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景化教育视野下的“大意义整体教学”例谈

2022-04-21朱丽华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周长

朱丽华

【摘 要】“教材单元”走向“大意义整体教学”,是让学生学会“结构化地学”,是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效能的重要路径。本文以“跨二、三年级整合图形的认识和测量”为例,说明如何构建一个“大意义整体”的课程并实施相应的教学。

【关键词】大意义整体 周长 全景化教育

我校于2020年引进张宏伟老师首创的“全景化教育”,全景化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实施“大意义整体”教学。我们基于“全景化教育”的理念,全面开展了“大意义整体”教育教学的研究。

所谓“大意义整体”,就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超越教材传统的单元编排,根据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和学情,围绕一个主题目标,重新大模块整合教材上的内容,并寻找其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重新构建成长线的、融合的、更丰富的、大容量、更为全面完整的综合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系统。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网络整体结构活动的结果。实施“大意义整体教学”是让学生学会“结构化地学”,是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效能的重要路径。下面,就以本校全景式数学教育实验团队的一个实操案例来简述我们如何构建一个“大意义整体”的课程并实施相应的教学。

“大意义整体”的课程设计分为两大步骤:系统分析和整体设计。如二、三年级的数学内容“周长”我们就是这样来实施教学的:

一、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大意义整体”设计的首要任务,即“未设计,先分析”。

1.课程标准中的素养要求分析

“认识周长”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类;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课标还在测量部分中指出: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对于课程标准的内容,我们要分析出“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学到什么程度”。这样,可以为后面学习目标和评价的制定、核心素养的落实等提供依据。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的素养从哪些方面体现呢?经过分析,我们认为:

(1)在思考周长问题时,能根据周长的含义,明确“求周长时应把思考的着力点放在分析边线的特征上”。

(2)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分类思考,决定采用一般的方法还是与特征匹配的特殊方法。

(3)感悟用特殊方法解决问题的核心是发现事物(图形)的特殊之处;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可以发现不同的特殊性,继而发现不同的特殊方法。

(4)通过汇总、比较、分类、类推等策略,对同类问题进行整体性分析和思考,初步学会系统地、结构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5)能解决生活中的周长问题。

2.学习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帮助学生学习,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认知储备和情感需求,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建构个性化的理解。对学生而言,本单元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精确阶段的再认识,周长则是新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有的储备有哪些呢?

(1)已有知识基础:认识了米和厘米,能够进行长度的测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能从多种图形中辨别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2)已有生活经验:学生从出生开始就在生活中、自然中、社会中接触了大量有“形”的物体。比如:他们用的纸、用的书、家里的桌子、客厅等,这些都为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自然生活经验。

(3)学生在生活和初步的认识中已经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价值有了一定的认识,并生成了较好的学习情感。

3.学习内容分析

对大意义整体单元内容的分析,不是内容的罗列(即单元里有什么),更重要的是在大概念、大意义的统领下,寻找内容之间的关联。以西南师大版教材为例,图形板块的系统概念包括图形的认识和图形的测量。在图形的认识中,先认识立体图形,再认识平面图形,整个过程是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进行的。学生在认识平面图形后,会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测量,其中长度单位的学习为后续周长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通常教学的概念系统如图1所示:

全景式数学教育团队2013年提出要“更多地基于大概念进行大空间教学,因为越是下位的概念,概念定义的组合的条件就越多,限制越多,涉及的概念外延越小,学生学习的空间就越小,越零散”。在大概念的整体架构下,周长的教学不再局限于长方形周长和正方形周长的学习,而是基于周长这个大概念来学习。在教学本单元时,我们先进行周长的教学,然后学习正多边形及其他具备类似特征的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学习了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最后教学组合图形的周长。

全景式教育对周长内容的部分“大意义整体”重建如图2:

基于特征和周长概念的深度理解,以长方形周长、正方形周长为敲门砖,学会正多边形及具备类似特征的其他图形的周长(含正方形周长)、中间区域图形周长(含长方形周长),以及组合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分类思考,灵活应用,并能解决已知周长,反求长和宽以及边长等的问题。

二、确定大意义整体的主题

“大意义整体”主题即选择一个主题来统领这个单元。以一个主题统领,便于纲举目张,聚焦核心内容和本质概念,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个主题可以是一个大概念、大任务、大问题、大項目。每一个主题背后都有一个大概念,而主题是大概念藏在大任务、大问题、大项目中儿童化的表达。我们认为教材上的单元主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太“小”了,全景式数学把它调整为更上位的、容度和空间更大的主题——可爱的周长世界。

三、制定“大意义整体”目标

“大意义整体”目标要与学科核心素养对接,同时,“大意义整体”目标要注重目标的递阶性。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基本学情的分析,我们制定了“大意义整体”的目标:

(1)基于对多边形的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理解周长的概念;会求长方形及中间区域图形、正方形及具备类似特征的其他图形的周长,以及组合图形周长的一般算法、特殊算法。

(3)能正确判断哪些生活中的物体是要求哪种图形的周长,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在思考周長问题时,会把思考的着力点放在分析边线的特征上。

(5)通过汇总、比较、分类、类推等策略,对同类问题进行整体性分析和思考,能初步系统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单元学习目标,不仅注重了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而且让学生学会了从数学本质上看问题。

四、设计“大意义整体”评价

根据逆向设计理念,确定“大意义整体”目标之后需要设计相应的“大意义整体”评价,用多样化的单元评估匹配多元化的“大意义整体”目标。传统的考试适合检验知识和技能等前提性知识,对于需要深入理解的内容则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开放、多样且更加复杂的方式进行检验。评价任务的设计,不仅能避免“活动导向,目标偏离”的尴尬,更能促进教师对“生本化”课程的再思考。

“周长”“大意义整体”的评价任务:

(1)能够正确地在方格纸中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能借助工具做出一些长方形、正方形的贺卡。

(2)项目解决:为全校所有的窗户周围装密封条,一共需要购买多少米?

评价任务,一是指向应用(用周长看客观世界):可以通过哪些应用来推断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什么样的产品和表现,在出色完成的情况下,能够提供有效的方式区分理解和单纯的记忆?二是指向解释:为了便于我们推断出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真实的理解情况,学生必须解释、证明、支持或者回答什么?为了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他们的言行,我们应如何检验他们的观点和应用?

五、设计“大意义整体”学习活动

“大意义整体”的结构化任务与活动设计是课程实施者分解、传递和落实课程目标的关键一环,是统整“大意义整体”内所有课时目标、各个教学要素的主要手段,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的主要抓手。要基于单元分析,指向单元目标,对整个单元内容进行规划,思考设计什么样的学习内容、学生经历怎样的学习历程才能实现“大意义整体”目标。我们把这一“大意义整体”的学习活动设计为四个模块。

模块一:在“形”中认识“方”形(2课时)

活动1:在操作、观察中理解长方形“对边相同”的内涵,通过量、折、比等方法验证总结出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

活动2:结合探索长方形特征的验证方法,自主探索正方形的特征,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过程。

活动3:对比发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模块二:认识周长(2课时)

活动1:我会指——指出生活中的物体和图形一周的边线,让学生感悟“一周”的含义,增强对“一周”的体验。

活动2:我会说——说出生活中其他物体的面的周长,目的是让学生独立地把对图形周长的零碎的表象认识归纳并表达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还丰富了学生进一步体会周长概念的感性材料,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活动3:我会量——量一量生活中物体和图形的周长,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为后面计算周长做准备。

活动4:周长拓展课,指向不规则物体和图形的周长、组合图形的周长,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模块三: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基的多边形周长计算(3课时)

活动1: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出一般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后面探究特殊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做铺垫。

活动2:计算每条边都相等的图形的周长,使学生经历从一般到特殊,再到小特殊的图形的周长探索过程,渗透类比、转化、迁移等思想。

活动3:计算边部分相等、部分不相等的图形的周长,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

模块四:“大意义整体”评价(1课时)

书面检测和项目实践,让学生通过这个模块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给教师反馈信息,以便教师进行纠错和指导。(见图3)

“大意义整体”就像一个课程教学的链接器,链接了更多的知识、能力、素养,链接了更多的教与学,是全景式教育,也是本校长期坚持的一项探寻。

【参考文献】

[1]张宏伟.“全景式数学教育”的缘起与创新[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9(1).

[2]徐进勇,陈光涛.“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探索[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20(Z2).

猜你喜欢

周长
认识周长(部级优课)
巧算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练习》微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引导学生在典型圆周长的测量中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周长面积变变变
同谋
妙用平移法解题
画图解疑
周长小诊所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