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力文言文教学的“支架”

2022-06-23黄季平

关键词:司马光文言文教学支架

黄季平

摘要:为了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文言文,可以尝试在教学中使用故事支架、范读支架、插图支架、留白支架和资料支架等,启发学生依托支架,从被动的文言知识接受中解脱出来,主动体验知识,获得语言和思维的真实发展。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支架;《司马光》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引领与精神塑造的重要资源。教好文言文,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涵养具有文化自信、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使命。

为了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文言文,可以尝试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启发学生依托支架,从被动地接受文言知识中解脱出来,主动体验知识,获得语言和思维的真实发展。文言文教学中常用的有效支架有故事支架、范读支架、插图支架、留白支架、资料支架等。本文以《司马光》一课为例进行阐释。

一、故事支架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大多蕴含生动的故事。找到与文言文对应的白话文故事,以此辅助文言文学习,能够有效降低理解文言文语言的难度,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司马光》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文言文。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初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中,我摒弃了逐字逐词分析的做法,引入故事支架,让学生与文言文的“初次亲密接触”轻松愉快。

课文《司马光》与学生熟悉的白话文故事“司马光砸缸救人”,讲述的是同一件事。于是,我在简单介绍司马光的生平后,问学生:“有哪些同学熟悉‘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学生一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我请其中两位学生讲述后,出示故事文本,指名学生读。学生读完,我相机讲解:“900多年前,古人用他们那个时候的语言——文言,把这个故事记录了下来。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我们称之为‘文言文’。用今天的语言写成的文章,我们称之为‘白话文’。”接下来,我出示文言文《司马光》,让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这篇文言文与白话文故事有哪些不同。通过对比阅读,学生找出了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一是篇幅短小,字很少;二是比较难读,意思难懂。学生的发现,正好回答了课后第3题“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至此,他们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有了感性的初步认知。

二、范读支架

初学阶段,读好文言文至关重要。因此,教材在每篇文言文课后都会设置朗读任务。不过,如果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囿于对文言文内容的陌生,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可以引入范读支架,做好示范引领,从读字、读词、读句、读文入手,由易到难,指引学生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地读,多层次反复读,最终实现自主读。

《司马光》课后的要求是“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为了让学生从流利朗读走向熟读成诵,我按照“字音—词语—句子—整篇”的顺序范读。首先,读准字音。我先出示文中表示动作的字,如“戏”“登”“跌”“没”“弃”“持”“击”“破”“迸”,范读后给难读的字加上拼音,让学生带着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在读到多音字“没”时,引导学生结合之前所学,交流本文中“没”的读音。学生查字典后认为“没”在文中的意思是“淹没”,应该读“mò”。我顺势告诉学生:根据意思选择读音,是确定多音字读音的一种方法。接下来,我将这些字组成“戏于庭”“登瓮”“足跌”“没水中”“弃去”“持石”“击瓮”“破之”“水迸”等词,范读后请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领大家一起读。继而,将词语放到相应的句子中,仍是先范读,再让学生读,直到读准。最后,读好整篇。提醒学生:文言文朗读,不仅要把字音读准,还要读好词句间的停顿。我先出示标有停顿符划分的课文,让学生标注,然后有节奏地、声情并茂地范读。读完,再指名读,同桌读,配乐读。由此,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文言文朗读的节奏感与韵律感。

三、插图支架

文言文教学中,合理使用插图支架,能够有效降低文言文理解的难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

《司马光》一文中只有一张插图,描述的是故事的结果。为了还原故事的前因后果,我设计了四张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理解课文深意。

第一幅图展示的是“瓮”和“缸”。我问学生:“这幅图中有一个缸和一个瓮。你们谁知道哪个是瓮?”学生交流、分辨时,我提醒他们:“看注释、看插图是理解词语、学习文言文的好办法。”学生回到课文中,结合注释观图,发现“瓮”就是口小肚大的陶器。在此基础上,他们还积累了“水瓮”“米瓮”“油瓮”“瓮中捉鳖”等词语。

第二幅图展示的场景是一群小儿在庭院里玩耍,其中一个调皮的孩子站在假山上,假山旁边有一口瓮。根据此图,我做了这样的引导:“请大家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人物。”学生交流画出“群儿”“一儿”“众”“光”。我追问道:“这里的‘群儿’是指谁?‘一儿’呢?‘一儿’是个怎样的孩子?‘众’指谁?谁不在里面?‘光’又指谁?他们在做什么?”学生一一回答。我告诉他们,文言文通常用人名中的一个字来指代这个人物。根据理出的人物和图示,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群儿戏于庭”的意思,也对应理解了“于”就是“在”的意思。

第三幅图展示了假山上的孩子失足跌入瓮中的场景。我启发学生思考:“玩游戏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学生看图交流,自然掌握了“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的意思。

“有孩子落水了,大家有什么反应呢?”就这个问题,我顺势出示第四幅图,让学生先交流画面内容。这幅图展示了“一儿”跌入瓮中后其他孩子的反應和表现。待学生从不同角度描述“群儿”惊慌失措、纷纷跑走的状态后,也就轻而易举地理解了“皆”“弃去”“之”等词的意思。

事态会发生怎样的转机呢?我紧接着出示第五幅图,图中展现了司马光砸破瓮的场景。学生看到水缸被砸破,水中小儿被司马光扶出,也就明白了“水迸,儿得活”的意思。

最后,我让学生综观所有插图,完整说说文言文的意思。先自己练练,再连起来讲讲这个故事。看图说话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大部分学生都能结合图示讲述故事,不知不觉中便达成了课后第2题“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的要求。

四、留白支架

文言文篇幅短小,其间有很多留白。教师要善于搭建留白支架,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的同时,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司马光》一课教学中,在学生能完整讲完故事的基础上,我搭建留白支架,告诉学生:“故事不仅要讲完整,还要讲生动,这样才能吸引人。怎样讲生动呢?”我教给学生一种方法:抓住人物动作,展开想象。针对第一句“群儿戏于庭”,抓住一个“戏”字,启发想象:“‘群儿’会玩哪些游戏呢?”抓住一个“登”字,启发想象:“‘一儿’会怎么登瓮?登上去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针对第二句,我让学生先圈出动作,再说说可以想象哪些内容。小组间自由练习,最终大部分学生都做到了完整、生动地讲述故事。

为学生提供留白支架,教学生抓住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展开想象,实际上就是以轻松简洁的方式向学生传递表达的抓手。当学生的想象思维被激活,创造性讲述就会纷纷涌现。

五、资料支架

文言文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生活比较远,文中的人物形象很难在学生头脑中立体呈现。搭建资料支架,引领学生深入相关时代背景,有利于学生全面把握文言文内容,对人物形象形成更为立体的认识。

教学时,我出示了补充材料:“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引导学生读懂资料之后,我问:“从这段资料你知道了什么?现在是不是明白为什么只有司马光会留下来想办法了?”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我的启发下,最终总结出:司马光之所以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惊慌失措,四散跑开,而是临危不乱,想办法救人,源于他从小性格稳重,爱读书,爱思考。由此,一个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司马光形象跃然纸上。

猜你喜欢

司马光文言文教学支架
基于ABAQUS的某轻卡车蓄电池支架轻量化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永不说假话
司马光说谎受责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司马光“警枕”夜读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