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2022-03-14李彬张绍芳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4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能力培养

李彬 张绍芳

摘要:近年来,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新课题研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特别是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研究更是进行得如火如荼,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已逐渐成了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内容。这种情况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整改,不再过多重视对阅读内容的分析,可指导学生大声朗读文章,争取把大声朗读的作用发挥出来。本文根据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就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培养 朗读能力 策略新探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自发产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被教师的分析来取代,应该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上去认识体验朗诵佳作的精髓,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感悟,珍视他们独有的感悟和理解。”在我国过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课堂上教师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对知识点的讲解上,并利用官方的正确答案来统一对文章的讲解,跳过了学生自我思考的步骤,强行让学生记忆。这种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抑制了学生学习反应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小学语文教师应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不再过多重视对阅读内容的分析,采取合理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大声朗读文章,把朗读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为学生创建和谐轻松的朗读氛围,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朗读活动中来。

(一)抓好范读,唤起学生朗读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朗读不仅能深深打动学生,使学生倍受感染,并能在模仿中感悟朗读技巧,从而不由自主地投入创设的情境中去。比如学习《祖父的园子》一文,由于生活体验和语言积累有限,部分同学不能深入體会萧红对童年生活的留恋。这时,教师可以以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带上动作用稍显夸张的语气和表情读“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在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他后边,用脚把那些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老师利用范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学生仿佛置身其中,也不由得跟着老师轻轻地朗读起来。在这样的情境中,不用老师的催促和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朗读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二)运用课件,吸引学生进入情境

美国快速学习法的领导者泰丽·怀勒·韦伯指出:“人的大脑有两种波,分别是左脑容易紧张的β波和右脑容易轻松的α波,舒缓的音乐和朗读等是右脑喜欢的α波。”为了使朗读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我在朗读环节,常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开展朗读活动,消除传统朗读活动的枯燥无味,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效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例如:在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篇课文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让学生感受到峡谷的壮美,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我借助于课件为学生展示了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配乐视频;然后让学生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思考它的神奇体现在什么地方;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内容完成了相关内容的朗读。学生在音乐中结合相关的画面进行朗读,获得了朗读灵感,丰富了感情,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也得到发展。

(三)特色活动,激发朗读欲望

特色活动能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例如:自读、小组读、课堂展示读,达标测评的“三读一测”有效课堂模式的实施,为学生开辟了更多朗读展示的机会。基于语文课程的性质,鉴于孩子们的争胜心比较强,我在每次新授课设计了“配音角”环节,配音内容可以是课文视频材料,也可以是拓展视频材料。老师在课前要认真地搜集和整理。学生们不负众望,小组里的学生不但能有感情配音,还愿意与其他小组进行PK,甚至还向老师发起了赛读的挑战。这种训练朗读方法的实施,既创新了形式,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学生的朗读水平日渐精进,语文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朗读技巧,准确表情达意

天赋异禀的学生或许有,但是朗读能力却不是人生下来就具备的,想要提高朗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需要老师的悉心教导。课堂是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主战场”,老师在“战场上”组织和引导学生对朗读细节,如停顿、朗读速度、语气语调、重音等方面着重指导。

(一)停顿的安排

朗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长句子,如果一口气读完既会吃力,又会缺少节奏,还会影响学生准确地表情达意。所以,这就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学会适当停顿。但是,在朗读过程中,具体需要在哪部分停顿,停顿时间为多少?通常来说,遵循句号、问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的规律。停顿过程中,难免会有特殊情况,比如在朗读情感丰富的句式中,语气的变化、停顿的长短时间也不一样,这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例如“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这句话只有做出合理的停顿,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其实,停顿只是声音的暂时休止,但它也暗含着思想感情的延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需要,选择突然的暂停,也可以淡化暂停。所以,在进行朗读时需要按照课文情感基调提前做好停顿的调节。

(二)语速的把握

语速是人类语言中所特有的一种表达方式。朗读速度的快慢应遵循文章的情感主旨,速度轻快的朗读适用于情感基调较为清晰明朗的文章,而一些情感基调较低沉忧伤的文章则应该放慢朗读速度。比如《月是故乡明》一课,文章语句亲切朴实,全文表达出思乡的真挚情感,朗读速度应平缓。因此,想要充分表达这篇文章的真实情感,采用舒缓的语速是最佳的选择。此外,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的速度也是不同的,当内心世界发生微妙变化时,语速要放慢一些;反之,语速要快而剧烈,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辨别和掌握。

(三)语音语调的寻找

语音语调的含义是指朗读时声音高亢低沉、强弱长短、抑扬分明的调整和变化。通常良好的语气语调能使学生真实感受到欢喜、愤怒、哀愁的情感,加强感性认识,真切感受到文章蕴含的丰富情感,从中受到启发。比如“上课”一词,用不同语音语调表达意思也各不相同,用“升调”语调通常是咨询、寻求的意思;“平调”大部分用在陈述语句上;“降调”则表示命令。想要精准地运用好语气语调,必须真正读懂句子本身蕴含的含义。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要读得缓慢、低沉;《少年中国说》一文,应该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读。

(四)重音的表达

重音通常是为了强调整个句子或句子中某个词语的含义,一般采用提高音量或加长朗读时间的方法表示。重音没有约束性,只用来强调和突出。一般情况下,短句中的谓语和主谓结构中的宾语需要用重音表达,例如“太阳出来了”的“出来”和“深爱人民”中“人民”需要强调重读。有的句子和词语为了突出某种特殊含义或感情,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也要重读,如“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在这句话中,主要突出的是花的颜色,因此“红,绿”应重读。所以,掌握重音技巧是提高朗读能力的重中之重。

三、保证朗读时间,提高朗读质量

阅读教学主要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精神世界得到丰富,表达能力得到加强。这要求教师必须以课本为基础,投入更多的时间处理课文,坚决改变以往上课一问一答的模式,不能让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想保证学生的朗读时间,教师必须足够重视朗读教学,精心设计朗读环节,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大声朗读。平时,我多采用“剪枝去叶”激兴趣、“添油加醋”创情境、“由文化诗”有节奏、“从诗到文”意境浓等几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以下是我采取“剪枝去叶”激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例子。

在《军神》一课的教学中,我就采用了“剪枝去叶”激兴趣的方式进行朗读教学。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边擦着汗边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这是沃克医生给刘伯承做完手术后的一段对话。讲解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揣测当时的语境,并让学生分角色来朗读,注意要读出沃克医生的惊叹和刘伯承的坚强。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拉近学生和文中主要人物的距离,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我鼓励学生去掉旁白再对话,体会两种朗读方式的不同感受。同学们在对话朗读过程中,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达到了预期的朗读效果。

四、多元评价,树立学生自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体系建立在能够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方面。评价的不光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对学生自身可以挖掘的潜力,进行认可和鼓励。评价能够把别人对学生的认知传达给学生,让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现今推行的评价体现着学生的发展性和多元化。因此,要改变小学朗读教学评价耗时低效的状态,在小学朗读教学中实施多元化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师评价学生

在学生的观念中,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是老师,学生对于在自己学习上的每一次细小的进步,希望老师都能给予鼓励和肯定。教师的评价不能笼统,必须结合学生的特性和具体表现来斟酌语言进行最恰当的评价,结合语境为大声朗读的学生的表现作出反馈。这样做不仅不会削弱学生的朗讀热情,还可以为学生明确朗读的方向,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学生自评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实施教学评价需要学生的自我评价。通过学生自评的方式来减缓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朗读进行正确的认识,从而不断超越自我,战胜自我,这对于学生身心发展都有着强大的作用。

(三)学生评价学生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这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求,而这种渴求也正体现着学生精神上的需求。”学生之间的互评,有利于学生相互了解和学习,让他们的外在表现得到正确的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相互评价时,看待事物的认知通常是相像的,对事物的理解能引起同龄人的共鸣,从而促使学生之间产生良性竞争。

五、结语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需要因材施教,采取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乐读、运用朗读技巧悦读、保证充足的朗读时间多读的有效朗读策略,使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得到培养、情感体验得到丰富、思维能力和智力得到发展,语感得到形成,最终在阅读方面劈波斩浪,取得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王晓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探微[J].当代教研论丛,2019(2).

[2]赵菲燕.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大东方,2019(4).

[3]李正明.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26).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能力培养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