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协同备课”的实施

2022-06-24刘爱华温余汉

江西教育C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师成长

刘爱华 温余汉

摘   要:自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来,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其中,“互联网+备课”的模式以其开放性、互动性、集智性、集约化等优势越来越凸显。熟练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是当下每位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利用网络进行“协同备课”,更是促进年轻教师快速、专业化成长的有效策略和高效途径。

关键词:“网络协同备课”   教师成长   高效途径

“网络协同备课”不仅能为教师提供广阔的交流互动空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有力地促进教师群体素质的提升,还能更好地将校内、校外的教师连接起来,开阔教师的教学视野,拓展备课的范围,提高备课的综合效益,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因此,推进互联网信息环境下的以名师为主导、以年轻教师为主体的“网络协同备课”,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协同备课”的优势

“网络协同备课”是一种基于互联网,能跨校甚至跨地区实施的分工备课、网上研讨、共建共享研究成果的备课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网络支持、跨越时空、实时交互、协作研修、经验众筹、成果共享。相对于其他备课方式来说,“网络协同备课”有着明显的优势。

(一)不受资源和人员数量的限制

网络信息容量大,教学设计、课件、教学素材、教材解读、重难点解释、检测习题等教育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并且种类齐全、更新速度快。利用网络进行“协同备课”不受资源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加入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研究社群,如县级教研微信群、市级省级教研微信群、QQ群等,并且这些网络社群不会限制人数。在“网络协同备课”中,教师可以将在备课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请教群中的同行,与他们进行线上研讨。利用好这些资源,就相当于教师身边有成千上万的同行专家名师,真正做到了“一网在手,名师我有”。

(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传统的集体备课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备课效益不能最大化,利用网络开展线上“协同备课”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备课成果及时发布在相关群中,邀请本校、本县、本市乃至更远地区的专家名师对备课成果进行点评。被邀请的教师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里随时随地查阅研读资源,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对自己的备课成果进行及时的修改。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查阅、借鉴群里的教学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夯实自己对教材文本的认知。教师还可以就某一知识点或试题,与名师共同研讨。无论是在家、在校,还是在外地出差;无论是工作时间内,还是工作时间外,教师都可以随时随地与名师进行交流与学习,真正做到了“只要我想,每一刻都在成长”。

二、“网络协同备课”的实施过程

(一)建立“网络协同备课”群

教师要进行“网络协同备课”,首先要建立一个以自己为主体、以名师为主导的协同备课群。具体操作是教师先在网络上建立一个协同备课的微信群或QQ群,并邀请一些本校、本县乃至更远地区的教学成绩较好、教学经验丰富、乐于助人的教学骨干、名师加入该群。

(二)“网络协同备课”操作流程

一是线下个人自备。个人自备是“网络协同备课”的前提和基础。年经教师首先要在网络上搜索某课题的教育资源,然后研读整理,在将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吃透和充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梳理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初步设计本课的教学流程、教学细节,并列出自己在备课过程中的困惑,以便交流时供大家重点讨论。

二是线上研讨交流。教师将自己初步形成的教学设计、课件及备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上传到“网络协同备课”群,然后邀请群内名师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协同备课。名師可以在课余时间里对教师上传的教学设计及课件进行在线研读,然后就教学目标设置、教材解读、学情分析与把握、信息资源应用、教学过程管理、过程性评价等方面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并及时将修改意见反馈给备课教师。同时,对教师备课时遇到的问题进行在线研讨和交流,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是线下反思明辨。备课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对群里各位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反思,筛选出适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据此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制作上课的课件,完成协同备课。

三、巧设“网络协同备课”,助推教师全面成长

(一)同课同构,导师帮扶,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

同课同构就是针对共同的教学课题进行集体备课,让不同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得到整合,确定统一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形成统一的教学设计,使用共同的教案、多媒体课件等。不同的教师根据个人素养,用不同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

在“网络协同备课”下实施同课同构,教师首先要根据自己对教材的认知,挑选出一些在教学中把握不准的课题,向导师发起协同备课请求。其次,利用网络查找本课题的教学资源,如课程理念、教材中蕴含的学科思想、典型课例、优质教学设计等,进行文本研究,博采众长,然后整合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初稿并制作出上课的课件,通过网络发送给自己的帮扶导师。导师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课题的深刻认识,针对教学设计和课件给出指导意见。最后,教师根据导师的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整理,最终定稿,完成一次协同备课。

这种线上的同课同构,能集众人之智慧,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教师熟悉教材、教法、学情的最快速、有效的途径。在和帮扶导师同课同构的过程中,教师互相研讨,能引发彼此思维和智慧的碰撞,有助于教师在研讨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二)同课异构,名师引领,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

同课异构就是同一课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根据理解不同、构想不同、策略不同、模式不同,让大家在比较中互相观摩、学习、借鉴,达到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模式,能有力地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

在“网络协同备课”模式下实施同课异构,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挑选几个自己比较擅长、对教材学情把握比较到位、教育教学理念运用比较娴熟的课题与名师展开协同备课。在协同备课时,教师要先将自己学生的学情详细告知“协备”教师,接着和“协备”教师在协同备课群就该课题的相关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内容等,相互研讨并达成相同的认知,然后各自进行独立备课。备完课之后,将各自的备课成果发布在群里共享。最后,教师要从两份或多份备课成果中,找出相“异”之处。

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和重点的取舍、重难点的突破之法、教学资源的选取、学科思想的体现、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运用、教学风格与语言魅力等方面寻找差异,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同课异构协同备课的着力点在于发现自己和名师的“异”,研究名师的“异”,最后达到创造与名师的“异”,从而塑造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自己个性化成长。

综上所述,通过与名师的协同备课,教师能对教材的把握更加透彻,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精准,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断提升。总之,同备一节课、同研一节课的“网络协同备课”,让知识交融、取长补短,开阔了教师的教学视野,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师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玲,张俊,汪晓凤,余胜泉.面向知识建构的教师区域网络协同备课模式研究——一项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实践探索[J].教师教育研究,2013,25(6):60-67.

[2]陈玲,王冰洁,刘禹.教师区域网络协同备课中的社会网络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3):17-23.

[3]姜旭.基于“学习元”的网络协同备课模式构建研究[J].文教资料,2015(12):160-161.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教师成长
新形势下中学数学教师的几项基本素质
深入园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研究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
幼儿园教坛新手园本培训的实践研究
拓宽师徒结对思路促进体育教师成长的研究
试论微课在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
开发英语校本课程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以工作室为载体引领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