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作业设计?落实减负增效

2022-04-21张娣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个性化小学数学

?张娣

【摘 要】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自己的课堂教学,然而教师对如何设计新型的课外作业却研究得不多。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作业尤其是课外作业,是学生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同时又具有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完成作业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个性化

对于教师而言,数学教学离不开上课、备课、留作业。一提到留作业,学生就相当抵触,重复的书面练习占据了学生太多的课余时间,作为数学教师,也年复一年地重复批改着一样的练习册,甚至有些学生已经能猜到教师下一次布置的作业是什么了。面对这样枯燥乏味的练习题,教师和学生都苦不堪言,学生对作业敷衍应付,教师批改时叫苦连天,如此没有技术含量的负面循环,使得数学学习没有乐趣。

农村的学生家庭环境特殊,父母忙于生计,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孩子的学习,甚至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几乎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笔者决定在教学中尝试改变以往的作业模式,试图寻找一种适合学生当前学习内容而又不单单局限于书面作业的一种作业形式,既能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又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通过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来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的目的。

一、钻研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生活化作业

数学学科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数学知识的形成大多来源于生活。可有时,数学里的“它”和生活中的“它”看似毫无联系,讲的却是同一件事情,有时数学里的“它”和生活中的“它”明明十分相似,本质却截然不同。这就是数学与生活的美妙联系。苏教版数学教材在编排上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相应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使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具有连贯性。数学作业的设计要利用好教材的优势,既结合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设计出学生喜欢做、教师乐意批改的生活化作业。

比如:在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几种不同类型的地砖型号,学生可根据学过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回家测量自己房间的长和宽,制订出一份切实可行的铺设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明确选择的是哪一类方砖,具体需要多少块,给出详细的说明。这样具有生活化的数学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又能让学生顺利应试。个性化的数学课外作业是一种自我表达的作业,它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创作的空间,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展示。

二、分析教材,融入趣味,设计趣味化作业

小学生贪玩、好动,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学习过程中需要成年人时刻监督。大量重复机械的课外作业会占用他们较多的玩耍时间,因此很多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完成作业,即使完成,也是疲于应付。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只能通过转变作业方式,让兴趣成为学生完成作业的内在驱动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深度分析教材,在作业中融入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作业,从而喜欢上数学学习,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当美术与数学相撞,将“绘”出怎样的火花呢?如学生学习了“比例尺的应用”后,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活动一,趣味操作“我的自画像”。步骤一:测量自己的身高、腿长、上身长度并记录。步骤二: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画自画像(体会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步骤三:把自己打扮成理想中的角色(潜移默化地渗透理想教育)。步骤四:写一句励志的话送给自己(渗透励志教育)。看似简单的活动,却融合了数学、语文、美术等学科,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也体现了数学素养是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二,“比例尺文化”。要求:搜集关于比例尺的数学文化、小故事和小知识,通过视频讲解分享给班级其他同学。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分享,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文化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敢于表达的勇气。

这样的自编小報、自我创作的形式,既能培养学生在书写、绘画、设计、创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又能沟通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教师可定期布置这样的作业,缓解学生对作业的厌烦情绪。

比如,学习了方程概念后,常见的作业题型有“是不是方程”的判断练习和“看图列方程”等,这样简单的习题呈现,让我们很难看到学生“独特”的思考力。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份富有探究趣味的作业:(1)3x+□=70,36-□=20,它们是方程吗?请判断说明。(2)用30+x=100描述一件生活中的事。学生细细分析,在慢慢“描述故事”的过程中,体会方程的魅力。这样的作业激发了学生创造的兴趣。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趣味性作业:用你学过的平面图形,绘制一幅漂亮的图画并详细介绍你所用到的平面图形。后期在宣传班级文化时,可以从中挑选优秀的作品贴在班级文化栏。同样的道理,当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后,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让学生呈现所学知识。不一样的作业形式,有趣的作业内容,让饱尝作业之苦的学生重新燃起对数学学习的希望,迸发出不一样的思维火花。再如,在学习容积单位后,可布置学生周末去超市购买饮料,规定购买的饮料净含量为1升,并以数学小日记的方式来记录此次购物的过程和体会。

此类作业多数以实际生活经验为支撑,学生的作业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学生的作业,不仅能看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反映学生的价值追求,这时候的作业不仅仅是一份知识反馈,更是学生成长的一种标记。

三、整合教材,思维提炼,设计深度化作业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单元与单元之间、年段与年段之间的学习看似联系不大,实则环环紧扣。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将不同的知识整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找到有效的解题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引领学生掌握对知识的整理归纳能力。小学生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很难自己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给学生搭建联系知识之间的平台,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形成知识体系。

如学习了“分数乘法”单元之后,教师便可以设计一组辨析题:①一堆煤20吨,运走吨,还剩多少吨?②一堆煤20吨,运走,运走了多少吨?③一堆煤20吨,运走,还剩多少吨?通过这样的题组辨析,结合图形分析题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又如,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积知识之后,教师可布置这样的作业:如下图,观察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你能写出几点?结合图中的提示,注意大括号。

课堂上教师可借助动画演示,呈现这几个立体图形由平面图形演变而来的过程,适当提示学生从柱体特征的角度、求体积的角度进行全面的沟通与深化。这样比较的题型,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学生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将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融合起来,有利于形成立体的图形知识体系。

总之,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数学知识越来越复杂,学生的学习也更容易出现极端的现象,对课外作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每一份精心设计的有质量的课外作业,都将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课外作业不仅是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也是考量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深度分析教材,由布置作业转变成探索并设计符合当下学生学习内容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在掌握数学技能的同时,也能享受课外作业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参考文献】

[1]魏光明.拉长建构过程:核心知识教学的应然选择[J].江苏教育研究,2017(11).

[2]刘正松.《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2(6).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个性化小学数学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