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赋能:让儿童语文学习自得

2022-04-03陈林静

江苏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学优化学习方式小学语文

【摘 要】语文教学规律性的研究一直处于进行时状态。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为儿童的语文学习赋能?教师可以采用“设计挑战性任务、领悟策略性知识、拓展整体语用空间、减轻过重作业负担、优化语文素养评价”等关键策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方式;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17-0017-04

【作者简介】陈林静,南京市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南京,211100)副主任,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无论是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还是《学记》里提出的“道而弗索,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都强调了学习过程应成为符合人本性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让儿童语文学习能够“自得”,这种“自得”,是学习中的互动过程和内部获得及发挥过程的总体,进而构成的一个经验生长的终身过程,也是通过内部的心理获得过程,知识、理解和能力的认知结构以及情绪、动机和意志的动态模式,以整合式的方式得到发展的过程。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生长与创造,不断发展能力的过程,也是每一位教师理解、探究并激励每一个学生学习自得的过程。教师理应提供“最适切”的学习方法,能够让他们选择使用、补充完善、形成系统、创新使用多元的学习方法,并形成元认知系统。在语文学习中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策略,从而达到叶圣陶先生所提倡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一、设计挑战性任务——儿童的言语智慧自能生长

从语文学习的目标任务看教学,就要把握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设计挑战性任务时,首先要体现学科特点,应基于课程目标、单元目标,采用逆向设计;其次要强调语文学习的生活性,让儿童在与自身日常生活的对接中,实现创生意义的学习;然后还要关注儿童真实的需求,发现他们的困惑点、兴趣点,关注他们对具体任务的选择,以及对目标的必要了解,根据在体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任务目标和内容。

例如,在单篇课文的教学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改变以往过于琐碎的问题,把核心问题转化为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得到言语经验的提升。再如,创设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为核心的挑战任务时,以多篇课文为例子,设计挑战性任务群,对单元知识与学习策略进行统整和融合,帮助学生实现迁移运用等任务。语文学习应呈现出更多的实践性、体验性和参与性,特别提倡“用以致学”的方式,即通过学生自主实践,形成充分的学习经验,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使其掌握的学习方法能够在新的情境、新的挑战中解决新的问题。

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知识是活的,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能让语文学习活动成为学生言语经验自主建构的过程,进而有效促进学生言语智慧的发展。儿童认知发展的社会性,揭示了言语智慧的生长需要在具体情境中。与同伴之间、与成人之间的互動,促进了学生自由地创造、建构、理解、发展智慧,这种互动本身也符合他们的个人愿景。

二、领悟策略性知识——儿童的心智思维自主萌发

荀子曾提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他明确地将“求知”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本性之一。杜威等人也指出,“探究本能”或“求真本能”其实质就是对知识的追求。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教学中不能没有“知识”基础,而只教儿童“学”,教师要学会把知识引导、习惯培养、方法指导、素养提升,形成一个纵横结合的科学体系,而不是专注于“传授知识”。从知识的生成过程来看,我们的教学活动忽视对策略性知识的教学与研究,教师对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大多不是有意为之。作为教师首先要清晰地认识到语文学习的策略不是给予,而是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将语文知识进行模块化组合,弄清知识在整体中的位置与邻近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进而启发学生从实践中领悟到什么是策略。

例如,在统编语文教材四上第六单元的学习中,教师从单元语文要素出发,选择“描写动作刻画心理”教学,首先引导学生从《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三篇课文发现描写心理活动的角度,接着学习从动作描写入手展现心理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读写结合的拓展练习。在总结时,教师借助根据课文自制的“心情变化图”,回顾本单元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以“生动准确”“连续呈现”“合理修饰”的动作刻画人物心理的表达方法。

再如,在单元或主题学习后,可以让学生整理单元或主题学习中的陈述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梳理双维知识结构树,这种对于语文学习规律的逻辑概括才是更有价值的。领悟语文学习的策略需要具体的运用情境,在运用中获得情境化与个性化的转变。学生对语文学习方法的认识与掌握,其本质是语文学科思维习惯的形成。儿童的心智思维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能始终保持好奇以及对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深刻理解,并找到运用自己能力的途径。

三、拓展整体语用空间——儿童的语文能力自然展现

在语文教育中会出现很多载体,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还有自然、社会等更广阔的领域。大语文时代只有尽可能将教材与社会生活中的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大范围内学习,语文课程才会成为另一种意义的立体学习。在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以时空拓展来实现语文与儿童生活实践的联系,从而达到从整体上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例如,利用统编语文教材“双线组元”的结构特点,每个单元里设置目标明确的拓展任务,根据不同课文内容的差异,语文要素训练重点既各有侧重又彼此联系,形成一个整体。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课后链接、语文园地等教材内容,基于不同班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再构语文的大教学结构。将拓展贯穿于大单元学习,结合活动主题创造性地使用、组织、延伸教材,在探究中提升感悟,推进语文综合活动。gzslib202204032147

积极开发课内外语文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学生多创造自主实践运用的机会。学校资源共享机制,实现校内外课程资源共建共享, 统一管理和评价,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总之,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中自然而充分地学语文、用语文。

四、减轻过重课业负担——儿童的学习活力自觉提升

高明的画家会精心设计画面的留白,有经验的教师会在课内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余地,课外根据学生的生活范围、学习兴趣和能力,精心组织、策划拓展性的学习活动。教师尤其要思考,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到底是什么?现实中有些教师认为熟能生巧,选择题海战术,造成学生疲于应付;有些教师缺乏设计高质量学科作业体系的意识与能力,过分注重书面作业的完成形式;有些教师没时间批改作业,把批改作业等任务转移到家长身上。不少教师对教学年段目标的定位不够精准,对教材有过深的解读,较少考虑到班级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一旦教学目标设置得过高,学生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就会产生挫折感。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学生之间有能力差异,也有兴趣差异,教师可设计分层作业,让不同兴趣、不同水平、不同需求的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让学生做有效的、适合的,真正服务个体发展的作业。

例如,有的学校针对学生作业负担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一核·双线·三阶”的作业设计。“一核”是指教师在设计作业、学生使用作业进行学情诊断、拓展学科能力的过程中,始终以提升课程素养为价值追求。“双线”是指以知识积累,即知识、技能、方法、习惯、态度为主要内容的作业设计线;同时以认知建构、元认知发展、学习自觉力为主的作业设计线。“三阶”是指以学习日的“课时作业”、周末的“综合作业”、寒暑假的“项目作业”为主的作业设计模式。“一核·双线·三阶”不是彼此分裂的,它们相互作用,构建了影响儿童课程素养形成的有机整体。其中,“一核”是作业改革的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以“双线”为结构,借助“三阶”中的不同类型的作业形式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课程素养。

作业是进行学科育人的重要阵地,也是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抓手。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首先应从语文学科课程目标、语文作业特点深入研究,并对作业管理、作业设计、作业实施等方面进行整体梳理分析。通过梳理分析,改变传统作业设计随意、低效的现状,提高教师作业设计的能力和质量。此外,还可把作业随堂化作为课堂变革的切入点,探索将作业有效地融入课堂学习活动之中,从学科全局布置作業,凸显作业的温度、梯度以及精度。围绕“减负增效”,从作业优化入手,为学生创造积极、乐观、健康的学习生态。

五、优化语文素养评价——儿童的心性品格自省完善

传统语文学习评价以甄别、选拔为主,以测定记忆、理解语文知识为中心。从一线教师提供的具体案例来审视,不少语文学习方法的转变、语文学习评价的转变仍流于形式,甚至有的只片面追求语文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的形式,忽视语文学习的目的、动机和学习过程,没有抓住变革的内核。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当前的语文教学评价理念秉持以评促学的原则,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进程。

我们要以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为主轴,让评价发挥导向和促进作用。评价内容突出核心素养的整合,融通学习内容的诸方面。一是评价要全面和整体。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二是评价要及时。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而绝不是简单地进行优劣高下的区分。以作文讲评反馈为例,这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信息反馈得越快,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改正错误,巩固成果,激发写作兴趣。即时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准确、及时的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三是用激励性评价代替比较性评价。教学需要因材施教,评价同样也需要根据各个学习层面的学生情况,分层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评价。四是评价要多元和多维。针对语文核心能力的评价重点关注学习理解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迁移能力的评价。将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与学生自评和他评相结合,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激发其内在潜能。

教学评价要体现整体性、综合性、渗透性、开放性,既要讲科学又要有艺术,注重运用系统思想的方式加以统筹,以综合评价方法, 促进儿童心性品格的自省完善。

【参考文献】

[1]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克努兹·伊列雷斯.我们如何学习:全视角学习理论[M].孙玫璐,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教学优化学习方式小学语文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的教学优化与项目教学的实施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