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自一导”:铸造语文高效课堂的密钥

2022-03-26李昭君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

李昭君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绝不是要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导学性效能完全剔除,而是要在课前自主预习、课堂自主探寻以及课后自主研学的过程中,彰显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效能,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进行有机融合,从而构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助推语文能力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自觉预习  自主探究  自由拓展  导学效能

一、课前“轻”导,凸显自觉预习效用

1.把握文本要点,“轻”导奠定基础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理应承担更多的活动与思维比重。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预习时,无须进行大量的实践指导,而要通过“四两拨千斤”的智慧教学,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具有新鲜感的词句。单元第一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的预习指导,可以要求学生尝试自主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关注圈画出自己觉得陌生的、具有独特感受的词句,将这些词句摘抄下来,作为后续学习的重点资源。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对学生预习的指导,为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新鲜感的词句、辨析具有新鲜感的词句奠定了基础,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了对新鲜感词句的感性认知。教师轻松点拨,学生高效预习。

2.依循认知起点,“轻”导顺利启航

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已经不再是一张纯粹的白纸,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原始的认知经验,要准确把握学生对文本解读的认知起点。统编版语文要素指向的具体能力,是依照体系化的方式展开的。教师就需要找准学生能力所处的高度,从而明晰预习指导的具体定位。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语句。事实上,学生在本册教材的第二单元就已经学习了“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的具体方法,从难懂的“词语”到难懂的“语句”,虽然方法理解上有着共通性,但也有一定的区别,教师需要找准词语到语句之间的不同点,运用联系语境、联系生活、紧扣插图等原始方法,组织学生对难懂的语句进行自主理解:能够自主理解的,需要在课堂中用心聆听,验证自己的想法;不能自主理解的,则要重点参与、积极讨论。

这样的预习指导,教师轻松地抓住了学生能力层级迈进的节点,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教学妙用。

二、课中“智”导,展现自主探究价值

1.遭遇障碍点,“智”导拾级而上

自主性探究的核心就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地位,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最中央。教师之教,处处为学生服务,教师的导学需要充分彰显自身的教学艺术和独特智慧,在学生的情感亢奋之际和思维受阻之际,展开有针对性的“智”导,将学生的探究效能放到最大。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提高阅读速度。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说明文《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与本单元前面两篇课文所编选的散文类型和故事性文本相比,运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的速度呢?在阅读这篇课文时,学生在教师布置的硬性任务下,被迫以一目十行的方式展开阅读,毫无方法可言。此时,正是教师发挥智慧导学的重要契机,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课文描写八种事物速度的语段对比起来阅读: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事物的具体速度的?

这一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在罗列文本语段信息的同时,关注到作者首先运用了列数据的方法,将所有事物的速度清晰而明确地展现出来;其次,每一个语段都运用了“一种事物比另外一种事物更快”的句式,通过对比的策略,展现事物速度的关系。再次阅读课文时,学生就排除了其他信息的干扰,将阅读的思维聚焦在核心信息和语段的内在结构上,阅读的速度自然就得到了提升。

纵观这一案例,教师的智慧导学给予了学生极大的思维启发,把握表达特征,有效地激活了阅读时的速度意识,起到了一箭双雕的教学妙用。

2.面临繁杂点,“智”导提领而顿

入选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典范之作,不仅有典型独到的语言形式和写作策略,同时也展现出鲜活而优美的画面、悠远而丰富的内涵。面对教学价值如此丰富的文本,充分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是否就意味着要将所有的教学价值点一网打尽?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教师对学生自主探学的智慧点拨,在于将原本散落在文本当中的繁杂教学点以统一的抓手、合理的逻辑串联在一起,从而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效果。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一文以生动而细腻的语言,对蟋蟀的住宅进行了翔实而形象的介绍。比如,在描写蟋蟀住宅的特点时,作者分别从周围的环境、排水情况、光照情况、隐蔽性能、住宅大小以及内饰装修等众多维度展开全方位的介紹;而在介绍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时,作者不仅仅以聚焦的视野,关注了蟋蟀不同部位协同合作、修建住宅的过程,同时进行了长时间的持续观察。纵观整篇课文,所展现出来的信息资源和维度非常丰富,如果处处要求,逐一讲解,一节课的时间根本无法完成,学生自主探究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这就需要教师抓住这篇文章描写的中心句“蟋蟀的住宅真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以此搭建学生自主探究文本、把握文本内容的支架。教师智慧化的点拨,帮助学生整体把握了文本的内容,并紧扣这篇课文精准生动的语言,还原了作者多维度、多策略的观察方式,从而积累观察的策略,最终真正认识到:这样一篇精彩的文本,作者究竟是怎样细致观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才最终写出来的。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站在文本整体的视角,设置了架构全文的探究性问题,通过智慧化点拨,为学生统整课文、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支撑。

三、课后“续”导,丰富自由拓展功效

1.一脉相承,“续”导中深化主题阅读

学生语文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形成,绝不能仅仅依托于教材中的课文。教材中的选文具有极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旨在让学生取得方法,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效益。为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广泛、大量的课外阅读,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一文出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这种典型的节选类文本,编者编选的用意在于借助这篇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打通由篇章向整本书迈进的路径。因此,教师需要本着一脉相承的原则,引导学生在课文与整本书之间寻找相应的链接点。比如茅盾先生曾经评价《呼兰河传》:一篇叙事詩,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首凄婉的歌谣。《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到处洋溢着自由与快乐,与茅盾先生所说的“凄婉的歌谣”大相径庭,如此巨大的差异和矛盾,就是引领学生从偏差迈向整本书的重要支点。教师不妨以此设置问题:课文展现了童年萧红在祖父园子里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茅盾先生为什么要将其称为“凄婉的歌谣”呢?教师“续”导,帮助学生形成了阅读整本书的动力。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机械地灌输所谓的阅读策略,而是注重学生内在思维的运作,激活了对整本书阅读的动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续”导效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项目推进,“续”导中形成结构思维

统编版语文教材是以文选的形式编排的,主要选择具有典型价值的文本,引导学生在单篇文本的学习中取得方法、获取经验。因此,阅读教学绝不能仅仅局限在教材所编选的几篇文章中,而需要借助教材中文章的类型,拓展多篇文本形成类群资源,帮助学生获取结构性认知,从而掌握阅读这一类型文本的相关策略。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牛郎织女》是最典型的民间故事,我们要精准地把握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古代普通劳动人民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口头创作的故事。在教学《牛郎织女》时,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梳理故事呈现的情节之外,同时要感受民间故事口语化表达的特征。在这样的基础上,再相继拓展四大民间故事的其他三篇:《白蛇传》《梁祝》《孟姜女哭长城》,引导学生站立在类群文本的高度,洞察民间故事的表达特征,真正感受民间故事这一独特文体的特点,并获取解读民间故事的有效钥匙,推动学生阅读素养的不断发展。

总而言之,高效的语文教学,需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效能,落实学生的自主地位,才能真正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形成自主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捷.阅读教学中“互文介入”的五个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9(23).

[2]秦咏中.统编语文教材教学实施的三个辩证把握[J].教学与管理,2021(8).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
合理选用实验材料提升自主探究实效
借助自主探究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