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2016-10-09

考试周刊 2016年76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朗读作用

刘建

摘 要: 朗读,尤其是范读、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反复读等多种有效的朗读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移情等多种心理因素的碰撞、交融感受文本更深刻的内涵。在语文学习中,在文本的解读中,朗读,必不可缺。

关键词: 文本解读 朗读 作用

文本解读,是阅读主体通过对文本的感知、理解、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形成对文本的材料的价值取向的一个过程。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都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但现实往往是,在课前,老师借助教学参考理解文本,学生借助辅导资料找答案完成预习任务,大家都没有对文本进行细致的自我解读;在课堂上,老师凭借经验,把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这其中有学生熟悉的、容易理解的,也有学生陌生的、难以明白的。于是我们看到的课堂教学常常是老师自我陶醉、多数学生冷场、少数学生撑场。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怎样才能让老师和学生都走进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朗读,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在读中品,在品中思,在思中悟。

首先,在预习环节必须重视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熟知文本内容,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邓稼先》一文,篇幅长,内容多,跨度大;既是一篇人物传记,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教学时特别担心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跟不上作者的思维跨度,不能实现“体会作者情感、感受人物精神品质”的目标,所以在给学生布置预习时我只说了一句话:“读,反复读,有感情地读;在读中品,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学生很听话,晚上回到家里,每人都把课文至少读了两遍,并有家长签字。结果,课堂上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我随便说哪个段落、哪个句子,学生总能及时地找到,并适时地说出自己的理解。

其次,晨读上的朗读辅导必不可少。对那些抒情类文章,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绝对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但如何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是一个难点。记得在教学《土地的誓言》一文时,我就把晨读辅导作为重头戏。刚开始,学生的朗读又干又涩,完全没有抒情散文的美感,更不用说体会作者情感。于是,我又是范读,又是逐句导读,从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指导朗读技巧,指导学生哪些句子应用舒缓的语气读、哪些句子应用坚定的语气读,哪些词语要重读、哪些词语要轻读,读着读着学生的感觉慢慢就出来了,虽然谁也没有去过东北,但关东原野的美丽与丰饶仿佛已呈现在面前。到上课时,我稍加引导,作者对家乡的热爱、眷恋、怀念和对侵略者的憎恨及自己誓死保卫家乡的情感就水到渠成地体会到,深入解读文本的目的就达到了。

再次,课堂上师生的多形式朗读必不可少。晨读时,大家都是一股脑地进行朗读训练,至于哪个学生读得到位、哪个学生读得有待改进,哪个句子语气把握得好、哪个句子语气把握得不是很好,大家都不得而知,所以课堂上重点片段或句子的朗读展示必不可少。同时,这也是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内涵的一种重要手段。

记得在教学《邓稼先》时,我将课文第四部分第二段的人物对话进行改编,然后点名两位学生分别扮演杨振宁和邓稼先进行情境对话。学生一下子被这种新颖的朗读吸引,自然都集中注意力欣赏两位同学的表演,同时也潜意识里将改编后的人物对话与原文中的人物对话进行对比。效果出奇的好,两位学生的对话刚结束,就有学生举手:“老师,你改编得不合理,原文中的邓稼先并没有拍桌子,也没有武断地很快告诉杨振宁寒春没有参加中国的原子弹工程……”“老师,你改编得不合理,我觉得邓稼先肯定不会轻率地把自己的工作地点和工作性质告诉别人的……”“老师,通过原文中的人物对话,我明显地感受到了邓稼先的认真严谨。”……就这样,几乎不用我讲,学生通过朗读自然而然地对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的认识,完成文本的解读,也活跃课堂气氛。

原文:

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只说“在外地工作”。但我曾问他,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的原子弹工作,像美国谣言所说的那样。他说他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

改编后的人物对话:

杨振宁问:“你还是在做物理研究工作吗?”

邓稼先说:“是的,我在西北做一项重要的工作。”

杨振宁又问:“美国谣言说寒春也参加了中国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是这样吗?”

邓稼先(涨红了脸,拍着桌子):“没有,绝对没有!”

另外,在进行《安塞腰鼓》一文的教学时,我同样对文章进行提炼压缩改编,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角色朗读,效果出奇的好。学生一个个睁大眼睛盯着屏幕,激情的目光伴随着时开时合的嘴巴,隆隆的“鼓声”伴随着时起时伏的胸脯,整个教室回荡的都是安塞腰鼓的荡气回肠。几乎不用讲,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呼之欲出。

总之,朗读,尤其是范读、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反复读等多种有效的朗读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移情等多种心理因素的碰撞、交融感受文本更深刻的内涵。在语文学习中,在文本的解读中,朗读,必不可缺。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朗读作用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浅谈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