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您一起共同成长

2022-01-25陈永华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案变革思想

陈永华

“努力包裹着你们沉淀在这里的温暖,始终在你的身边,做你的贴心人,并一直努力与你更靠近地一起思考、一起成长。”这是12年前《教学月刊·小学版》实行刊物全面优化调整伊始向大家许下的诺言。中国自古就有60年一甲子、12年一纪的说法。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在新一纪的开端,我们收敛起因为曾经点滴荣耀而有的小窃喜,澄心静虑,向你们倾诉成长的烦恼。苏格拉底曾说,“生命如不诉诸批评的省察,这种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回溯过往,难忘初心,我们感觉更深的是那份因为你们的信任而不敢懈怠的沉重。这份沉重常常催促我们不断反省:我们到底在教育改革中贡献了多少?或者多大程度上推动了教育的变革?进而我们也会不断追问:本真的我在哪里?本真的教育在哪里?本真的课堂在哪里?相信我们的内心其实和你们一样,一直期盼着教育学真正回归到人學那天的到来!

躬身入局,方知世事。我们都是局中人,只是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我们是否做好应对新挑战、拥抱新机遇的准备?站在传统与现代交融、过去与未来并蓄的当口,我们自然需要涵养“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格局,树立“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远见。只是,此刻的我们,恐怕首先要明了的是自己究竟身要往哪处去,心要往哪处想,劲要往哪处使。我们需要褪去太多的纠结,才能轻装上路再出发。不得不承认,其实,我们尚未深刻理解课程的本意,课程领导力已直面而来;我们尚未熟悉教学设计的规程,学案设计已被交于手上;我们尚未厘清教育质量的内涵,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已推门而入;我们尚未体认到教育评价的本质,评价改革却已经以一种石破天惊的方式强势破局;我们尚未梳理出传统教育样式的利弊,在线教育、未来教育却已然成为了显学;我们尚未知宇宙奥秘,元宇宙已悄然降临。我们还在为课程整合沾沾自喜时,项目式学习之风已扑面而来;我们还在为丰富拓展性课程烦恼时,晚托课却已按要求不得不上马;我们还在为素质、素养的异同争辩不休时,聚焦关键能力已成为常态要求;我们还在内卷、躺平中纠结烦恼时,“双减”之风已如疾风激荡神州大地。我们说着结构化,唱着大概念,做足了导学案、任务单、学习单、预学单,甚至推进到了学历案、学思案,却依然困惑着深度学习如何发生;我们行着卷入式,跑着入场景,却依然疑惑着教科研的选题如何确定。我们无止无尽地磨课,不知疲倦地做课,不遗余力地改课,却依然疑惑着究竟何为好课。我们憧憬着长期主义结出好果,却无法挣脱短期的功利诱惑。很多时候,我们明明习惯着非此即彼,却依然可以煞有介事地用“迭代”给以美名。

毋庸置疑,教育变革的全要素似乎都已欣欣然张开了眼。目标已日渐明朗,号角已开始吹响。相信一切均会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中走向归正!我们当然盼望着能发光,但没有思想,哪有光?普希金说“没有思想,再漂亮的语句也全无用处”。善于思考的人会根据事情的发展变化,深入事实本身,去调整自己的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固执己见、刻舟求剑。其实,正如全国功勋教师于漪所说,“我们最缺的不是教学技巧,而是思想与批判性思维”。可以预见,“十四五”时期的教育必定会在归正中求创新,在创新中促归正,并在守正创新中追求高质量的发展。在这样一个变革的大时代,我们必须处变不惊,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必须习惯理性思辨,始终让专业思考力牵引自己奋进前行。这不仅是你们的问题,也是我们期刊人的责任。

巴尔扎克说,一个有思想的人才是有力量的人。芳华十二载,感恩共相伴!你我都是教育同道人,让我们相守相望,一起乘着思想的航船勇往直前,不断成长。

猜你喜欢

学案变革思想
卷首语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比例尺(一)”导学案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
阿吾(一首)