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及策略分析

2022-06-11纪凯萍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初中数学教学

纪凯萍

摘 要:目前全国中学都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参与过程中让学生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并提高学生探索思考的能力。情景教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情景创设的是否有效才是关键,笔者对教学中情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究教学中创设有效情景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7-0081-04

Effective Creation and Strategy Analysis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Situ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JI Kaiping (Zhangzhou No.1 Middle School, Fujian Province , 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middle schools all over the country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awareness of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articipation, students can have real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explore and think.Situational teach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eaching method, which is of great help to students'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learning, but the key is whether the situational creation is effective or no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in the creation of situations in teaching, and based on this,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for creating effective situations in teaching.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Situation creation

1.初中數学创设有效的情境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教学的多样化发展

在“新课标”出台后,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提高教学效果。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情境的创设能促进学生更容易地理解知识。此外,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更容易去发现问题并提出疑问,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

创设情景普遍采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实物、景物进行导入,可以将知识更有趣地讲授给学生,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去参与,并在过程中获得自信,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堂的开始就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情景的发展逐步揭示一个又一个知识点,这种过程中,讲授的知识点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理解,并且能加深学生记忆,使学习效率自然地提高。

(4)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创设情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质疑并产生挖掘真相的欲望,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可以鼓励学生合作找出真相并解决问题。在探究真相的过程中,既能加深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切磋,在学习上互帮互助。

2.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应邀循的原则

数学教学是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展开的,然而在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中首先要遵循的就是情境创设的原则,这些原则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方便,更是融入到具体教学中的必然选择,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提供方便,并能构建起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

(1)科学性原则

数学是一门研究理论概念的学科,这门学科以科学和逻辑为核心,非常具有实践意义。因此想要在数学教学中建立有效的情景教学,首先要考量情景的科学性,是否符合科学自身的要求。设计的教学情境要跟数学的应用性特点相匹配,教学情境不能假、大、空,要将数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关联起来,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感悟体验的机会。与此同时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创设教学情境要循序渐进,应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切不可急于求成,否则会增加学生的压力,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降低教学效果。

(2)问题严谨的原则

曾有教育学家提出,在情景中获取知识更容易增强人的记忆和理解。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而要将知识隐藏、置放在情境内,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挖掘这些数学知识,深入了解知识概念、知识特征、知识应用的表现形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在情景中探究数学知识时,能更好地利用旧知识去分析和理解新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同化或者重组,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进而建构出更完善的知识体系。所以,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则扮演辅助者、引路人的角色,以认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帮助学生快速地同化或者重组新旧知识,从而高效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由此可知,数学教学情境创设要具备生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教师要精心设计情境问题,将情境体验和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健康发展创造趣味的环境与完善的条件,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3)趣味性、积极性原则

数学情境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融入情境中,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需要贯彻积极性原则,以积极性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而兴趣是人们积极从事某件事的最大动力。因此趣味性则成了创设初中数学情境中的关键所在。对于中学生来讲,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望,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趣闻轶事等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将学习看作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无法让学生持续地保有激情,教学成为单向的灌输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就会出现注意力下降、兴趣降低等问题。

(4)情感性原則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遵循情感性原则,要达到以情激情的效果。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有目的地去选择有助于引发学生情绪体验的问题情境,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促进学生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达到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目的。个体的情感认知能力和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发散性、迁移性是密切相关的,个体情感认知能力越强,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思路会越清晰,思维也会越具有指向性和针对性,从而快速地找到问题答案,提高解题效率。反而,负面的情绪和消极思维则会影响、阻碍事情的处理效率。

(5)生活化原则

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知识脱离了生活,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数学也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就是死教育”。数学新课标也明确表示:数学教育要立足于生活实际,让学生可以凭借自身的经验去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建构出数学模型,深入地分析数学知识的特征、应用要点,掌握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表明,数学和生活是不可分割的。对此,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取材,善于找到教材知识和生活内容的关联点,将教学和生活有机整合起来,创造出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进而全面地展示数学知识的应用特点、生活特征,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提升。

3.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具体策略

有效的教学情境能降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促进学生思维的有序发展,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初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精心挑选和教材知识相关联的生活素材,将其改编或者设计成趣味性强、探究性强、生活性强、体验性强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分析情境问题,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情境问题创设方面,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的态度,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充分发散,有序思考,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笔者大量查阅了一些涉及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相关文献,同时结合自身的经验,认为做到以下几点有助于教师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

(1)以学生经历为基础,创设现实生活情境

初中数学这门学科不是单一的学习理论概念知识和解题,数学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很高。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现实生活中往往藏着大量的数学问题,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和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创设现实生活情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亲身经历的、亲眼耳闻的故事、场景如果能转变成教学情境,学生就会产生熟悉感,拉近自己和数学知识的距离,进而对数学知识的规律、性质、特征有更清晰、更深刻的认知。所以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能培养学生健全的数学观、激发学生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可以清楚地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促进自身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现实生活情景教学是提升教学效果非常关键的一步。

例如,北师大版七上第五章“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这一节,可以在教学中创设现实生活情境:以播放学生先在矮容器中倒满水,然后将水全部倒入高容器中,未溢出水的视频导入学习,问问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有什么不变的量?进而将实际问题中抽象成数学问题,在变化过程中寻找不变量,发现了等体积变形。

(2)巧设悬念,创设深层问题情境

问题是研究的基础,有问题才能产生疑问,才能产生获取真相的欲望,并且促进学习的进行。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思考,导致学习不深入。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设计问题,确保问题具有趣味性、探究性、生活性和针对性,让学生能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启发、智慧的生成、知识的应用。问题是学习的关键,教师也应该加大对问题的重视,通过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让其仔细听课并主动思考去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情景与问题设置相应的“悬疑点”,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挖掘真相。课堂上教师巧妙设置问题串,及时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建立逻辑思维。

(3)注重互动合作,创设平等交流情境

知识需要传递才会更有力量,一味地苦读学习,长期沉浸在自己的知识海洋里,就会局限认知,不能全面理解知识,无法多样化地学习与思考。因此对知识的理解最主要的是能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知识,如今教学中大力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与合作,探讨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有助于学生攻克重难点问题,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交沟通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为以后在社会中取得更好的发展做铺垫。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能将过去静态的知识灌输过程,单向交流过程变成动态的合作学习过程、双向交流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在激烈的碰撞中获得更多的灵感和经验,擦出思维的火花,找到问题的答案,享受学习的成就感。这样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4)通过有关数学的历史故事,创设历史故事情境

数学有许多理论和结果都是学者们通过总结数学史上的经典知识,反复研究推敲得出的,在这个过程中学者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包含许多名人的经典故事。这些名人事迹融入初中数学教学,更容易吸引学生,能高效地助力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能够依托这些经典的数学发明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赋予数学课堂更强的人文性。比如,教学几何知识时,教师在导入新课环节可以先讲述一些数学家在几何领域的研究趣事、发明贡献等,号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学习这些数学家的奋斗精神和学习态度,向学生介绍趣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有更系统、更全面的认知,改变学生以往对数学学科缺乏感性、缺乏趣味的偏见。这种故事情境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是作用巨大的,教师应当高度重视。

(5)注重创设实践性情境

对于中学生来说,手工课往往更能提起学生的兴趣。中学阶段的学生相比小学阶段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实践动手情景,提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内化了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的流程是(背景知识和活动经验)分析——创作和交流——思考——观察、验证——结论,从而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现象”这一知识点时,可以以折纸、剪纸、切水果等游戏为基础来构建游戲情境。

情境一:提前让学生备好红色签字笔、折纸,要求学生将纸对折再展开。设问:这张纸的对称轴在哪里,折痕两边的图形对称吗?情境二:拿一个水果,从中间切开,然后将水果的切开面放到一起。设问:两边是否对称?情境三:剪桃心。首先要求学生将纸对折,然后用红色水彩笔在对折纸张上画出桃心的一边,接着用剪刀剪出桃心的一边,再将剪出的形状展开,就可以得到完整的桃心。

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来得出结论。通过以上三个情境的动手操作完成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论证,深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6)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创设教学情境

实验是最直观验证、理解理论知识的方法。在引导学生解答数学题目时,教师可以创设实验情景来要求学生作出假设,去验证假设,这样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归纳出数学规律。

例如,北师大版八下第三章“中心对称”这一节,可以利用实验操作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准备若干根同样长短的小木棍,让学生用木棍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设问1: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证明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设问2:要求学生将四边形转换成菱形,同时验证菱形是否属于对称图形。通过三角形、四边形的实验验证,学生就能够基本了解寻找对称轴的方法,了解对称图形的特点,同时清楚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区别。学生通过事件分析和动手实验归纳出的结论会印象更深,自然也可以更简单地使用这些结论来分析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例如,七年级上第四章“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这一节,可以利用实验操作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准备用一根细绳和笔来画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绳子绕着它固定的一个端点旋转一周用笔画圆,让学生经历实验、观察、交流、猜想、分析的过程,从而总结出圆的概念。

(7)巧用数学思路创设教学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思想方法的传授,让学生能针对数学问题进行指向性思考,防止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出现盲目无序的情况。学生掌握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数学建模等知识,就能够实现数学知识和现实问题的关联转化,将数学知识系统地串联起来,从而快速找到解题思路,学生也能客观、理性、多元地去解析问题。具体分析,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一般与特殊关系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等,教师要围绕这些数学思想的教学来创设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去体验这些数学思想的特征、精髓、应用场景等,针对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能创设出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体验特殊化思想的特点和应用,教师可以列举以下特殊的例子来将特殊化思想渗透于问题情境中,详情见下。

例题:通过试验的方法,用一根橡皮筋围成一个三角形,然后将三角形的各个顶点固定起来,分别移动三次顶点A,作为A1,A2,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运动的三角形,分别计算三角形的内角。

当顶点A越靠近BC,[∠]BAC越靠近180°,[∠]ABC与[∠]ACB越来越小,接近于0°,而当顶点A落到BC上时,这时[∠]ABC+[∠]ACB+[∠]BAC=180°

分析上述例题能够得知,三角形的内角问题是能够使用数学思想来分析的,而函数问题可以通过作图来进行分析,很多数学问题的本质就是数学思想的转换和迁移,所以教师要注意将这些数学思想渗透在教学情境中,从而帮助学生高效掌握数学思想。

(8)科学构建问题情境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教学要结合现实场景的观点。孔子认为教师要将教学变成一个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挑战性的过程,教师要对教学情境和问题进行提前设计,确保问题的趣味性、难易程度合理性,让学生能依靠当前的基础去解决问题,认识问题,学生才不会有挫败感和枯燥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解答问题。如此,课堂教学就会充满活力。

4.结语

目前,越来越多的初中数学教师开始尝试情境教学,这是人文素养与数学教学的结合,更是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的大胆尝试。笔者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时必须遵循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再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同时,大胆尝试创设新样的教学情境,反思和探究以往的教学情境,完善不足的地方,尽最大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向剑.初中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2]梁坤.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情境[J].新课程导学,2017(13).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初中数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