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作业设计模型的构建

2022-06-24薛模祥

江西教育C 2022年6期
关键词:模型构建以生为本作业设计

薛模祥

摘   要: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小学作业设计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构建了“以生为本”的作业设计模型,明确了作业设计中的五条方针,即“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并结合实例详细阐述了作业设计中的八条策略,分别为浓缩化、整体化、个性化、生活化、合作化、交叉化、参与化和延续化。

关键词:“双减”   “以生为本”   作业设计   模型构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是“双减”工作的关键指向。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笔者研究了相关的作业设计方法,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构建出了“以生为本”的作业设计模型。本文将系统地介绍“以生为本”作业设计模型的要素,并结合实例,详细阐述作业设计中的八条策略。

一、“以生为本”作业设计模型的五条方针

“以生为本”作业设计模型由五条方针和八条策略构成,作业设计应当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生为本”,要贯彻落实“双减”中与作业负担紧密关联的五条意见,即本模型的五条方针——“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科学利用课余时间”。这五条方针,聚焦了当下作业设计体系中长久存在的问题,为作业设计指明了方向,也是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当时刻铭记于心的准则。

二、“以生为本”作业设计模型的八条策略

明确了“以生为本”作业设计模型的五条方针,那么在具体的作业设计中,教师要从哪里找到突破点?又有哪些方法能帮助教师去改革、创新作业设计?笔者基于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八条策略。

(一)浓缩化

作业设计“浓缩化”就是要否定题海战术,提炼知识点,创新作业内容。一个很好的方法便是设计具有思考性的开放性习题。在传统的作业模式下,为了巩固一个知识点,教师经常会布置多道考查该知识点的习题。这些习题题型相似,学生做得多了,便会形成惯性思维。开放性习题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既能帮助学生回忆核心知识点,又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是高效的训练型作业。

(二)整体化

作业设计“整体化”是指作业设计要兼顾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双减”指出,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如果每节课教师能够留出5~10分钟的作业时间,就能有效减少课外作业量。笔者在课堂中将讲解的主要知识点在课堂上进行即时性、针对性的作业练习。即时性的作业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寻求教师的点拨和指导。

课外作业包含了巩固性作业和预习性作业,但是预习性作业往往是作业设计里被遗漏的一部分。针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教师如果布置一部分预习作业,学生带着从预习作业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学习,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学习,事半功倍。同时,布置预习性作业能给学生预留出更多的课堂作业时间,能让课外作业和课堂作业二者相辅相成。

(三)个性化

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独立个体。《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双减”中也强调,要“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的作业”。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个体性差异,关注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并落实到作业设计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科学地设计不同层次的数学作业。

笔者在设计分层作业时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笔者按照數学学习水平从薄弱到良好再到优秀,从低到高,将班里的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的学生,多布置与教材题型相似的习题,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点;B层的学生,多布置比教材习题难度稍大的作业,让他们巩固知识点;C层的学生则增加一定难度,引导他们挑战自我,探索更有深度的知识。学生在分层作业中接受到了针对个体特征设计的作业,能逐渐培养完成作业的自觉性,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生活化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中将课本知识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完成数学作业,积累数学知识。生活化的作业强调体验和交流,让学生成为践行者,在完成作业中,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例如,在教学“折数”相关知识时,笔者让学生去超市观察、记录打折物品,并计算打折的比例;让学生剪开桶装薯片的侧面包装皮,探索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等。这些生活化作业都鼓励了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和材料进行思考与归纳总结,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五)合作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的理念已经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合作包括了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以及学生与家长的合作。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的设计中,笔者尝试设计了一些合作探索性的作业。例如,在学习统计图内容时,笔者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大家观察小组成员每天早晨的到校时间,再归类为不同时间段,绘制条形统计图。其中,小组组长轮流当。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除了完成数学知识的实践,也有了团队合作的意识。

(六)交叉化

多学科交叉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教师可以适当将学科交叉的思想融入作业的设计中。例如,数学作业可以与美术知识相结合。教师可以让学生选一件生活中的物品,仔细观察,发挥想象,用线段和几何图形把它画下来。数学作业也可以与语文学科相结合,让学生以“我喜欢的一位数学家”写一篇小短文。完成作文的过程,既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促进了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了解。

(七)参与化

作业设计的“参与化”是指教师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设计中。学生是完成作业的主体,教师可以定期了解学生对作业设计的想法和意见。例如,笔者开展了“我是小老师”的作业布置活动,让一个学生提前准备好一道练习题,布置给全班学生当作业。这道题可以来自习题材料,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命题。学生能设计出题目,就意味着该学生对某一知识点能够熟练掌握,思路清晰。身边同学设计的题目会更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对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会更高。在这种自主设计作业、探讨作业、讲解作业的模式下,学生会全神贯注地参与其中,从中获得强烈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八)延续化

作业设计的“延续化”是指教师对作业的批改与评价。“双减”政策特别强调严禁教师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以及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足以可见教师批改、评价作业的重要性。在评价作业的过程中,也要体现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应结合每个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和个性特征,对学生进行个体性评价。整体上,教师应对学生的付出和努力进行肯定和鼓励。针对个体的情况,教师应该主动帮助学生找出作业完成中存在的问题,给学生提出建议,并制定未来的学习目标。当学生从完成作业中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认可,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将会得到提高,就形成了从作业设计到作业反馈的良性循环。

三、结语

“以生为本”的作业设计模型以学生为中心,健全了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了作业总量,提高了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了作业完成指导,科学利用了课余时间。将此模型应用于作业设计实践中,能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使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能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

参考文献:

陈蔚林. 优化作业设计   减轻学生负担[N]. 海南日报,2021-10-12(A06).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大通路小学)

猜你喜欢

模型构建以生为本作业设计
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大学生移动学习模型构建
高中物理解题的模型构建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