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

2022-04-20范佳程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范佳程

摘要:目前,大多数高校把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主要的通识课程之一,在“课程思政”进课堂的大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毫无疑问地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英语教师责无旁贷地挑起思政教育的大梁,有责任、有条件践行“全方位育人”这项重任。新时代背景下的课程思政理念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本文立足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旨在探究思政元素在英语教学中的施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语言知识的有效融合,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健康、全面的社会认知观,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引言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主张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作为一门语言,英语本身蕴含着英语国家的人文习俗、社会心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推行思政教育尤为重要。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我国高等教育承担着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大任务,人才培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长期以来,高校德育教育的重大任务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政理论课承担。这两门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意识形态和道德情操的主阵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形势的变化,学生思政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大学生德育教育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即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的目标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致,即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但方法和路徑有所不同。作为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课程思政需要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价值理念、精神追求等无痕带入到各门课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实现教育的目标—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实施体现了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之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该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含智力、体力的发展,也包含人的才能、志趣和品德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高等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肩负起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启迪学生理想信念,实现智力教育和道德教育同步提升的重任,从而推动人才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

大学英语思政课程应突破纯书本知识学习;突破词汇、语法、阅读理解为主的英语教学,以问题为导向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展示中西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的异同;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学生的爱国爱家情怀,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课程思政的成功关键在于“有无之间”,即“有心的设计,无声的浸润”。

1重新构建知识体系,从“事实性、概念性知识”的传授转向

“价值性知识”的传授价值性知识结构作为知识的内核,位于知识结构的顶层和深层。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从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向语言知识传授加价值引领并重的“价值性知识”教学模式的转变体现了知识的价值与人的精神外延相等。大学英语教师在传播语言知识的同时,应充分发掘教材资源,找到思政内容契合点,在以目的语文化为背景的教学素材中,见缝插针,导入德育教育,在学生的高度认同中塑造灵魂。

2从“灌输式”向“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的培养方式转变

为了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成功落地,其教学组织形式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活动以“讲、辩、演、练、做”多维形式展开,运用“启发式、参与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去感知,去辩论,使学生全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应以新颖别致的方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洗礼,将其所学应用到英语语境中,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实现全面发展教育。

3教师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向“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导师”转变

教师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者和推动者。教师自身应具备品德高尚,学术卓越,教学优秀的素养,做到心中有学生(有情怀),功夫在课外(有意识),教学是艺术(有能力)。本着“理念先行”的原则,教师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面向未来的教学能力,提高德育教育能力。教师应把语言知传授的“教学”层面升华为“教书育人”的层面,把语言知识的传授和价值引领融为一体,实现“教师”到“导师”的转变。

4从重“死记硬背”向重“思辨能力”“过程性考核”的学业评价转变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必须注重学业评价环节,以形成积极导向。把考核分散到整个学习周期,从注重”死记硬背”知识点和语言点,忽视批判性思维能力、“标准答案考试”的学业评价方式转向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为主的分析和思辨能力的评价。“进而发挥学业评价的积极导向,引导大学生批判地学习西方文化”,吸收西方文化中对我们的发展和进步有益的精华,摒弃阻碍我们发展和进步的糟粕。使西方文化的精华部分与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助力我们的发展和壮大。

5.从单一的教学维度向多元化、立体式的教学维度转变

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应立足于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打通课堂内外,融合线上线下,拓展校园内外,使教学延伸,贴近学生生活。从单一的“英语知识文化教学”发展为“英语知识文化+中国实践”“英语知识文化+国际视野”“英语知识文化+学科交叉”“英语知识文化+信息传播”的多维度、立体式的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英语的学科特性和育人强项。

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复杂的课程育人系统工程,教师应认识到其长期性和艰巨性。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阵地,大学英语教学应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应将思政目标贯穿始终,以德施教,使大学英语教学实现从“教学”层面向“教书育人”层面的转化,注重智育和德育的同步提升,促进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华.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和策略分析[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3):151-152.

[2]霍畅.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化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5):77-78.

[3]许超. “人的全面发展”视阈下大学英语课程建设[J]. 考试周刊,2019(11):98-99.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