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教融合”:高质量生命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2-01-25黄铁成王瑶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2年2期
关键词:实践

黄铁成 王瑶

【摘   要】学校要秉承开放办校的理念,充分挖掘社会力量,发挥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的协同作用,共同为学生的成长赋能。针对中小学实施高质量生命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专业师资匮乏、课程针对性不强、实践成效不彰”等问题,学校联合医院,以“医教融合”为突破口,从师资培育、问题梳理、课程构建、评价实施等方面着手,探索出了一条中小学生命健康教育的高质量实践之路,提升了生命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医教融合;生命健康教育;实践;路径

教育是关乎千家万户、国计民生的大事。学校要秉承开放办校的理念,充分挖掘社会力量,发挥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的协同作用,共同为学生的成长赋能。已有研究显示,虽然当前生命健康教育的理论成果较为丰富,但学校中相关的研究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学校应加强实践,开发优质教育资源,梳理现实问题,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总结可复制推广的模式,提升生命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浙江省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与宁波市第一医院合作,开展了“小太阳”生命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探索“医教融合”模式,即学校与专业医疗机构合作。其中,学校提出典型问题,医院提供专业支持,二者共同研发课程,整合课程资源,改革教与学的方式,全方位推进医教协同育人。“医教融合”生命健康教育模式将教师的“教”与医生的“医”充分融通,优势互补,有效解决了课程针对性不强、专业资源不足等问题,提升了生命健康教育的质量。

一、现实问题:学校高质量生命健康教育需要医教融合

(一)现实需求强烈,但专业力量不足

对学校而言,加强生命健康教育,不仅是为学生的终身健康负责,也是学校有效防控疾病、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重点工作。问题在于,当前学校关于生命健康教育的专业资源较为稀缺,如2019年广东省中小学配备校医平均为0.52人/校,远未达到《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的按学生规模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的要求。校内教师未受过系统生命健康教育或医学专业教育,开展生命健康教育的专业力量严重不足。

(二)活动形式多样,但内容系统性不足

生命健康教育内容一般包括“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领域。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实用性和实效性”“坚持健康知识传授与健康技能传授并重”“健康知识和技能传授呈螺旋式递进”,但学校在落实相关教育时,常常只是通过若干次活动课程或讲座,或通过知识宣传、团体辅导、参观体验等来推进健康教育。相關教育活动缺少系统规划,学段序列不清晰,内容有重复、遗漏、交叉之处。

(三)教育目标明确,但高质量持续推进不足

小学生命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公共卫生意识,促使学生初步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课时有限,场地有限,师资不足等原因,部分内容无法持续开展。从多年实践观察和体验来看,规划缺乏科学性、专业力量不足等是生命健康教育难以高质量持续推进的关键原因。

二、实践创新:医教融合开展生命健康教育的设计与实施

(一)聚焦生命健康教育目标:凸显基础为本,问题导向,指向健康素养培育

学校根据实践调研和院方提供的儿童常见健康问题、校园传染病防控要点,依据基础性、实用性、循序渐进的原则,聚焦学生生长发育中的健康热点、重点、难点,将生命健康教育划分为“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应急与避险”“心理健康与性健康”三大领域,并从知识与技能等维度确定了生命健康教育的四大目标。如“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重点要学生掌握生命健康的基本常识、疾病预防的基本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基本的健康保健技能;“应急与避险”领域的重点是“学习安全应急与避险知识,掌握简单的自救自护技能”;“心理健康与性健康”领域则结合小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生长发育过程,掌握青春期保健卫生知识”。根据小学生的学段特点,学校将上述三大领域的学习内容循序渐进地贯穿于低(1~2年级)、中(3~4年级)、高(5~6年级)学段的整个学习过程,并细化成具体的20条分目标,逐渐深化相关知识点,提升技能的复杂程度。

(二)开发生命健康教育内容:紧扣医教特色,归类编排,聚焦生长发育过程

学校和医院合作,从基础医学、学生典型问题两个层面进行梳理,围绕上述三大领域,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健康行为知识、疾病预防知识、自救自护技能、青春期保健四大门类24项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每个年级确定一个主题。一年级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为主题,教育内容主要关注健康卫生习惯教育,培养健康的生活技能,如“正确清洗我的身体”“正确坐、立、行”“我不怕打疫苗”等。二年级以“认识我们的身体”为主题,教育内容主要关注对身体主要器官的保护,如“科学用眼”“保护牙齿”等。三年级以“让我们远离疾病”为主题,教育内容主要关注常见疾病的常识和预防,增强身体免疫力,如“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科学锻炼、强健身体”等。四年级以“预防伤害,保护自己”为主题,教育内容主要关注青少年脊柱、骨骼发育特点,运动损伤预防,简单救护技能等,如“怎么锻炼更科学”“外伤的简单处理”等。五年级以“我身体的变化”为主题,教育内容主要关注青春期主题教育,如“我从哪里来”“我们是女生”“我们是男生”等。六年级以“紧急救助,保护生命”为主题,教育内容主要关注突发紧急事件的救助知识和技巧,如“紧急情况这样做”“如何做心肺复苏”等。通过这些主题的聚焦,生命健康教育内容更加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教育实践的有效性得到了保障。

(三)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医生融入团队,成为兼职教师

医教融合课程实行医生和教师协作的“双师授课”模式,发挥医生专业知识丰富、教师教育能力突出的互补优势,由医生授课、教师协助,双方分工合作,各展所长,共同育人。

在课程实施中,每个课题均由院方派驻适合的医疗专家或专业导师提供教学、辅导,并根据课程内容,提供教育教学所需的各种教学器材,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班主任担任助教,全程参与教学活动,并对教学活动进行辅助、协调,确保教育教学过程的安全、有序、高效。例如,“青春期主题教育”由专业的妇科、男科医生来给学生授课,通过丰富的专业知识、真实的医学案例和专业的教授,给予学生真实的启发;《如何做心肺复苏》一课是在医院的技能室进行的,由专业的医生授课,班主任协助管理,让学生在真实、专业的实践体验中学有所得。

(四)创新灵活多样的课程实施形式:依托建章立制,协同共建,构建教管双线模式

为保障健康教育顺利实施,学校与医院签订“小太阳健康教育课程”项目共建协议书、“小太阳青少年健康素养工程”合作协议书、“小太阳”视力健康工程协议等,明确医教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开发切入口小,结合点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型,如医生课堂、实地体验、主题活动等,把艰深难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愿意学、能学会的本领。

医生课堂,即由医生进驻课堂,围绕一个课题进行教学。课堂由若干个小问题引入,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师生共同讨论,寻求解决方案。如“擦伤、刺伤出血应该立即止血吗”“扭伤后应该冷敷还是热敷”……一个个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共鸣。在新旧知识的不断建构中,学生了解了外伤的正确处理方式。

实地体验,即由医生示范或讲解,学生在实地或借助模型,通过反复体验逐步掌握实操技能。如在《CPR心肺复苏》一课中,医生向大家详尽地介绍心肺复苏的急救知识,并结合身边的具体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现场急救的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再结合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法等紧急救护技能进行现场示范。学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自学、互学、共学,模拟急救,以便更熟练准确地掌握救护技巧。

主题活动,即通过组织专题活动来增加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如让学生动手参与一些简单的护理工作——称体重、测体温、听心跳、伤口包扎等,在体验中了解医护职业的知识与特点,医生在其中进行指导。健康节期间,每个教师都会设计健康游戏,以此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此外,班主任还会组织召开“学点营养学”主题班会,普及营养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健康营养的饮食观。

(五)开展以知导行的课程评价:坚持逢培必考,以知导行,促进理论与实践并进

鉴于健康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评价分理论知识考查和实际操作两类,由班主任组织考查,成绩记入学期成绩报告单。评价既要考虑科学性和适切性,又要兼顾不同评价对象的实际状况,进行分层分类评价。如鼓励学生借助微信等手段录制视频,展示学习成果;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课题答辩、测量脉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在六年级CPR课程结束后,学校组织学生在医院技能室现场操作,医生对此进行评价,使学生切实掌握心肺复苏动作的要领,真实感受到健康的可贵性、救死扶伤的神圣性,体会时间就是生命等道理。又如,保护视力课程结束后,学生拍摄日常护眼短视频并进行展示,教师、医生、同学观看后点对点地进行评价,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反思展望:以医教融合构建高质量生命健康教育实践样态

六年多的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医教融合课程实践基地得以建立,几十位医生志愿者担任课程导师,学校95%以上的教师接受了健康知识培训,教学方式由教师授课转变为医生和教师分工合作、各有侧重、互相配合、共同完成。3000余名学生、100余位教师从中受益。学校改造了2000余套课桌椅,与医院协同研制“可调节桌面课桌”,改造后的课桌椅符合人体工学的原理。同时,学校还改造了教室照明系统,营造了更优良的校园环境,且相关经验面向社会推广,被市级以上的媒体多次报道。结合实践,反思展望如下。

(一)引入高质量的医疗资源,增强生命健康教育的专业性

在当前生命健康教育日益重要,但学校专业教育资源短期难以配足的情况下,引入医院的专业资源可以有效强化生命健康教育的专业性,提升教育质量。但当前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来引入医院的资源还存在难度,因此教育和医疗主管部门应加强合作,搭建学校和医院合作的平台,建立联动机制,提高学校生命健康教育的质量,推动区域公共健康教育普及发展。

(二)系统化设计课程内容和教育资源,提升生命健康教育的实际成效

生命健康教育在内容设计上,应遵循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不同群体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所处的真实世界、学习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着手,关注各年级之间的纵横衔接,设计螺旋上升的教育内容,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學资源开发和整合上,应突破教学时空限制,通过组建教育共同体,应用医教一体的教育模式,建立医教协同的评估体系,以此来搭建共同成长的学习平台,使生命健康教育更可亲可感。

(三)坚持循序渐进、自主体验的实践原则,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小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医教融合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具体到抽象,着重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实践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探究、尝试、反思的过程中进行体验、体悟、体认,得到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鲜活经验。

“医教融合”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以目标明晰的课程为抓手,为有效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教育,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服务,探索了一条效果显著的、可落地实施的道路。由此,学校向“无边界教育”的方向又迈近了一步。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材加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组,赵占良,刘翠航.中小学教材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梳理与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4):67-74.

(浙江省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   315012)

猜你喜欢

实践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