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讨

2022-03-28王落茹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2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实践表明,大学英语课程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在课程思政理念下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融入方式和路径等有重大意义,可以推进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课的同向同行,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6-0157-04

当下,高等教育一直在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的全新的教育理念,“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逐渐形成的新时代背景下,形成思政教育渗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新格局是我国高等教育大思政观的内在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应该如何改革,才能在价值引领上确立立德树人课程观,发挥其价值引领的新功能,构建全过程育人的格局,是每一个大学英语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实现立德树人的思政目标

教育部2020年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集语言、文化和思维于一体的课程,是每一所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2]。由此可见,大学英语课程在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分析和辨别能力。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首先要帮助学生通晓中国社会文化价值理念,理解并坚持中国社会文化立场与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反思差异、展开对话的立足点。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的思政教育应成为大学英语教育的应有之义”[3]。

(二)改变现行课程的弊端

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学中的各个学科各自为战,互不交叉,导致大学外语一味注重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获得,而忽略了对其思想品德的培育。首先,在教材内容上,部分教材对中西方思想文化的碰撞、渗透和交融未做详细合理的选用和编排,因而导致学生出现一定的认知混乱。因此,大学外语教材改革是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首要一环。其次,教师在课堂实际教学中未能做到坚持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思想品德的培育相輔相成、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虽然三观渐趋稳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独立意识仍未成熟。因此,构建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改变现行课程的弊端,以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完美结合十分必要。

二、大学英语课程中课程思政融入的可行性

大学英语课程具有课时长、教学内容丰富和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特点,利于课程思政的融入,此外,语言本身即文化,任何一个语篇都是有价值导向的,语言和思维、文化是不能分开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对语言的学习就是对价值观的把握和对意识形态的理解。而且,大学英语课程具有贯穿中西文化的突出特点,有着独特的人文教育视角,最大的优势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思辨能力、中西文化对比能力。当今时代,文化的多元性是主要潮流,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做到适当加入明确的德育目标,更容易在课程思政中发挥其隐性功能。依据《指南》,从课程定位、课程性质、教学目标等各个方面分析,大学英语课程和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是一致的。外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

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大学英语学时覆盖大一、大二两个学年,覆盖除英语专业之外的所有专业学生,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与学生的关联非常密切。虽然覆盖人数众多,但是大学英语教学多为小班授课,和传统的思政课程合班上课相比,在授课模式上有较大的优势,便于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丰富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得以有效实施,教师更容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借此合理优化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此外,英语这一学科的教学形式丰富,在演讲、表演和各类语言类竞赛中都可以合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由小小的英语活动组成大大的思政课堂,这种潜移默化的形式更能为学生所接受,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落实课程思政取得实效,需要认清课程思政中的思想政治内容是隐性的,需要教师能够润物无声地将其融入教育教学中,此外,课程思政是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提升自身课程思政行动力的同时,重构教学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检验教学效果,才能顺利将思政元素高水准融入英语教育教学,避免“教书”和“育人”的脱节。

(一)提升教师队伍课程思政的行动力

大学英语教师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因素,要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导作用。马克思曾指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4]。这对从事语言教学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能做到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同时还要做育人的导师。这就需要教师注重自身素养的培养,强化意识形态和政治思想觉悟,梳理与时俱进的课程思政观,以提升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教师要善于因时、因势利导,结合明确的德育目标,在授课中适当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顺其自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润物无声地开展德育教育。教师能否认识到所授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出课程所蕴含的德育价值,从根本上决定了这门课程能否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同时,思政教育是“人人教育”,担负“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定位”,找到自己的“角色”,干出自己的“特色”,在工作实践中把教书育人落实好[5]。依托项目研究、精品课程等组建团队,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集思广益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梳理融入思路,集体树立“大思政”观念,发挥教师主导建设落地,积极推进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二)重构教学内容体系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是教师授课的基本依据,因此课程教学大纲与课程思政的完美结合是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遵循,这要求教师尊重教学规律,做好课程整体规划和教材选定。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是搞好课程思政的重要基础,教材指导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因此,优化教材内容,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将爱国主义教育寓于教学过程是课程思政的重要一环。此外,依托大纲,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无缝对接是课程思政的重要遵循,这就需要大学英语教师能够做到深挖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深挖教材内外的思政元素,构建教学资源体系,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是挖掘教材中思政元素。大学英语教材话题广泛,教师可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的话题开展课程思政。教师可以从课文主题、词汇语言、篇章理解和练习作业这四个教学流程中挖掘教材中的思政教学元素。学生学习时会关注主题,且急切地想知道主题内容,因此,主题必须有的放矢。课文中的重点词汇也会出现在党政文件中,党政文件的相关例句可以增加词汇学习的厚度。跳出词汇的视野,扩大到语篇的范围,教师同样可以从语篇中挖掘思政元素,大学英语课程的特殊性就在于语言的输出也带有文化的输出。在对西方文化进行解读和辨别的过程中施加正面的引导是课程思政的重点。对于课文文本中蕴含的西方文化理念、思维和习俗,教师可以找准切入点,用跨文化对比的方法进行跨文化思辨解读。课程思政的挖掘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把握文章主题,掌控课程思政方向,围绕课文主题关键词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头脑风暴可以筛选可融入的思政内容。此外,近年来大学英语汉英翻译教学中文化自信理念的植入也较为丰富,教师完全可以在备课阶段准备好素材,以便于把思政、历史、文化背景知识与翻译讲解融为一体。

二是累积思政教学素材。首先要解决寻找思政教学素材的问题。教师可以从图书、音像和网络等资源入手,例如,党和政府重要文件;在英文网站的时政要闻中可以提取“一带一路建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类共同命运体建设”等话题;在英文版的中华文化类书籍中,美德故事、中华传统文化故事等生动材料可以吸引学生,增强思政元素的趣味性;还可以利用报刊纸媒和电子媒体等,引导学生展开资料搜索,但是资料的选取上要注意分类和分级,根据学生水平选择难易合适的材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及思政方面的英语素材的选取,要注意符合学生的基础,同时结合学生已知的一些思政知识和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内容和美德故事等。通过以上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祖国文化的灿烂,提升用英文去传播中华文化的渴望,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是整合多层次、多渠道教学资源。外语类教材课程内容丰富的特点有利于教师从纷繁复杂的外语教学内容中深挖课程背后所蕴含的隐性教育资源,从而发掘思政教育切入点,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传授有温度、有厚度的知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可以创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案例库”,结合课文的各个教学环节选取思政材料融入其中,达到自然、顺畅,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体系。

(三)开创课程思政的智慧教学模式

大学外语教育的思政理念与优秀教学资源的作用需要通过外语课堂这一主渠道来实现。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理念旨在实现课堂、网络、实践相统一,通过整合多种途径实现价值引领和育人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构建立体化、智慧化教学体系。

1. 课程载体: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相关的课程建设

首先,课程思政的实施主阵地是课堂。课上教师应立足教材,依托重构的教学内容,在讲授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同时要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和加强话语传播的有效性,引发学生的知识、情感和价值共鸣,从而提升学生对外语知识的吸收,培养其德育情操。教学手段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工具,挖掘到了思政元素和设计思路,还需依托有效教学手段,因此教师要做到“一课多元”“一课多法”,将课程融入人文、政治、历史等多种元素,这种“一课多元”的教学手段可以打通外语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路径。教师应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性。課上可以通过更多的思辨讨论等练习环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2. 活动载体:在各类外语活动与竞赛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元素

教师应有效利用“第二课堂”的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实践活动中达到德育目标。教师应培育具有较高综合素养水平的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学生在多元文化冲突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先进的文化导向;可以选择依托省、校级英语阅读、写作、演讲大赛和话剧表演等活动创立学生的课程实践活动,在选题内容中融入思政要素,利用语言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以赛代练、以赛代考、实操实践,助推课程思政。同时,可以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作为大学英语课堂的有益延伸,通过社团开展新颖多样、结合时代特点的英语主题活动丰富大学生课外文化生活,如中国文化英语微视频大赛、互联网+中国文化创新活动等,或借中国传统节日、时事重大话题等契机发挥文化育人的隐性作用,帮助学生构建大家都能接受的话语体系来讲好中国故事,最终达到社团育人的目的。

3. 网络载体:广泛利用网络媒介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利用智慧教学平台等多元手段激活线上+线下教学环节,借助超星学习通、外研社U校园等网络教学平台打造“课程思政”立体化课程体系,辅助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活动,体现课程思政;利用“一课多法”“一课多元”的教学手段形成课程思政混合教学格局,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大量补充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相关的任务,包括练习和作业,可以在课后作业添加思政元素,例如,依托智慧平台每单元布置和单元主题话题相近的时事,将思政元素很好地融入教学,锻炼学生的分析和批判能力,助力课程思政教学。利用网络这一载体有利于营造全方位育人的教学环境,最终真正实现从“语言能力培养”向“语言能力培养+人文素养培养”的转变。

(四)检验课程思政效果

课程思政建设的首要成效在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坚持把“育人”作为教育的生命,把“立德”作为教育的灵魂,实现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6]。要检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效果,教学评估是指挥棒,必须遵循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考核方式。英语课程评价的主要形式是英语测试,在考试材料中加入思政教育的成分,例如,在段落翻译这个题型中,教师可选取和中国文化、历史相关的题材,从而避免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于“失语”状态。同时,各类学生活动也是检验思想政治建设融入的“试金石”,教师在坚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同时,可以在竞赛的材料内容上增加德育内容,积极推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将实践作品和参与活动等情况也纳入考核,在创作和实践中强化效果。这种激励制度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真正实现课程思政的融入,同时也检验了实施成效。

四、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有着丰富育人元素的课程,教师应围绕“国家需求、人才培养”这一目标要求,认真践行和思考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实实践育人的理念。在新时代智慧教学环境下,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多元教学模式,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课后,无论是知识传授还是价值引领,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处处都体现着学生价值观念的重构,帮助学生“精神成人”。教师应坚守“教师言行本身就是课程思政的一部分”这一想法,积极提升自身育人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才能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開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 (2016-12-09).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2]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3] 吴鹏. 大学英语思政导学教程[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

[4]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5] 肖琼,黄国文. 关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J]. 中国外语,2020,17(05):1+10-14.

[6] 李国娟. 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 中国高等教育,2017(Z3):28-29.

(责任编辑:邹宇铭)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吉林省高教科研一般课题“‘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JGJX 2020D59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落茹(1979—),女,硕士,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