚁是个颇有学识和经验的大哥哥,朗读时应语气沉稳肯定,语调平和。经过这样处理的示范朗读,不同的人物有了不同的语音特点,学生仿佛看到了生动的故事场景,印象深刻,想象力和朗读表现力在课堂中也得到培养。(2)根据提示语和标点符号,并结合词句理解小白兔的思想变化,以读助讲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文中“燕子,燕子,你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小鱼,小鱼,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问号是出现在对话中、双引号内,那么朗读的时候句尾问号语调就应稍微上扬,语气中是小白兔对两个小伙伴行为的不理解的询问,要读出问话的语气,还包含着小白兔对同伴的一些关心。而文中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是要下雨了吗?虽然句末也有问号,但与问话中的询问、不理解有区别,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这是小白兔内心对小燕子所说的话有些怀疑。“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这句话的重点词“是”可以加强语气,加上句末的感叹号,要读出大蚂蚁非常肯定的语气。“哗,哗,哗,大雨真的下起来了!”这句话中的关键词“真的”需要加强语气,验证了三个小伙伴的判断是对的。朗读至此,再结合提示语中小白兔前后的动作:大声喊、跑过去问、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加快步子往家跑、一边跑一边喊,朗读中加上动作辅助,学生就明白了小白兔的内心变化:不解—有些相信—完全相信。通过如上训练,学生就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准确生动地朗读。

三、运用展示、评价等方式促进朗读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如果能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朗读兴趣,有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就有助于学生在乐此不疲的朗读训练中逐渐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最终通过朗读实现“悦读”。

比如,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沙滩上的童话》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朗读竞赛,先让学生在组内朗读,通过圈画生词、相互提醒的方式把易错和难读的地方理顺,然后多读几遍,再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如何把课文读得有感情,从而体验朗读的乐趣。在派出小组代表进行朗读时,其他小组的成员要认真听小组代表的全文朗读,结合评分标准(表1)进行评分,并做上标记。

教师制订这样的评分标准,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并且通过设置相对宽松的扣分标准,既让学生清楚扣分的原因所在,又不至于打击学生的朗读自信心。通过这样的展示活动,学生能够注意到翘舌音“插”、前鼻音“狠”、后鼻音“攻”、多音字“量”等,并在不同小组的朗读代表反复刺激下加深学习印象,使“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落到了细处、实处。例如“在沙滩上,我们垒起城堡,城堡周围筑起围墙,围墙外再插上干树枝,那就是我们的树”一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朗读者在朗读时是否配上动作,是否能让听众想象到小伙伴们当时垒城堡的情形,然后根据“是否声情并茂”的打分标准给朗读者打分。通过展示、评价活动,班里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小能手”数量增加了不少。可见,教师适时地创造机会给学生领读、表演,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带动班级学生整体提高朗读水平。

语文统编教材所选的文章文质兼美,语文教师只有将朗读目标落实到位,才能让学生将教材中的名篇佳作读出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使语文课堂成为师生感悟文字之美的绿色生态场。

参考文献

[1]吴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几种方法分析[J].中国培训,2016(18):205.

[2]伍振国,关瀛.朗诵训练指导[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3]司建霞.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方法的探索[J].快乐阅读,2013(11):32.

[4]于双全.论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朗读训练[J].学周刊,2012(6):133.

作者简介:赵慰菠(1969— ),广西天等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朗读小学语文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浅谈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