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新课标“学会什么”的教学指向

2022-06-23胡阳语

胡阳语

摘要:2001年版、2011年版两版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只规定“课程目标与内容”,即只告诉学生“学什么”,是“内容为纲”取向的课程标准。新课标既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也有对应的“学业质量”,对相应学段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即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有明确规定,注重对“学会什么”的引导,属于“质量驱动”取向的课程标准。“学什么”“学会什么”,一字之差,反映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教学指向。教学应在“学会什么”指向下展开设计,着眼“学会”, 着力“会学”。

关键词:语文新课标;学会什么;教学指向

课程标准有两种取向,规范“学什么”是内容为纲的取向,规范“学会什么”是质量驱动的取向。从架构组成和理念要求两个视角考察,可以清楚地发现,2001年版、2011年版两版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只规定“课程目标与内容”,即只告诉学生“学什么”,是“内容为纲”取向的课程标准;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既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也有对应的“学业质量”,对相应学段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即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有明确规定,注重对“学会什么”的引导,属于“质量驱动”取向的课程标准。

“学什么”“学会什么”,一字之差,反映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教学指向。“学什么”注重学习的内容,是单一知识的获取,“学会什么”看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核心素养的提升;“学什么”是基于教师中心的外在的内容规定,“学会什么”是基于学生立场的对语文学业质量的内在的行动追求。以优化教学效果为宗旨的教学设计,自然必须吃透核心素养时代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教学设计中,将学生“学会什么”的问题凸显出来,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重心,以“学会”“会学”为追求,以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为目的,注意学习方式的变革和教学元素的整合,从规范“学什么”的单一、被动接受课程,转化为指引“学会什么”的自主、综合建构课程,并实现课程的教学化。即从知识点线性分点训练、单篇课文分段分层分析、语文活动刻板散碎施行的教学,转变为整合一个或数个单元的文本、课程资源,综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多种语文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真正提高语文学习质量,实现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现以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谈谈新课标“学会什么”指向下的教学设计要则与关键。

一、整合内容,设定必须“学会”的任务性目标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自信、语言運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具有整体性、实践性等特征。基于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指向“学会什么”的教学设计,在内容的组织上应注意结构化,在目标的设定上应趋向任务化,加强整合,凝聚目标,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能力。

目前使用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先于新课标诞生,课标、教材并不完全匹配。教材以语文要素勾连,单元的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板块虽有联系,但各自的独立性也很强。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设计,应站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高度,对现有教材的各种元素加以整合、组织,使之结构化,以发挥“集团优势”,避免单篇课文的零打碎敲和各板块的“单兵作战”,防止教学步入碎片化、机械化误区。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编排了4篇独立的课文,分别是精读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漏》、略读课文《方帽子店》《枣核》,另外还有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和语文园地。审视教学内容,从凝练单元核心素养和结构化的角度整体考量,我们可以“有趣的故事会”这一教学情境统领,加强单元材料之间的联系,让文本阅读要求以及口语交际、习作都与“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这一语文要素关联。在引导学生由读到写、尝试创编童话故事的同时,让“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复述故事的能力”成为学生必须“学会”的硬性目标,成为“学业质量”达标的关键性表现。

之所以把“复述有趣的故事”确定为本单元落实核心素养的支点,作为统摄目标与内容、情境与活动、过程与评价的任务性目标,定为设计大单元教学的抓手,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量。一是落实新课标第二学段“能完整复述读过的故事”的“学业质量”要求。能完整复述读过的故事,看起来只是简单的讲述、再现,实际上涉及阅读理解、策略运用等语言实践活动以及把握主要内容、梳理关键信息等思维活动。无论是复述本单元课文故事还是自己创编的童话故事,都需要审美的参与和文化的认同。因此,它是“语言运用”牵头、“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支撑的核心素养四个方面都参与的综合性学习任务,能真正让标示核心素养生长的“学业质量”落地生根。二是符合现行教材纵向联系的整体编排意图和学生“学会”的过程需求。实现文本语言内化和表达输出一体化的“复述”,关涉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大语文实践活动,是一项有难度的复杂“问题”和关键能力,显然需要渐进式发展。为此,从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开始,现行教材就通过《小蝌蚪找妈妈》《小马过河》《蜘蛛开店》《在牛肚子里旅行》等多篇课文的课后习题,隐性地提出要求,指导学生多次进行“讲故事”练习。但把“复述故事”作为单元语文要素进行集中学习,在教材编排和学生的语文学习中,都是第一次。因此,需要“响鼓重槌”,大力度训练。同时,“有趣故事”的单元主题和“复述故事”的任务目标,又可以将读与写、写与讲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借鉴课文写法、尝试创编故事的积极性,发挥以读引写、以讲促写的作用。

二、逆向设计,呈现引导“会学”的行动性方案

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如何逆向设计“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提供支架和通道,引导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与行动”,“学会”学习,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落地指明清晰的路径和适用的策略,是基于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指向“学会什么”、达成学业质量的教学设计应认真考虑的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复述故事?通道何在?策略有哪些?在研究课标、了解学情、设定单元核心目标的基础上,必须精准解读教材,精心设计包括学程和具体活动的行动方案,并精妙指点,提供帮助。

本单元第1课《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通过对话,写了4天的时间里,急性子顾客因急不可待要穿新衣而不断改变要求,慢性子裁缝始终不疾不徐地回应的故事。故事妙趣横生,但篇幅较长。课后的提示表格让学生明白,可以将顾客的要求和裁缝的反应通过“4天”这一时间线串联起来。第3課《漏》是本册篇幅最长的一篇课文,三年级学生阅读时觉得故事情节离奇有趣。而要想复述,厘清数量较多的主角人物、繁杂变化的心理活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不断转换的事发地点,是需要跨越的重重障碍。课后的示意图和文字提示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转换的地点,结合故事内容纲要的方法,避免在复述时遗漏重要情节。《方帽子店》和《枣核》作为略读课文,教材只在“阅读提示”中提出要求。本单元口语交际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记住主要内容”,以及语文园地中学会“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的提示,均可以整合到教学中,为复述故事提供策略性提示、进阶性支撑。

基于此,本单元学习可以“有趣的故事会”为情境,以复述展示活动为主线,学习运用多种媒介和策略,发挥单元学习内容的综合效应,让学生体会提示框架对复述不可或缺的支架作用,帮助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讲好故事。具体的单元学习活动框架详见下页表1。

第一个任务是“学一学:相关技能我知道”。这一任务整合两篇课文与“语文园地”里的“词句段运用”,设计了“复述技能小盘点”“提炼故事纲要小秘诀”“整理呈现信息小方法和复述故事小练习”三个活动。

活动一:“复述技能小盘点”。

学生回顾之前遇到“讲故事”练习时教材给出的方法,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借助图片、《大禹治水》《风娃娃》等的根据提示、《玲玲的画》一课的借助关键词、《蜘蛛开店》一课的画示意图等;学习“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练习转述别人的话,学习怎样将直接引语转成间接引语。

这一活动意在回顾旧知、温习策略,对于害怕全文复述的学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同时,总结之前散碎的“讲故事”方法,明白讲故事与复述的联系与区别,形成结构化的知识链,便于与本单元“复述故事”新知识联结起来。接着,提前教学“语文园地”中跟复述有关的知识,让学生明白要点,找到方法,“会”复述故事,为接下来的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活动二:“提炼故事纲要小秘诀”。

初读《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和《漏》,了解两个故事的基本内容,明确主人公的互动和经历是故事的主体,主人公想法、行为的变化是情节的推动器。比如,在《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中,顾客和裁缝你来我往的互动,构成了故事的主体,顾客对服装要求的不断变化是情节的推动器;在《漏》中,贼和老虎往返偷驴的经历,构成了故事的主体,二者更怕“漏”还是更想偷驴这一想法的不断变化,是情节的推动器。接着,引导学生发现:找出区分情节发展的标志就抓住了故事的主脉,如抓住《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中表示时间的词句、《漏》中贼和老虎所在的不同地点,就能将这两个长长的故事像剧目转场一样标分清晰。

这一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按顺序一篇篇教课文的程式,将课后练习中对“复述”有具体方法提示的两篇精读课文放在一起,引导学生面对长故事,提炼快速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梳理叙事类作品的结构脉络。

活动三:“整理呈现信息小方法和复述故事小练习”。

精读两篇课文,借助前几册的阅读经验和教师的指导,学习整理、呈现文本关键信息和帮助复述故事的提示形式,如列大纲、填写表格、画路线图、完善故事情节图、填时间轴、画图示、绘制思维导图等。在此基础上,生生合作,每人复述故事的一个部分,进而完成整个故事的复述。

第二个任务是“试一试:策略方法我运用”。设计了“策略我来用用看”“复述支架大家搭”“复述、评价练起来”三个活动,举一反三,让学生在特定的任务情境中进行实战演练,迁移运用上一任务中所学的策略。

活动一:“策略我来用用看”。

学生自主学习略读课文《方帽子店》,首先根据上一任务总结的提炼故事纲要、把握主要内容的策略,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活动二:“复述支架大家搭”。

小组合作,选用合适的方法整理、呈现信息,搭建复述支架。全班交流,制订评价标准,对所搭支架的合理性进行评议、修改。

活动三:复述、评价练起来。

借助支架搭建和故事复述评价标准(详见表2),全班进行复述练习,通过评价,取长补短,明确复述更上一层楼的秘诀,为下一环节的精彩展示奠定基础。

通过一篇未有明确复述要求的略读课文,学生自主搭建支架进行实战迁移,进行部分内容的复述;接着,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通过学以致用的实践进行巩固。为帮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师生围绕学生阅读、复述故事的过程性表现,共同构建评价标准,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反思性活动,客观评价,理性改正,学会学习。

第三个任务是“演一演:创编复述我玩转”。

活动一:“来一次放飞想象的童话创编”。

在三年级上册、下册“我来编童话”“奇妙的想象”写作练习的基础上,学生根据提示,放飞想象,借鉴本单元童话故事的写法,从读学写,创编童话故事。

活动二:“开一场精彩的童话故事会”。

引导学生讨论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按照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中的要求,运用前两个任务学到的策略,就课文《枣核》和习作活动中自己想象创编的故事,选择合适的方法梳理内容、抓住关键信息,人人争当小小故事家,惟妙惟肖地进行全班性的有趣故事复述展示。

从博比特将“学会什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的关键,到泰勒要求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解决“学会了什么”的问题,西方课程教学论的探索一直关注学生的学习。如今,新课标也将课程实施的重点导向学生一端。我们应该跟上课程改革的大潮,依据“学业质量”要求,着眼“学会”, 着力“会学”,整合内容,合理安排目标、过程、方法等教学设计要素,真正通过教学设计,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