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2022-05-30周琼琼赵仁亮贺巍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8期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周琼琼 赵仁亮 贺巍

摘 要:如何实现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是当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研究以茶树育种学课程为例,阐述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与措施,并对实践应用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相关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茶树育种学;混合教学模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我国高校不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功能,还承载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任,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论述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前提。课程思政是一种人才培养的全新理念,其以课程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履行育人职责,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提炼专业课蕴含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内核,并将其转化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活动中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目标。

课题组以茶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茶树育种学为例,从课程与学情的实际出发,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并在实践应用中做出总结。

一、课程与学情分析

(一)课程分析

茶树育种学是一门研究选育和繁殖茶树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科学,是以遗传学为基础理论的多学科相互渗透的产物,也是茶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依托“学习通”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从教学内容来看,该课程主要讲授茶树种质资源的特性、不同育种手段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良种繁育与推广等。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茶树育种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争当新时代茶叶行业中的“新农人”打下坚实基础。从课程德育目标来看,该课程秉承立德树人理念,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培养具有爱农、懂农、践农意识的新型农科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二)学情分析

茶树育种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面向茶学专业大二年级学生开设。此时的学生,已学习了植物学、遗传学和栽培学等课程,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独立认知和批判的能力。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推进课程思政,教师就必须结合学生成长的阶段性特点,在思想和知识层面对他们加以适当引导,在教学中将思政教育与自然科学课程中蕴含的求真务实、科学思辨等精神有机结合,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双管齐下、同频共振。

二、教学方案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思政教学方案是结合学校办学理念以及专业特色而设计的。课题组所在的河南农业大学,始终坚持“厚生丰民”的办学理念,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明德自强,求是力行。茶学专业是河南农业大学的特色专业,入选了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茶学基础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能够胜任乡村振兴和现代茶产业发展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根据河南农业大学的办学理念,以及茶学专业的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茶树育种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目标是帮助学生立“懂农、爱农、助农”之心,树“科教兴农”之志。

依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课题组多渠道挖掘思政内容,包括从课程内容中挖掘,从产业发展史、服务“三农”人物事迹中挖掘,从育种基地、茶园、茶叶加工厂、茶叶交易市场和茶城茶店等场地中挖掘,从产教融合、产学融合的案例中挖掘,潜移默化地把“大国三农”情怀根植到学生心中,教育引导学生“弘农爱农”,培养他们对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自信心、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设计内容

深度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是做好思政教育的前提和关键。在素材和案例的选择上,线上课程与传统教学并无差异,恰当选取思政素材有利于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国情、时事和社会热点——如种业科技创新、种质资源“卡脖子”等问题,充分利用“学习通”等教学平台开展思政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1.教学内容设置

课题组根据教材《茶树育种学》中各章节的知识特点,挑选典型案例作为切入点,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资源,促进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课题组将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板块:(1)线上教学。通过案例引入,以任务发布式、互动研讨式、成果展现式等形式创设情境,将知识、技能和课程思政元素贯穿其中,实现教学目标。(2)线下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理念,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讨论和技能实践当中,实现教学目标。

2.思政元素挖掘

教材《茶树育种学》从绪论到各章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绪论部分重点介绍了茶树种质资源的世情国情,明确了我国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树育种取得的重大成果。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帮助他们建立对专业的认同和热爱,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第一章“种质资源”中,通过介绍茶树基因组的破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创新和利用,让学生了解种质是农业之母,是农业科学的“芯片”,激励他们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在第二章“引种”中,通过介绍茶树引种的意义、茶树引种的成效和引种驯化的原理等,教育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凡事要遵循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在第三章“选择育种”中,通过介绍选择育种的概念、选择的实质和选择育种的标准等,教育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在第四章“有性杂交育种”中,通过介绍有性杂交育种的技术和意义,以及袁隆平院士研究和推广杂交水稻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坚持努力奋斗。第五章“杂种优势的利用”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认识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第六章“诱变育种”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激励学生树立科学精神。第七章“生物技术育种”可以让学生充分领悟到创新是科技的灵魂,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第八章“品种审(鉴)定与新品种保护”可以培养学生产权保护意识。第九章“良种繁育与推广”主要介绍茶产业发展趋势,讲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引导学生关注茶产业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实践总结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时代产物,也是高校本科教育一项长期的教学改革重点工作。该模式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有所突破甚至不受限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吸引力。利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优势,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可以实现全方位、全时段思政育人。课题组从思政育人的本质出发,坚持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基于课程思政的基础、方法、途径和优势,对茶树育种学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探索实践,并做出应用总结。

(一)利用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

信息化、数字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随着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和平台不断涌现,以满足多层次的教学需求。以中国大学生慕课、智慧树和雨课堂等为代表的线上教育平台,助推了教育信息化落地落实。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尤其是各类云平台的投入使用,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促使专业课教师教学向更深层次和更广维度拓展,大大提升了课程思政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二)挖掘思政元素,深化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和课程蕴含的德育元素,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课题组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点,注重厚植学生的“三农”情怀。在茶树育种学课程教學过程中,课题组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学科专业为背景,充分引入与之相关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思政元素,多途径挖掘思政资源,丰富课程思政内容,并将这些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课程知识当中,引导学生树立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的劳模精神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在讲述“茶树的起源地”时,课题组摒弃“原产印度说”“原产东南亚说”以及“二元说”,从历史资料、地理变迁以及进化论等角度分析,证明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讲到茶树品种在栽培过程中会出现基因突变造成品种退化时,课题组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生动比喻,阐释“人生起步时期的正确选择”的极端重要性,引导教育学生在青年时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

(三)线上线下融合,提高教学效率

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空前的便利。在线上教学中,学生可进行弹性化、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学习,学习效果尤为显著。在线下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运用多媒体展示、课堂讨论、现场实践等多元化教学手段,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开展头脑风暴、互动合作、交流展示等学习活动,让他们在思辨、讨论的过程中得到启发,从而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同时,这些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积极组织与引导,教师能够在提升课程趣味性和学生参与度的同时,完成课程思政内涵的线上线下双渠道传递,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及时有效评价,获得教学反馈

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中,评价一般会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这种贯穿始终的评价,有助于专业课教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授课目标达成度进行自评,也有助于学生从教学知识点、思政内容、技能和能力的获得情况对学习效果进行自评,并最终促成学生深度学习、高效学习和有效学习。混合教学模式覆盖教学全过程,教师和学生的表现都是重要的评价依据。课题组将全过程评价结果与表现性评价结果综合,拟成发展性评价结果,最终构建起茶树育种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

教师作为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主要执行者,需要整合专业资源,创新教学方法,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课程思政落实到具体教学中,要求教师利用线上线下教学渠道,挖掘思政元素,优化课程设计,调整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知精神,使课程思政建设有温度、有触感、有质量。同时,教师也要以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不能按图索骥或者生搬硬套,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结合课程实际,创新运用,真正把课程思政落实到实处和细处。

参考文献:

[1]李晓楠.红色家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路径[J].科教导刊,2021(25).

[2]黄宝成,周育国.守正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内在力量[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10).

[3]马光恕,廉华,盛云燕,等.将思政元素融入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21(13).

[4]周琼琼.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茶树育种学课程中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80).

[5]王龙,秦世玉,睢福庆,等.土壤质量与人类健康:土壤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1(51).

责编:文 墨

猜你喜欢

混合教学模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实践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构建思路研究
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混合教学模式初探
慕课结合传统教学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